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六大主要任務公佈

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六大主要任務公佈

4月30日下午,江西省政府30日下午召開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新聞發佈會。 吳鵬泉 攝

中新網南昌4月30日電 (吳鵬泉)江西省政府30日下午召開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下稱“試驗區”)建設新聞發佈會,公佈了該省建設試驗區的六大主要任務。

今年4月6日,中國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4月2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全國第3個、中部首個國家級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30日表示,建設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數據協同、簡化和標準化,實現物流與監管等信息全流程採集和監管單位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深化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引導外資更多投向航空、電子信息、中醫藥、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教育、旅遊、文化等重點領域。

二是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建設若干內陸無水港,與沿海港口實現無縫對接,將沿海港口管理體系和港口功能內移,支持開行內陸無水港至沿海港口的集裝箱鐵水聯運班列,逐步縮小內陸企業與沿海企業進出口貨物物流成本差距。

三是承接境內外產業集群轉移。探索高質量承接境內外產業轉移新模式,創新推動與沿海地區和歐美國家的產業鏈合作,依託贛江新區、國家級開發區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開發區,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集群式產業鏈合作園區和“飛地經濟”園區,實施科研及孵化前臺在沿海和境外、生產及轉化後臺在內陸的“雙飛地”發展模式。

四是支持江西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贛粵產業合作試驗區,實施“省級領導、市為主體、獨立運營”的跨區域合作與開發管理體制,以“區中園”方式推動大灣區城市與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產業合作,打造贛粵合作的標誌性工程和先行示範平臺。

五是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鼓勵沿海省份研發機構申請江西科學基金資助的研發項目,與江西科研院所合作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主動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建立境外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機制,開展“互聯網+”新型協同創新合作,打造國際協同創新創業合作平臺。推動建設京贛、滬贛、粵贛常態化創新合作平臺,共建一批技術轉移中心和科技服務中心。

六是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以陶瓷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重要符號和重要載體,高水平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交易中心,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

殷美根認為,建設試驗區,有利於內陸地區更好融入全球經濟貿易體系,優化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高水平開放佈局;有利於試驗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有利於探索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有利於開創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局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