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家乡的记忆《拽疙瘩》

拽疙瘩可能是面食当中做法最简单的一种吃食了,粗婆笨汉都能做得。

也是当时集体生产队出工时最普遍的一种伙食。拽疙瘩最大的好处就是做工简单而又顶饥。

拽疙瘩的通常做法是把面和好,用手拽出大小均匀的面块直接放进沸腾的锅里,待到面块都浮上水面,不一会便可出锅食用了。

鲁西南家乡的记忆《拽疙瘩》

我的家乡鲁西南,每到夏至前后,麦茬上的热苗庄稼几乎全都出齐,再赶上好雨水,庄稼一天一个样;庄稼旺盛,草也茂密疯长。为了有个好收成,这时节,每个生产队都起早贪黑地锄草保墒。为了防止锄掉的杂草雨后复活,生产队规定每个青壮劳动力必须出工外,每家还得必须带上一个跟在后面捡拾杂草的人。

我便许多次在星期天里充顶人数去跟着拾草,也乐意去,因为队供饭。队上考虑到干活的地方离家太远,为了节省时间,免得人吃饭来回跑,时间花在路上,生产队这时候都是在地边挖灶做饭。那些跟在后面拾草的婆娘孩子就是挡工差,也不给工分。特别是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们,更图的是吃上一顿生产队里的拽疙瘩。

鲁西南家乡的记忆《拽疙瘩》

鸡叫三遍天还没亮,出工的铃声就已经敲响。我们兴奋地跟在那些肩扛锄头睡眼惺忪的大人后面,说笑声也招来大人们一身疲惫的声声嗔骂;也在黎明中,我们来到了离家十多里干活的地方。

队长分完活之后并喝喊着:“趁着天气凉爽,大家都加油干!特别是你们这些小家伙更不能耍奸磨滑,干地好的拽疙瘩尽管吃,干地不好的就饿肚子!”大家干的热火朝天,锄过几个来回后,日头已高高升起。这时管做饭的也已经把饭做好,正招呼着众人过去吃饭。

干活的人撂下手里的活,陆陆续续地来到做饭的坑灶边,拿出自己带来的饭碗,盛上满满的一碗拽疙瘩。每个人在疲惫中脸上都露出那种满足的神情,吃的是那样的香甜!

鲁西南家乡的记忆《拽疙瘩》

现在有时也想吃顿拽疙瘩,尽管做工比以前考究,佐料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怎么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

2019年11月7日写于沈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