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不論那個娛樂圈的大腕都離不開他的粉絲,粉絲永遠是明星的衣食父母,即使是不靠臉吃飯的導演,亦或是靠筆桿子吃飯的作者,他們依舊需要粉絲。

而胡歌最近的行為則看似在違背常理,《南方車站的聚會》在胡歌的演繹生涯中無疑會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粉絲也深知這部電影對胡歌的重要性,本是心甘情願的出資想要做點貢獻,還被胡歌給拒絕了。

拒絕衣食父母的幫助,不是因為胡歌的自信,而是因為他的決心,關於這件事,胡歌有許多話想說,總之胡歌認為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01

粉絲應援在娛樂圈太過常見,這事早就被默認為一種正常現象,而胡歌對應援退款一事,讓人突然意識到,應援本來就是粉絲一廂情願的想法。

胡歌拒絕了粉絲的好意,還引起了噴子的嘲諷:這麼裝清高真的好嗎?有錢不要,是不是不識好歹?大家都這麼做,只有你是個特例嗎?

也有一些褒義的聲音:胡歌三觀正。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對於那些諷刺的聲音,正是三觀不正的人發出的,也許他們才是真正該去看看胡歌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的人。

胡歌當然知道《南方車站的聚會》對他的重要性,從流量小生到演技派演員,胡歌轉變最大的是《仙劍奇俠傳》裡的李逍遙到《琅琊榜》裡的梅長蘇。

胡歌的轉型很成功,但仍有很多不足,不論是李逍遙還是梅長蘇,胡歌都只完成了電視劇裡的蛻變,而每一個演員心裡都按捺不住那個電影夢。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胡歌第一個真正意思上自己主演又有衝擊力的一部電影。

尤其是在《琅琊榜》之後,胡歌的演繹生涯幾乎停滯了,沒有亮眼的新作,影視圈的戰績平平。

在胡歌心裡,他自己絕不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人,自從06車禍後,胡歌就告訴自己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能白活,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覺得胡歌消失了,其實那正是他臥薪嚐膽,準備蛻變之時,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琅琊榜》。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今年五月唯一在戛納電影節上映的國產電影,導演刁亦男,拿過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見慣了大場面的胡歌連走個紅毯都緊張,因為他從來沒靠自己的電影上過電影節。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很明顯,《南方車站的聚會》是胡歌又一部臥薪嚐膽的大戲,胡歌為這部電影付出了很多,但這場仗要怎麼打,就像胡歌說的那樣,他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02

在《少年的你》大賣後,12月初,《南方車站的聚會》又將上映,雙十一晚會上,37歲的胡歌和18歲的易烊千璽同臺,兩人被拿來比較了一番。

胡歌成了吃虧的一方。

有人說,《南方車站的聚會》不可能超過《少年的你》,現在《少年的你》票房已經快突破14億了,憑小北一角又開始瘋狂圈粉,就這樣一部電影人們就開始評論易烊千璽已經從流量小生蛻變成實力演員了,而胡歌呢?

演藝生涯如此坎坷的胡歌都不敢輕易提及蛻變,不到20的易烊千璽就這麼容易?,除了電影,有人還比較了電視劇,甚至整個演繹生涯,易烊千璽的《長安十二時辰》又吊打了胡歌早年的《仙劍奇俠傳》?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想起馬雲說過一句話,阿里巴巴總有一天會垮掉,但一定比別的企業都堅持得久,因為一路走來阿里巴巴經歷了太多的困難。

易烊千璽今年的表現不可否認的亮眼,但一路順風順水的人怎麼能理解胡歌那種人不能白活的心境和對生命真誠的態度,胡歌經歷了歲月的歷練,他才真正配得上蛻變這個詞語。

而越是配得上榮譽的人總是越發謙虛,16年胡歌獲得最受歡迎男演員獎,上臺時胡歌走到李雪健老師身前,俯身說了一句:

受之有愧。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國內市場不虧是浮誇、愛吹噓成績、炫耀票房的圈子,也難怪電影背後的藝術卻鮮少有人關注。

而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胡歌還把粉絲的好意給拒絕了,你不要粉絲幫忙,非要自己逞強扛大旗,只能說胡歌可真是個狠人。

03

退款事件背後隱藏著胡歌的成熟。

娛樂圈浮華,當攀比心、虛榮心流行起來後,一切都將不可收拾,粉絲集資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如果將事件不斷放大,說白了就是一群腦殘粉在搞事情。

胡歌正在用自己的行為善意地去領導粉絲,讓他們學會理智追星,他勸粉絲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胡歌的成熟使得他不能接受這些不理智的行為,他的善意其實正在幫助那些不成熟的粉絲,這樣的演員才應該被稱為偶像。

關於《南方車站的聚會》退款一事,胡歌說要靠自己、為了藝術,其實這件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胡歌的虧損,胡歌這樣做有他自己的理由,感覺很合理,其實在利益制衡的金錢社會里,這無疑是一種自殺行為。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胡歌在拒絕自己的流量標籤,他認為這是對藝術的不尊重,贏要光彩,他想完全靠個人能力去撐起一部電影,而絲毫不借助粉絲的力量。

在最近的《演員請就位》節目中,陳凱歌導演關於市場和流量做出了闡述,他認為在市場裡,想要盈利,流量就是一個指標,沒必要去抨擊,這是種正常現象,也是電影市場發展的必然性。

吳天明導演的作品《百鳥朝鳳》就是一個前例,影片拒絕一切商業行為,結果是評分很高,票房卻很慘淡,一部電影藝術很重要,但票房更是生命的源泉。

有時候我們知道一部電影並不是這部電影評分有多高,有多精彩,我們往往最初瞭解到的是這部電影票房有多少,關於《哪吒之魔童轉世》這部電影,有多少人是在之後因為超高的票房騙去了電影票費。

當胡歌不再需要粉絲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成熟,時間的歷練使他蛻變

胡歌做出這番決定,對於他個人而言也是不易的,誰不想自己的電影能夠大賣,或許他還會被製片方責備,但他還是要擔著巨大的風險去引導粉絲做正確的事,如果粉絲去看他的電影他會很高興,如果集資炒作他不認同,盡力了時間的磨練後,現在的胡歌就是這樣一個人,浮華的娛樂圈裡胡歌是少數能安靜下來的那類人。

—END—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即刪

本文由凡人娛樂圈原創,生活不易,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