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齊·寶力高:為馬頭琴而生

#名人#齊·寶力高:為馬頭琴而生

“馬頭琴是世界上唯一有腦袋的樂器,有腦袋就有靈魂。那一把把馬頭琴,在我眼裡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我可以向她傾訴,她也向我傾訴,我們是喜悅、悲哀的共同體。為馬頭琴而生,為馬頭琴而死,沒有了馬頭琴,我就活不下去。”齊·寶力高說。

踏上從藝之路

1944年農曆二月初二,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在通遼市(原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哈拉胡少村齊·根德扎布老活佛家,齊·寶力高出生了。在這裡,蒙古族悠久而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草原的無限風光,造就了齊·寶力高開闊的視野和獨特的氣質。

齊·寶力高告訴記者,愛好音樂應該是從4歲開始。當時的鄉里鄉親時常看到,一個4歲的孩子耳朵緊靠一根電線杆,手指撥弄電線,風中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孩子發現,夏天的太陽把電線曬熱伸長,聲音變低;冬天的寒風把電線吹冷縮短,聲音變高。在孩子心中,這聲音就像一曲動人交響樂,這就是齊·寶力高幼小心靈裡最早播下的音樂種子。

齊·寶力高7歲那年,父親齊·根德扎布老活佛得知他的心思,請來一個姓何的木匠,為齊·寶力高做了潮爾和四胡兩件樂器。

每逢過年,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一定要請民間藝人到村裡鬧紅火。馬頭琴、四胡、笛子、三絃整夜整夜“快活”,說書藝人演唱蒙古語《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還有古老的蒙古族敘事民歌。孩子們聽累了歪在大人腿上呼呼睡,睡醒了聽一陣又歪倒睡。唯獨齊·寶力高用冰水鎮住瞌睡挺住不睡,往往也睡過去,醒來就悔得掉淚。晚上看藝人們表演,第二天就模仿著給母親講述、演奏。 “母親是我最早最忠實的聽眾。”齊·寶力高說,當時不認識樂譜,就憑著自己的感覺練,8歲時就能和民間藝人合奏幾十首民歌了,當時還在唸小學,算是他藝術生涯的開端。

#名人#齊·寶力高:為馬頭琴而生

拉馬頭琴的“瘋子”

1958年10月1日,齊·寶力高小學畢業。當時的內蒙古實驗劇團孟和團長、耶拉副團長到科爾沁招收學員。學校有一位姓包的老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齊·寶力高,於是他拿著琴去報到。這時,齊·寶力高看到正中間椅子上坐著一個身穿列寧服、梳著大背頭、鼻樑上架著副眼鏡的人。後來齊·寶力高知道這個人就是團長孟和。

當時戴紅領帶的人問齊·寶力高,“小傢伙你多大了?叫什麼名字?”“十三,五十三(齊·寶力高的小名)。”“會什麼樂器?會唱歌嗎?”“會拉四胡、潮爾,今天只帶了四胡,就拉四胡吧。”齊·寶力高說,當時拉了《韓秀英》、《嘎達梅林》、《莫德列瑪》、《萬麗》等民歌,清唱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紅領帶又問齊·寶力高:“識不識譜子?”齊·寶力高反問:“什麼是譜子?”老師們用漢語嘀咕了半天,說:“明天跟我們到呼和浩特,參加文工團吧。”齊·寶力高說:“我得回家問母親才能決定。”回家母親問齊·寶力高:“你唱歌還是演戲?”齊·寶力高說:“拉琴。”母親說:“一定要拉馬頭琴。”第二天,母親從懷裡拿出全家僅有的15塊錢裝進齊·寶力高貼身的兜裡,他這時感覺到母親的手冰涼冰涼。

在內蒙古實驗劇團,齊·寶力高吃完早飯後,孟和團長叫他到辦公室談話。團長說:“你拉四胡吧,怎麼樣?”齊·寶力高回答得非常堅決:“我一定要拉馬頭琴。如果不讓拉馬頭琴,我就回家。”團長說:“那好吧,下午給你買一把馬頭琴,再給你找個老師,明天開始好好學拉馬頭琴吧。”從那以後,他師從馬頭琴演奏家桑都仍先生,並接受了傳統民間音樂的薰陶,嫻熟地掌握了馬頭琴演奏技巧。

齊·寶力高每天早晨5點練3個小時,晚上至零點,人人都討厭他這個“瘋子”。一天中午,齊·寶力高正在練琴,一個鄰居衝進來,一拳把他打倒,對齊·寶力高說:“你干擾我午睡。明天再拉,我還打你。”多年以後,打人的鄰居聽完齊·寶力高獨奏音樂會後對齊·寶力高說:“那年我打你是錯的,你是偉大的。”

#名人#齊·寶力高:為馬頭琴而生

30年接待上萬國際友人

在呼市東影南街一個普通的樓房裡,住著賣菜的小攤販、建築工人、司機、保險銷售員等,沒有幾個是懂音樂的,然而他們都知道《萬馬奔騰》,只是不知道他們的鄰居就是《萬馬奔騰》的作者,蜚聲海內外的世界級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

在人們眼中,齊·寶力高出了名,住宅應該是最豪華的。記者多次去過他的家,其實那隻不過是62平方米的舊房子,不足15平方米的琴房擺滿了他用過的馬頭琴,其中一把是有千年歷史的古琴,那是他最有價值的“寶貝”。然而,就是在他那間生活了30年的陋室裡,接待了成千上萬的國際友人。自治區的一位領導說,去你家的人太多,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調個樓吧。齊·寶力高說,“將就吧。”房子可以將就,但齊·寶力高為了祖國榮譽,為了內蒙古榮譽,在藝術成就上可不將就,創造了許多第一。

#名人#齊·寶力高:為馬頭琴而生

《萬馬奔騰》“奔到”奧運會

“1963年創作出來《萬馬奔騰》的初稿,到1979年,我參加了國慶三十週年文藝演出,《萬馬奔騰》馬頭琴獨奏一舉奪得作曲銀獎和演奏金獎。這期間有不少人批評我,說我瞎胡鬧,傳承了幾千年的馬頭琴都是牛皮蒙的,你怎麼蒙了蟒蛇皮,又改成了木頭面板的馬頭琴等等。馬頭琴本來是悠揚的,你卻演奏得那麼快,還寫了《萬馬奔騰》。你的曲子不是曲子等等。”齊·寶力高說。

1986年,齊·寶力高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馬頭琴樂團——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結束了以往馬頭琴只能獨奏的歷史。2005年,齊·寶力高率領他的野馬馬頭琴樂團,參加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音樂會演出,當時金色大廳座無虛席。齊·寶力高對眾多觀眾說:“聽說我們祖先800年前來過這個地方,今天成吉思汗的後代拉著馬頭琴,唱著和平歌,來到了金色大廳。”說到這個時候,場下掌聲雷動。齊·寶力高接著說,“和平是人類的太陽,如果人類沒有和平就等於黑暗,為了和平而作的《初升的太陽》,請欣賞。”

66個國家的代表和各國朋友1000多人觀看了野馬馬頭琴樂團的精彩演出。《萬馬奔騰》後謝幕,觀眾仍然在拼命鼓掌。

歐洲音樂評論家稱齊·寶力高是“中國的帕格尼尼”。至今,由齊·寶力高譜寫演奏的馬頭琴經典曲目已有100餘首,《萬馬奔騰》、《獻給母親的歌》、《心靈之歌》、《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和《蘇和的白馬》等多部作品在國內、國際上榮獲多次獎項。

2001年,在呼和浩特國際青少年馬頭琴藝術節上,齊·寶力高率領1000名馬頭琴手以一曲《萬馬奔騰》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2008年,齊·寶力高率領80名馬頭琴手和40名舞蹈演員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各族兒女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表演,在“鳥巢”奏響了《萬馬奔騰》。

如今,齊·寶力高註冊登記了以自己名字命名並親自設計繪製的“齊·寶力高”馬頭琴商標。他向記者解釋道,這個圖案非常有趣:一個豐乳肥臀的母體中伸出兩把馬頭琴。齊·寶力高說:“這個圖案的靈感來自於我對母親的感恩和對母性的禮讚。這個圖案同時也暗示:馬頭琴是世界所有絃樂的母親。圖案下方兩個‘101’圖案同樣是抽象的母體。我覺得自己這個商標圖案是有血、有肉、有永恆生命力的。我認為自己設計的這個商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精品。”

#名人#齊·寶力高:為馬頭琴而生

藝術成就上的多個第一

齊·寶力高被中國文聯、文化部授予雙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光榮稱號,榮獲世界音樂和平獎、世界遊牧文化最高獎——成吉思汗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他曾出訪亞、歐、美、非四大洲,在世界各地共舉辦過千餘場獨奏音樂會,被譽為“亞洲的馬頭琴帕格尼尼”。

齊·寶力高創造了多個第一。三次改革了馬頭琴,改進了馬頭琴的製作工藝,把定音鼓的皮先後改為蟒皮、梧桐木面和松木面,改革後的馬頭琴增強了音量,擴大了音域,提高了演奏技巧等等,被認為是對馬頭琴劃時代的改革;世界上第一個出版了《馬頭琴演奏法》,統一馬頭琴的演奏法,使馬頭琴從個體變為群體化;第一個捐款15萬元在自己的家鄉科爾沁建起馬頭琴希望小學;文革後30年第一位在蒙古國舉辦音樂會的中國人,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馬頭琴樂隊;在世界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世界第一場馬頭琴專場音樂會,也是去金色大廳的第一位演奏家。

齊·寶力高說:“中國文化是新東方主義的內核與精髓,是新邏輯體系的骨架與血肉,是五千年的文化傳承經過改良與突破的展現。當今各國都把文明潛力和文化創造力置於發展戰略的核心。真正大國的崛起,是一個文化大國的崛起,只有具備深厚文明潛力的國家才有作為大國崛起的資格和條件。在這種格局下,‘馬頭琴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迎來了它前所未有的機遇。”

#名人#齊·寶力高:為馬頭琴而生

“走過滄桑,寬大的馬頭琴箱凝固著,五歲活佛天真的笑臉,還是高原的欣慰,蒼穹之上一代天驕聽到你,上演他金戈鐵馬的聲音……”這是著名詩人阿古拉泰對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的讚美。(張昊文)

(圖片來源於齊·寶力高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