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覆盤 | 研學旅行校本化課程開發案例

2020年2月27日,研學旅行線上免費公益培訓;王春雷老師首先闡述:研學旅行的關鍵在於校本化,核心是課程化,要旨是活動化。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應該通過研學背景分析、聚焦文化主題,對接教育需求、精選研學線路,創新課程形態、深耕課程實施,編織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變靜態課程為動態課程,變知識課程為素養課程,變事實性課程為生成性課程,讓課程活起來,讓學習動起來,讓教育生活詩意起來。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研學旅行是2016年,教育部等部門發佈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關於教育話題,首先教育政策要落地生根,學校首先要對教育政策“把得準”,其次要“接得住”,進而“吃得下”

如何將研學旅行落到學校層面,如何用好用足教育政策、滿足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推進

學校課程體系革新,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引發學習方式的變革,便成為擺在中小學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王春雷老師在線上直播時講到:研學旅行教育政策要落到學校層面,最佳的途徑是校本化。

這裡的“校本化”指學校通過了解國家政策,結合自身辦學目標和特色,依據原有課程結構,將研學旅行政策對接、落地、融入、鑲嵌進原有課程體系中的過程。簡單老師就是把國家關於研學旅行的教育政策落地到學校層面並與其他課程融合,成為“學校自己的課程。

校本化一般經歷如下幾個過程:吃透政策—實地考察—分析校情—找準對接—落地生根

吃透政策是帶著問題,對開展研學實踐的其他學校進行實地考察,形成考察報告。

分析校情即在有了教育文本和外出考察的前提下,運用SWOT分析法,對學校的辦學目標、願景及學校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進行系統梳理分析,達成共識。

找準對接即在對政策、他校及本校校情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找到教育政策與學校發展的內在關係,綜合分析教育政策對學校發展的影響和作用。

落地生根即把教育政策落地到學校某一個具體的結合點上,並予以執行和積極推進。

總之,教育政策校本化的過程,本質上就是“政策內化—課程外化”的雙向過程。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一、如何搭建校本化研學課程的體系

王春雷老師重點強調研學旅行校本化的落點必然在課程。但研學旅行課程不同於一般的知識性課程;

他應該在兩個方面表達:一是研學,即研究性學習;二是旅行,即生活的教育。

研究性學習主要包括項目式學習、服務式學習、技能式學習和知識性學習;

生活的教育主要包括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安全教育、公德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這兩項內容缺一不可;

因為研學既不能只“遊”不學,也不能只學不“遊”,而是遊與學的有機統一。

在課程設計時,我們應該先設定研學課程目標,解決“為什麼去,去幹什麼,目標是什麼”;然後根據課程目標,選取相應的課程資源,即為達成課程目標解決選取“什麼樣的資源”的問題;再根據課程資源的特點,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即解決“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在課程實施環節,解決“怎樣學起來,需要搭建什麼樣的項目平臺,提供什麼樣的學習支架”等問題;最後,對課程進行評價,即解決“學得怎麼樣,整體表現怎麼樣”等問題。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二、研學旅行課程設計邏輯

一是主題融通;研學主題與課程相互呼應,有效整合其他主題,進行課程研發。每一門課程、每一條研學線路之間都相互呼應、相互印證、相互關切,而不是散亂無章的資源拼湊。

二是學科貫通;學課程是一門複雜的跨學科整合的綜合性課程,基於跨學科整合的項目式學習。

應在旅行前,學校各科教師依據本次研學線路和區域特點等,結合學科內容和進度,制定相應的課題指南和學習任務單,幫助學生通過研學實現生活中的自我教育,達成對課堂知識的體悟及反芻,做到行中學、學中思、思中得。

三是邏輯貫通;研學課程應遵循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具體到抽象、由整體到部分的認知規律,結合先知後行、行後再知、知行結合的行動邏輯,由一個資源點到一條研學線,再到一套課程體系。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三、研學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課程實施是研學旅行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課程質量的重要內容。整個研學旅行系列應分為行前、行中和行後課程,三者共同構成了整個研學旅行課程體系的閉環。

行前課是研學旅行全過程中開展的一種前置課程,其主要作用是為行中的課程開展和行後的課程評價做鋪墊。

行前課的主要內容為:研學目的地基本知識介紹,研學過程中的小組活動安排,研學過程中的科研課題和學習任務發佈。

行前課主要是回答兩個問題,即:為什麼要去那個地方?去那個地方做什麼?

行中課是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研學導師指導和幫助學生開展學習任務的過程和活動,應涵蓋研學導師指導小組學生學習的研究課、晚間的分享會和進度報告會,以及學生自主開展的學習。

行中課應具備四種學習方式: 任務式學習( 與學科學習掛鉤)、體驗式學習( 以具身學習為主)、研究性學習( 以考察探究為主)、服務式學習(以社會公益實踐為主);

行後課是研學旅行結束後學生回到學校後的評價課程。評價是課程的重要一環,可以藉助幾項大活動來達成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除了常規的師生、學生通過紙質表格互評以外, 還可以開展專項活動,專門進行研學成果的彙報和展示;如研學成果彙報會、過程分享會、項目進展會、反思改進會等等。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所以三年來的的研學旅行課程探索證明,研學旅行是基於在地場域和具體時空,融學生生命在場、情感在場、身體在場和知識在場於一體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體驗、反思與建構的發展過程。

其核心要義在於: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和課程形態,並把教育意圖通過一種“旅行的方式” 隱藏起來,讓學生獲得真實體驗,激發興趣愛好,舒展身心節奏,增進真實感悟,促進社會交往,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在學校和教科書外發現世界、融入世界、創造世界的良好契機,是生命期待成長並最終獲得自我成長的過程。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本文文獻來源於一下課題作為研究梳理,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我方刪除處理。

[1]拉爾夫·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2]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3]王潤,張增田.研學旅行:價值取向與問題透視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

[5]王健,王娜娜.發揮現場教學的獨特作用

[6] 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7]餘國志以朝陽區重點課題“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質校本課程研究

[8]皮埃爾·布迪厄,華康德.實踐與反思


線上直播免費培訓以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例分析研學旅行課程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