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薛高林盛:並不只是,網紅雪糕

鍾薛高林盛:並不只是,網紅雪糕

鍾薛高CEO 林盛

葛嶺錄·人物記

撰文|管丟丟 鄭詩蘊

排版|金朝愛在

1

2018年11月11日,是鍾薛高成立以來遇到的第一個雙十一。

此時距離產品上線剛剛過去五個月。

鍾薛高沒有額外僱用臨時工,選擇在公司內部徵集志願者,組成了一個二三十人的團隊。

雙十一的前一天,半個公司的人都在冷庫,上半夜和下半夜交替輪班,裝箱、打包、封箱。

林盛有些感慨,他看著雪糕像小山一樣一箱箱摞起來,密密麻麻的填滿冷庫,貨物被快速移動,負責庫管的小夥子上躥下跳大聲指揮。

平時看起來文弱的女生,乾的也是同樣的體力活,沒人抱怨。

這個雙十一林盛其實沒有給銷售設目標,他覺得應該利用雙十一獲取新客戶;讓鍾薛高的品牌有更大的影響;維持鍾薛高的價值感,大家都在打折,但是鍾薛高不會。

讓林盛出乎意料的是,鍾薛高以日銷460萬成為天貓冰品類目銷售的第一名,雙十一期間店鋪粉絲增長了10萬。

2

林盛喜歡吃上海的小餛鈍,但近幾年他發現賣小餛飩的人越來越少了。

在他看來,很多受人喜愛的東西之所以消失,是因為大家固執地按照原來接受的價值去衡量它。

在傳統觀念裡,一碗小餛飩就該是一塊錢,漲到五塊錢就不願意再去買。

但實際上殺死它的不是房租、人工、原材料的上漲,正是隻肯懷念它的人。

他得出結論,“因為價格選你的人,永遠都只看價格。因為品質選你的人,你只需要把品質做好就夠了。”

林盛常帶著研發團隊去參觀和學習國外的冰淇淋企業。

2019年1月23日,林盛帶著整個研發團隊去意大利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冰淇淋大會,隨後他們又轉戰法國,見了當地的冰淇淋匠人。

每一次,他感觸很深的都在於國外研發的思路很開闊,他們努力追求的就是把口味做到極致。

哪怕稀奇古怪,也會去做。

這和國內的產品研發大相徑庭,不過林盛非常欣賞這種做法,他經常對研發部門的同事說:“把一個味道做到極致,再考慮成本的事。”

3

林盛平時不吃零食,更不怎麼吃冰淇淋,但自從做冰淇淋行業,幾乎每天都要嘗許多支。

他形容這是“苦差事”。

有一次上午剛進公司,茶沒喝兩口,研發部門就捧了十幾支冰淇淋過來讓他品嚐。很多產品嚐一口是沒用的,他必須吃掉半根,吃完以後他覺得自己的胃裡像是塞滿了冰疙瘩。

市面上白色、黑色的巧克力雪糕多,很偶然的機會,鍾薛高的研發團隊知道了一種產量稀少的粉色可可豆,於是萌發了想做粉色巧克力雪糕的想法。

為了找到與粉色可可搭配的原料,在無數種原料當中做了無數種排列組合,有一次把它和牛奶搭配在一起,竟然有一股餿抹布味。

最後他們終於發現,它和酸味搭配很和諧。於是,又去尋找酸味的原料,按圖索驥找到了日本高知的檸檬柚,但是太貴了,檸檬柚果泥一噸的成本就要120萬。

團隊試圖找到替代品,嚐來嚐去,還是覺得和高知縣的檸檬柚搭配口感最佳。

公司的採購被這個原料價格嚇到,不敢決定,跑到林盛辦公室,林盛聽完也覺得價格過高,猶豫了一會,他決定一試。

這也就是鍾薛高在2018年雙十一推出的新產品——厄瓜多爾粉鑽,一支定價66,上線很快被售賣一空。

對話鍾薛高林盛

鍾薛高林盛:並不只是,網紅雪糕

林盛在全體員工會議講話

我希望會有人說我是吃著鍾薛高長大的。

葛嶺錄:鍾薛高一支12,很多人都覺得貴。

林盛:現在馬路邊上賣的雪糕一根三塊錢,但鍾薛高的成本是他們的五倍以上,我們在去年推的厄瓜多爾粉鑽,成本是市場上冰淇淋的20倍到30倍。

我為了讓你吃到獨特的東西,不惜成本,但是你告訴我這個產品應該賣五塊,我不覺得這是我的問題。

葛嶺錄:鍾薛高名字背後的含義是中國的雪糕,是不是太狂妄了?

林盛:既然做了這個行業,那就爭口氣。我們要做成在中國能夠代表中國好品質的東西,我覺得不算過分,不是宣稱是什麼,這是我們的目標。

葛嶺錄:什麼時候覺得鍾薛高火了?

林盛:我們5月20號上線的,6月份就知道了。實話實說,做一個網紅品牌並不難,有基本功就可以做到,但我們沒有把關注點放在這。

葛嶺錄:但網紅是鍾薛高的一個標籤。

林盛:網紅的特徵就是流行的很快,過去的也很快。怎麼樣迅速走過網紅階段,走向穩健,持續長紅是我更關心的。

葛嶺錄:怎麼做才能持續長紅?

林盛:第一,堅持你要堅持的特質。無論是產品特質,還是服務特質、品牌特質。第二,要不斷有新鮮感,傳遞新的聲音。

葛嶺錄:對於鍾薛高來說,你最想要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林盛:

談到鍾薛高的時候,不是驚喜,不是好奇,也不是帶著質疑。我希望它代表一種習慣、一種信任、一種品質,我希望會有人說我是吃著鍾薛高長大的。

葛嶺錄:你覺得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多長時間?

林盛:10年甚至是20年。

鍾薛高林盛:並不只是,網紅雪糕

鍾薛高年會

我的壓力是如何讓失敗的風險更小。

葛嶺錄:鍾薛高的天使輪融資一天之內,三家機構就全部確認了。

林盛:信任越大,壓力越大。放在消費者端也是一樣,經常看到評論會有很多人說喜歡鐘薛高,對我們來說是鞭策。

葛嶺錄:鍾薛高的幾家投資機構都是偏消費的,為什麼選擇頭頭是道?

林盛:品牌和內容密不可分,這方面頭頭是道會給鍾薛高很多幫助。

葛嶺錄:成立不到一年,發展快,拿投資也順,很多人覺得鍾薛高發展得很好。

林盛:外人都會覺得鍾薛高發展好,但站在我的角度,壓力不是有沒有拿到錢,銷量多好,品牌做怎麼樣,我真正的壓力是如何讓我們失敗的風險更小。

葛嶺錄:你覺得風險點是什麼?

林盛:很多人覺得鍾薛高貴,也會理所應當的認為花了更高的價格應該得到更好的產品,一旦鍾薛高沒有做好,落差是格外大的,風險也是成倍放大的。

我接觸消費品行業差不多20年,看到很多企業起來,也看到很多企業倒下去。

倒下去的企業往往都輸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食品行業風險是非常大的,有無數的上下游供應商,還有儲運、銷售環節,這些都是你需要嚴防死守的,除了食品行業的標準外,你還需要給自己制定更高的標準。

葛嶺錄:所以你格外謹慎?

林盛:這兩年從諮詢方變成實操者,有大量的東西是要去學習的,有一個再認知的過程。如果還端著架子,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根本走不到現在。

不懂、不會的領域,就要格外小心,不懂裝懂會出大問題的。

葛嶺錄:你是一個特別自省的人?

林盛:沒人這麼評價過我,我更願意理解成是野獸本能,你總會在哪裡聞出一點不對的味道,然後就會心生警惕。

鍾薛高林盛:並不只是,網紅雪糕

鍾薛高的快閃店

鍾薛高的定位就是家庭場景,買回去囤在冰箱裡,想吃就拿出來吃一個。

葛嶺錄:鍾薛高的用戶畫像是什麼樣的?

林盛:28到37歲是核心重度群體,基本特徵是有獨立的消費能力、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能力,以家庭為單位,有孩子的居多。

葛嶺錄:鍾薛高的銷售渠道線上佔了90%,為什麼選擇這種方式?

林盛:首先是場景問題,我們對鍾薛高的定位就是家庭場景,買回去囤在冰箱裡,想吃就拿出來吃,按照這個邏輯,必然是線上渠道。

第二,我們認為傳統的在街邊賣冰淇淋的消費模式,效率太差,線上渠道是更有效率的。

葛嶺錄:但我聽說鍾薛高走線上渠道,其實是無奈之舉。

林盛:按照傳統的思路,最佳方案確實是應該老老實實把線下店開好,在一個城市裡面開幾十個線下,有足夠的體驗和曝光,再去做線上,但是去年三月份鍾薛高才成立,產品做出來已經五月份了,找店已經來不及了。這是要去反思的,當時太急了。

葛嶺錄:2019年會在線下發力。

林盛:確實是這樣,我認為線上、線下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線下要佔到30%到40%。

葛嶺錄:為什麼不嘗試別的渠道,比如垂直電商。

林盛:也在研究,但沒有做。我認為,第一冰淇淋有一個天然的不利因素,物流成本很高,毛利是不足以去分配的。

第二,鍾薛高零添加,抗融性很差,我們必須把全程的冷鏈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確保到消費者手裡是它是比較完美產品,如果體驗不好,對我們來說是致命的。

葛嶺錄:2018年雙十一的銷售額超過了460萬,成為天貓冰品類第一名,這是意料之中的結果嗎?

林盛: 意料之外,對我們來說是額外的獎勵。10月20號雙十一預售開始到雙十一當天,店鋪粉絲增長了10萬。

實話實說,這個雙十一我們沒有設目標,我更關注:第一,怎麼利用雙十一創造話題,讓鍾薛高的品牌有更大的影響;第二,大家都在打折,但是鍾薛高不會打折,如何維持鍾薛高的價值感;第三,如何利用雙十一拉新。

葛嶺錄:從銷售數據看,南北方有明顯的差異嗎?

林盛:線上南方購買的人群更多,這不是消費者導向,而是品牌導向。如果鍾薛高總部在北京,我肯定會先把北京為核心的華北市場做透,但是我們在上海,工廠也在華東地區,所以會先著力發展大本營。

葛嶺錄:鍾薛高多久會推出新口味?

林盛:從2019年開始,我們分春季款和秋季款,每年兩季推出應季的新品。

葛嶺錄:鍾薛高只有6個口味,如果有顧客提意見,說要吃一種目前沒有的口味,會採納嗎?

林盛:有100個人來告訴你,他想要一種口味,就會有100個人告訴你他想要另一種口味,那你就會為了迎合所有人推出所有口味。

這是長期以來中國冰淇淋行業的一個弊端,產品和人群特別碎片化。本可以把幾個產品做到極致,但現在一條生產線要生產這麼多產品,利潤也受到壓縮。

不應該讓產品越來越複雜,它應該是個越來越簡單的過程。很多時候選擇對消費者來說既是樂趣,也是門檻和障礙。

葛嶺錄:鍾薛高的棒籤材質用的是秸稈,這是噱頭嗎?

林盛:

其實不是。想要什麼樣的產品,那你就自己想辦法做出來,明明可以環保,為什麼不環保。

給自己找對手,哪怕是假想的對手是有好處的,否則很容易膨脹。

葛嶺錄:鍾薛高的對手,你覺得都有誰?

林盛:比我們強的其實都是,還有很多潛在的對手。對鍾薛高來說,發展的過程就是超越別人的過程。

葛嶺錄:你把市場上傳統型的冰淇淋企業都視為對手。

林盛:沒錯,他們目前對電商、對新產品的重視度是不夠的,轉型會慢一點,但是一旦明白過來,能量是很可怕的。我也沒有覺得鍾薛高一定就只做冰淇淋,說不定哪天會做別的,我不想給自己設限。

葛嶺錄:你原來做諮詢的時候和這些品牌有過很好的合作,但現在成為對手,怎麼看待這種轉變?

林盛:我覺得挺良性的,第一,人家肯定沒把我們當對手,他們才是這個行業的堅守者,幹了十幾年、二十年。第二,給自己找對手,哪怕是假想的對手是有好處的,否則很容易膨脹。

葛嶺錄:最近思考最多的是什麼?

林盛:跟兩個高管討論,拋了一個假設課題,鍾薛高如果一定要往外跨是奶茶合適還是咖啡。

我很擔心什麼都想做,走偏了。以我們現在的能力,聚焦一兩個品類,做出來只是時間問題。到底選擇短期內去佔更多市場、更多資源,還是選擇繼續孤獨前行,這是我最近思考的。

鍾薛高林盛:並不只是,網紅雪糕

鍾薛高的快閃店

大家都收縮的時候你奮進,得到的效果是最大的,投入產出比也是最划算的。

葛嶺錄:很多人都說2019年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對鍾薛高來說2019年意味著什麼?

林盛:是生死存亡的一年。我們看到無數的公司在這一年裡選擇收縮。我原來做諮詢,很清楚的知道,每當這種時候機會和風險是並存的。

大家收縮的時候你奮進,得到的效果是最大的,投入產出比也是最划算的,我們準備大踏步往前。

葛嶺錄:你更傾向於相信自己的直覺。

林盛:本質來說很多時候理性和賭性是並存的。我們為什麼管它叫直覺,是因為它跟你看到的東西是相反的,當我有這個直覺的時候,我就會更仔細做判斷。

葛嶺錄:管理創業公司和之前管理諮詢公司差別是什麼?

林盛:原來你是要去講究章法,但是現在你按照章法走,很多時候會誤事。我一直強調,現階段不用管姿勢,只需要管目標。

葛嶺錄:不到一年,員工數量快速增長,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是什麼?

林盛:這個問題是我一直也在想,一個團隊發展太快的時候,很難做到精細化。文化的傳遞或普及更多來自於點點滴滴,不是你開一兩次會,喊一喊口號,就能夠解決。

葛嶺錄:什麼會讓你感到喜悅?

林盛:主要在過程,爬山的時候特別想看山頂是什麼樣子,一路苦爬,真爬到山頂,反而覺得自己挺渺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