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不能用自我感动式教育,考虑孩子的感受父母才是好父母

“教不好你,是我的错,所以这次我替你受罚,但下一次再犯,打的就是你!”,我想你肯定看过一段这样的视频。事情起因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偷拿手机玩游戏。父亲知道后在家里拿藤条抽自己,而旁边的孩子早已泣不成声。当时评论区下方很多人表示赞同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认为这个父亲很伟大,这样既没有伤到孩子,还让孩子再也不敢带手机去学校玩游戏了。自己受点伤也就不算什么了。可是,这真的是恰当的做法么?我想并不是的。单纯的自我感动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父母对孩子不能用自我感动式教育,考虑孩子的感受父母才是好父母


笔者小时候被家里安排上很多补习班,一次因和同学在外面玩音乐而误了上课。回家后就被父母用“我都是为你好,你不好好上课对不起我和你爸的工作操劳”为由教育了一番。至此,为了不让父母寒心,而放弃了音乐,成长路上也放弃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去了不喜欢的城市,上了不喜欢的大学,选了不喜欢的专业。回过头知道不该什么事都听从父亲的话时已经晚了。

父母对孩子不能用自我感动式教育,考虑孩子的感受父母才是好父母


我想,视频中的那个孩子不一定是因为知道错误而不再犯的,可能更多的是心疼父亲和对父亲做法的恐惧。父亲的做法错了么?不,我认为谈不上错误,父亲的做法真的很伟大,只是没有太着重考虑于他教育的对象只是个数岁出头的孩子,他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感观远没有成年人那么细致。所以说,作为一名家长,真的要好好地学着如何教育孩子了!

父母对孩子不能用自我感动式教育,考虑孩子的感受父母才是好父母


那么该如何教育呢?笔者一共列举了三点。

一、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当发现孩子某一方面出现问题时,先不要忙于斥责和教育。而是要先耐心与孩子沟通,一起找到问题所在,搞清楚孩子的做法是否真的存在问题。确认存在的话以平和的态度去引导孩子走正确的方向。万万不可在教育上搞独裁、胁迫乃至道德绑架孩子。

二、孩子不听话,事事“唱反调”

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多角度看待问题,尝试以商量的态度一起去探讨有争议的事件该如何去做。

三、足够的陪伴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生活学习上的指导,使得很多孩子很小时候就成为了留守儿童,而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生活中很多一部分缺乏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不能用自我感动式教育,考虑孩子的感受父母才是好父母


最后,我想作为家长肯定都希望自己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在教育方面也一定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希望孩子都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