國家發改委印發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

報道:30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新聞發佈會”,今年4月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4月2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全國第3個、中部首個國家級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是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後又一個覆蓋全省範圍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國家戰略。


國家發改委印發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有利於試驗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

  江西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對本省有什麼意義?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昌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部地區要積極承接新興產業佈局和轉移,吸引承接一批先進製造業企業。要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優質產能和裝備走向世界大舞臺、國際大市場,把品牌和技術打出去。記者從會上獲悉,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可為引導沿海地區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提供新示範,避免我國實體經濟過早過快向境外轉移,為中部地區通過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積累新經驗。

  有利於開創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

  江西資源豐富、要素成本較低、承載空間較大,尤其是作為沿海腹地、內陸前沿,緊鄰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發達地區,“連南接北、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可進一步挖掘江西與周邊省份合作的潛力,推動承接沿海產業集群式轉移,吸引更多先進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在江西集聚集中,增強發展動能、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

   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戰略定位為“三個區”

  記者瞭解到,根據國務院批覆文件精神和國家發改委印發總體方案要求,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戰略定位為“三個區”:

  第一、內陸雙向高水平開放拓展區。充分利用江西獨特的區位優勢,對外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和海峽西岸城市群的合作新模式,對接科技創新資源,形成交通互聯、產業互補、要素互融、成果共享的協作關係。

  第二、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重要示範區。顯著改善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基礎設施條件,打造國際協同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綠色發展投資貿易平臺、省際開放合作示範區等功能性平臺,推動革命老區更好融入國內外市場、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探索解決相對貧困。

  第三、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支撐區。

加強與中部地區各省交流合作,探索實施適合內陸地區特點的開放政策和體制機制,創新省際合作模式,加強對話交流、協商重大事項、強化規劃銜接,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為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相關區域的功能佈局為:南昌都市圈重點打造成為對接長江經濟帶的先行區,贛南地區重點打造成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贛東北地區重點對接長三角地區和海峽西岸城市群,贛西地區重點對接長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集中力量打造南昌、贛州、九江、上饒四大開放門戶。

  建設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江西有六大任務

  第一、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數據協同、簡化和標準化,實現物流與監管等信息全流程採集和監管單位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引導外資更多投向航空、電子信息、中醫藥、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教育、旅遊、文化等重點領域。

  第二、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建設若干內陸無水港,與沿海港口實現無縫對接,將沿海港口管理體系和港口功能內移,支持開行內陸無水港至沿海港口的集裝箱鐵水聯運班列,逐步縮小內陸企業與沿海企業進出口貨物物流成本差距。

  第三、承接境內外產業集群轉移。探索高質量承接境內外產業轉移新模式,創新推動與沿海地區和歐美國家的產業鏈合作,依託贛江新區、國家級開發區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開發區,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集群式產業鏈合作園區和“飛地經濟”園區,實施科研及孵化前臺在沿海和境外、生產及轉化後臺在內陸的“雙飛地”發展模式。

  第四、支持老區與大灣區產業合作。支持江西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贛粵產業合作試驗區,實施“省級領導、市為主體、獨立運營”的跨區域合作與開發管理體制,以“區中園”方式推動大灣區城市與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產業合作,打造贛粵合作的標誌性工程和先行示範平臺。

  

第五、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鼓勵沿海省份研發機構申請江西科學基金資助的研發項目,與江西科研院所合作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主動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建立境外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機制,開展“互聯網+”新型協同創新合作,打造國際協同創新創業合作平臺。推動建設京贛、滬贛、粵贛常態化創新合作平臺,共建一批技術轉移中心和科技服務中心。

  第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以陶瓷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重要符號和重要載體,高水平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交易中心,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努力走出一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不斷對外開放促進傳承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