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禾絲苗在臺山市高效引種栽培技術

粵禾絲苗在臺山市高效引種栽培技術

張文中等

粵禾絲苗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常規稻粵農絲苗與粵銀絲苗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的感溫型常規稻品種 。於 2014 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 (審定編號: 粵審稻 2014026)。2015年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江門綜合試驗站引進台山早稻作為水稻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種植。總體來說,該品種表現抗性好、高產穩產、好種植等特點,已成為台山地區水稻當家品種。現將該品種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種植示範表現

1. 1 產量表現

一個新品種能否適應全市的稻作環境,必須進行反覆多點示範種植。2015 年粵禾絲苗作為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江門綜合試驗站引進新的 11 個新品種之一,當年種植示範點位於台山市都斛鎮莘村 667hm 2 水稻片區,早、晚兩稻各種植 333. 5m 2 。早稻實收產量241kg 幹谷,折算成 482kg/667m 2 幹谷,比對照種玉香油佔 (453kg/667m 2 ) 增產 29kg; 晚稻實收產量227 kg 幹谷,折算成 454kg/667m 2 幹谷,比對照種粵晶絲苗 2 號 (443kg/667m 2 ) 增產 11kg。綜合全年的產量表現來看,粵禾絲苗表現出高產穩產的苗頭,有進一步示範推廣種植價值。

2016 年,台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都斛鎮莘村村委、海宴鎮河東村委各種植 3. 33hm 2 示範點,前期、中期長勢良好,後期熟色好。經專家組實地測產,都斛鎮莘村村委示範點溼谷產量為 671. 4kg/667m 2 ,摺合幹谷產量 506. 9kg/667m 2 ,海宴鎮河東村委示範點溼谷產量為 668. 7kg/667m 2 ,摺合幹谷產量502. 6kg/667m 2 ,較主栽品種增產 24~50kg/667m 2 幹谷。大面積種植示範表明,粵禾絲苗具有抗性好、高產穩產、好種植等特徵。尤其是大耕戶喜歡種植,適宜在臺山地區推廣種植。截至 2019 年底,粵禾絲苗在臺山市種植面積超過 1. 5 萬 hm 2 ,成為種植戶當家品種。

1. 2 主要農藝性狀

粵禾絲苗屬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植株矮壯,株型中集,分櫱力中等,抗倒力強,耐寒性中,成穗率高,後期熟色好。株高 95. 2 ~ 104. 5cm,穗長 21. 5 ~22. 5cm,有效穗為 16. 7 ~ 19. 8 萬穗/667m 2 ,每穗總粒數 122 ~ 150 粒,結實率 85. 8% ~ 88. 0%,千粒重22. 1~22. 8g。早稻平均全生育期 122~125d,比對照種玉香油佔短 1~ 3d; 晚稻平均全生育期 113~ 115d,與粵晶絲苗 2 號相當。

1. 3 米質與抗性

米質鑑定為國標優質 2 級和省標優質 2 級,整精米率 64. 5% ~ 70. 6%,堊白粒率 3% ~ 9%,堊白度0. 7%~1. 2%,膠稠度 58~ 60mm,直鏈澱粉 15. 2% ~16. 7%,長寬比 3. 2,食味品質 79~83 分。高抗稻瘟病,中 B、中 C 群和總抗性頻率分 別為 87. 5% ~100%、100%、93. 6% ~ 100%,病圃鑑定穗瘟 2. 5 ~2. 6 級,葉瘟 1. 3~2. 0 級; 中抗白葉枯病 (IV 型菌 3級,V 型菌 5~7 級)。

2 高產栽培技術

2. 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在臺山地區種植,早稻播種期在 3 月 10 日前為宜,秧齡 20~25d。晚稻播種期在 7 月 20 日前為宜,秧齡 13 ~ 18d。清水浸種,用種量為 2. 5kg/667 m 2 ,撈出浮起秕穀,加入殺菌劑一起浸種,每隔 6~7h 換水 1 次,當種胚膨大,透過穀殼可明顯區分胚和胚乳時進行催牙處理。秧田每 667 m 2 用 25kg 複合肥做基肥,把秧田耙爛耙平,起好壟用機插專用秧盤平鋪壟上,舀泥漿入秧盤,然後將種均勻撒播到秧盤上。早稻育秧注意防寒,一般採用尼龍薄膜覆蓋,秧苗 2 葉1 心時揭開壟兩頭通風煉苗直至完全揭膜; 晚稻育秧注意防治鼠鳥為害。移栽前 3d 施送嫁藥,可防治病蟲害,也是高產栽培的重要基礎。

2. 2 適時插秧,合理密植

早稻在清明前後插植完,6 月上旬抽穗,7 月上旬收割; 晚稻7 月底8 月初插植完,10 月初抽穗,11 月上旬收割。中低產田可適當密植,1.8~2.0 萬株/667m 2 ,沿海圍田可按照插秧機規格插植 1. 5 萬株/667m 2 ,採用機插秧要注意查苗補苗。

2. 3 大田肥水管理

台山地區大田生產多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即施用緩釋複合肥料 40kg/667m 2 ,耙田時一次性均勻撒施。機械耙田要待水田沉實 1~2d 再插秧,淺水插秧,插植後 5~7d,中低產田每 667m 2 可用 5kg 尿素混勻除草劑追肥 1 次。田間應保持薄水層,促進早生快發。插植後 25~30d,當苗數達到有效穗 80%時,應及時排水露曬田,曬田由輕而重,無效分櫱多時應重曬至出現雞爪裂紋,再灌跑馬水然後排水或自然落幹。曬田有利於促進根系深扎,禾苗向上生長,抑制無效分櫱,葉片變厚直有彈性,莖杆變粗變硬; 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稻飛蝨和紋枯病的發生,同時能提高植株抗倒伏性。

後期栽培管理主要是保持田間溼潤,防止過早斷水。因採用一次性施肥技術,有條件的種植戶可追施10kg/667m 2 鉀肥。追施鉀肥能提高結實率,增加籽粒的飽滿度,使植株莖杆更硬朗富有彈性,提高植株抗倒伏性。收割前 7d 灌 1 次跑馬水,以提高籽粒充實度 。

3 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植保方針。根據當地農業部門發佈的蟲情測報,並結合田間病蟲草害危害情況及時做好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粵禾絲苗是高產品種,田間生長量較大,容易產生廕庇環境,利於病蟲發生。因此,要通過合理肥水管理來提高植株的抗性,增施磷、鉀肥為主,做到科學用水,以水調肥,達到綜合防治目的。

主要病蟲害有紋枯病、白葉枯病、稻飛蝨、螟蟲(二化螟、三化螟)、稻叢卷葉螟等。

3. 1 紋枯病

紋枯病多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發生,是當前水稻田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選用抗病品種能有效防治紋枯病,同時加強栽培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使水稻前期不披葉,中期不徒長,後期不貪青。淺水分櫱,夠苗露曬田,肥田重曬,瘦田輕曬,掌握“前淺、中曬、後溼潤”的原則能減輕紋枯病發生。防治方法: 抓住防治適期,分櫱後期病穴率 15%時施藥防治。首選 5%井岡黴素 100mL 兌水 50kg 噴霧,田間保持淺水層,藥液要噴施到稻株中下部,高溫季節宜在 9 ∶ 00 前或 13 ∶ 00 後施藥。

3. 2 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也是水稻生產上主要病害之一,在臺山沿海地區發病尤為嚴重,對水稻危害性很大。白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可引起植株枯萎至死亡。

防治方法: 堅持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輔以藥劑防治。大田發病初期,噴施 20% 葉 枯 寧 可 溼性粉劑,每 667m 2 用 藥100g,兌水 50kg。

3. 3 稻飛蝨

稻飛蝨是遷飛性害蟲,對水稻危害較為嚴重。防治方法: 選擇抗 (耐) 蟲水稻品種,合理密植,規範化栽培; 合理安排作物佈局,消滅越冬蟲源,並適當早栽插,避開危害高峰期 ; 科學水肥管理; 化學防治,一般在稻飛蝨若蟲孵化高峰期以及若蟲發生盛期用藥,選用 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 25 ~35g 或 48%毒死蜱乳油 60~80mL,每 667m 2 兌水 50kg噴施。

3. 4 螟蟲

水稻螟蟲俗稱鑽心蟲,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以幼蟲蛀莖為害,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防治方法: 每 667 m 2 用殺蟲單粉劑 100~150g 兌水 50kg 噴霧。

3. 5 稻叢卷葉螟

稻叢卷葉螟以幼吐絲縱卷葉片結成蟲苞,幼蟲躲在苞內取食上表皮及葉肉組織,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條斑,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影響結實率,減產嚴重。

防治方法: 主要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施藥時必須準確掌握蟲情,在幼蟲進入 3 齡以前施藥。每667m 2 用 40%毒死蜱乳油 150~200mL,或 20%氯蟲苯甲酰胺 (康寬) 10g 兌水 50kg 噴霧。


粵禾絲苗在臺山市高效引種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