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晉國後期,六卿專權,國君逐漸淪為傀儡,各卿士及背後的家族成為晉國的實際話事人。在各大卿族中知名度最高、實力又最強的無疑是趙氏。從趙衰立家,到簡襄之烈,趙氏一直是晉國舉足輕重的大族。在諸卿族排名中,趙氏雖然不是一直排行第一,但穩壓韓魏兩家。然而到了春秋末期,趙魏韓分晉時,趙氏被魏氏迅速超越,進入戰國時代,趙國更顯頹勢,需要他國幫助才能對抗魏國,成就了齊國圍魏救趙的經典。趙氏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被魏氏超越的呢?弄明白這些,或許對我們理解守住領先優勢,又或者如何實現彎道超車有所啟迪。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魏滅中山

魏趙實力逆轉的典型事例是魏滅中山之戰。春秋末期,中山國成為趙氏的心腹大患,自己無法解決,魏氏卻在跨境作戰的情況下滅亡了中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中山國位於趙氏領地的腹心,僅東南一角與燕國接壤。早在趙襄子時期,趙氏便開始謀劃吞併中山國,趙魏韓三家瓜分智氏的封地後,縱跨太行的中山國成為連接邯鄲和晉陽兩座趙氏重城的最大障礙。趙氏對中山國的軍事行動進展順利,據《呂氏春秋》記載趙氏曾“一朝而兩城下”。然而趙氏的鋒芒畢露引來了魏韓兩家甚至燕、齊、楚等外部邦國的干預,令趙氏頗為忌憚。加上中山國主動服軟,趙襄子放棄了獨吞中山國的打算,將它變為魏趙兩家的共有屬國,遙封中山為魏文侯之女的食邑,這也是後來魏國謀取中山的法理依據。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襄子之後,趙氏實力下降,對中山國的控制程度遭到嚴重削弱。中山武公早就不甘心其傀儡地位,趁機積極爭取更多權力,中山國最終擺脫了附屬國地位。中山國“復國”後,向東拉強齊為援助,反而壓制昔日的宗主國趙氏,成為趙氏的心腹大患,而趙氏不能制。既然趙氏管控不了中山,魏文侯站了出來,要求趙烈侯借道,允許魏軍跨境教訓中山。

趙氏上下經過一番權衡,同意了魏軍的借道之舉。魏軍越境作戰,後勤壓力極大,很難取勝。即使能戰勝中山國,也會損失慘重,而且很難跨過趙境維持對中山國的長期穩固統治,到時魏氏只能選擇拱手將中山讓給趙氏。趙氏就此能鞏固三晉之首的地位。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出兵之前,或許魏文侯自己都沒想到能夠完全吞併中山,然而魏軍出了樂羊這樣一個不世出的軍事奇才。經歷三年艱苦的跨境作戰,樂羊僅率偏師便滅亡中山,讓中山國成為完全的魏土。

魏滅中山,極大地震懾了中原諸國,尤其是當事人趙氏。趙氏同意借道魏軍,本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思,不料魏氏不但沒有在滅中山之戰中受到多大損失,還威名大盛。此時魏氏不論是聲望,還是實力,都已完全超越了昔日的老大趙氏。魏氏的領地自此西南北三面包圍趙地,趙氏各處領地都暴露在魏武卒的攻擊範圍之內,趙氏不得不低頭。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氏正式接受了魏氏為三晉之首的地位。魏滅中山不久,“(魏文侯)命韓景子、趙烈子、翟員伐齊,入長城”(《竹書紀年》)。魏文侯代表晉室奉周天子之命討伐齊國意圖篡國的田氏,並取得大勝,俘虜了姜齊末代國主齊康公。在晉齊大戰中,韓氏和趙氏的家主與魏氏的家臣翟員一道出徵,魏氏在三晉中地位已超過舊日的趙氏,畢竟趙氏從未託大到將家臣與其他家主等同。

你做不到的,我不但能做到,還能在更加艱難的條件下做到,這無疑是對實力的最好證明。


趙襄子的遺命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襄子劇照

趙氏的衰落是從趙襄子死後開始的,甚至在他病逝前,便已現端倪。

趙襄子是趙簡子的庶子,本無權繼位,卻被趙簡子看重,將他立為世子。趙氏內部自然會有不同聲音,此舉畢竟與禮法不和,好在趙簡子沒有看錯人。趙襄子繼承趙簡子遺志,吞併代國,威服中山,將趙氏帶上又一座高峰。是時晉國由智趙魏韓四家卿族執政,智氏勢力最盛,智氏家主智伯要求各家交出一座城池獻給公室。魏韓兩家乖乖照做,趙襄子卻不從,甚至不惜得罪智氏,也要守護家族的利益。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智之爭的最後結果雖說對趙氏來說還不錯,趙魏韓三家反滅了智氏,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但在這個過程中趙氏的情勢一度很是危急,趙氏被智魏韓三家合圍在晉陽,城內甚至發生了易子而食的慘劇。趙氏贏的很是驚險,而直接原因就是趙襄子不願家族利益在他手中受損。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襄子將家族看的很重,自然要帶頭遵守趙氏的一切規矩,包括長幼有序的禮教。趙襄子自知是庶出,他始終覺得自己不該繼位,然而又不能違抗父命。趙襄子最後的想出的主意是自己死後,將家主之位傳給嫡長兄趙伯魯的子嗣。如此對父親對得起孝,對家族對得起忠,對兄長對得起義,然而唯獨對自己的子嗣對不得仁。

趙襄子死後,趙伯魯的嫡孫趙浣繼位,是為趙獻侯。而趙襄子的兒子趙嘉不服,起兵爭位,趙氏爆發內戰。最後趙嘉趕走了趙浣,自立為家主,是為趙桓子。然而趙桓子命不好,僅在位一年就去世了,他的子嗣不能掌控局勢,被親獻侯勢力趕下位,迎回了趙獻侯。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獻侯雖然成功復位,但親桓子勢力仍然存在,他們在晉陽、代地一代勢力強大,不容小覷。趙獻侯為避鋒芒,將趙氏首府搬到了太行山南麓的中牟。

在後趙襄子時代,趙氏陷入了分裂,各個派系爭鬥不斷。趙烈侯遷都雖然暫時中止了內鬥,但是趙國南北之間的隔閡並沒有消失。尤其是代地始終和邯鄲貌合神離,幾乎沒有參與過邯鄲方面的軍事行動,趙襄子為趙氏打下的這塊新領土不但沒能成為趙氏的臂助,反倒成為拖累。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正是趙氏的這段動盪期,不但中山國坐大,還被勵精圖治的魏氏超越。

趙襄子的一番苦心卻成了趙國動盪的根源,其實很多時候面對難題,如果我們沒有一種方案能保證完美解決,何不就試試最簡單的那種,至少我們還能預料到結果,越複雜的方案結果就越亂,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魏文侯的崛起

魏文侯堪稱勵精圖治的典範,魏氏雖在他的執政期間位列諸侯的,在位期間跨越春秋和戰國,但很多人都願稱他為春秋之雄,而不是戰國之主。因為戰國意味著爾虞我詐的戰爭,毫無春秋時期的道義而言,而魏文侯有著春秋霸主的一切美德,將他列入戰國時代實在是貶低了他。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氏和韓氏曾發生爭執,他們先後找上魏文侯,請求聯盟攻打另一方。魏文侯都沒有答應,韓氏來人面前,他稱魏氏和趙氏是兄弟,不能征伐;趙使來了,他又說自己和韓氏交好,不同意交戰。韓趙兩家相互忌憚,這才作罷。後來他們才明白魏文侯這是在居中講和,沒有在三晉內部設立小團體的意圖,由此對魏文侯心悅誠服,奉他為盟主。

當然,魏文侯的三晉盟主身份靠的不只是人品,還有他晉國正卿的身份。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晉國的軍政大權由正卿執掌,正卿實行終身制,由各大卿族輪流出人擔任。趙魏韓合滅智氏後,智伯空出的正卿之位由趙襄子擔任,也正是在趙襄子執政時期,趙氏達到極盛。趙襄子去世後,正卿本該由韓氏擔任,可惜韓氏家主韓康子不巧也病逝了,便改由魏氏出任,正值壯年的魏文侯就此成為晉國正卿。魏文侯勵精圖治,將魏氏的相對地位優勢延續到了戰國時代,成為三晉之首。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魏文侯既是魏氏家主,也是晉國執政,超然的地位令他有足夠的名望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魏文侯最大的改革舉措是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大量起用平民出身的人才。李悝幫助他推行了變法,魏國從此富甲天下,吳起創立魏武卒,魏軍由是獨步中原。還有上面晉齊大戰時和韓趙家主一起出鏡的翟啟,和擔任魏國相邦三十年的翟璜都來自狄族,另外還有治鄴甚為出名的西門豹、滅中山的樂羊都是魏文侯時期出身底層的才俊。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魏國的人才井噴,造就了魏國的戰國首霸之勢。反觀趙韓兩家,則要落後魏氏一大截,主要將領或人才都是出自王族,很少有庶民上位,這在人才庫的建設上吃了大虧。加上趙氏內亂頻仍,難以進行魏文侯式的改革。此消彼長之下,魏趙兩家的實力實現逆轉。

人才始終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三家分晉的貓膩

魏文侯擔任正卿給魏氏帶來的不止有名望上的超然,還有實際的好處,比如三家在瓜分晉土時,還在擔任正卿的魏氏就撈到了不少實惠。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三家分晉並不是在公元前403年立為諸侯時才發生的,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至少要追溯到三家共滅智氏的公元前453年。

智氏之所以能聯合魏韓攻擊趙氏,不僅僅是出於智伯正卿的身份,還因為他打的是晉室的名義。是時吳越爭強,北上爭霸,面對威脅,智伯為了壯大晉國公室和智氏的力量,提議智趙魏韓四家卿族各獻出一部分土地和民眾給公室,此舉自然受到在位的晉出公之大力支持。智魏韓三家都獻地了,只有趙家不樂意,晉出公這才准許智氏伐趙。也就是說當時趙氏才屬於晉國叛逆。趙氏聯合魏韓反滅智氏後,還私自瓜分了智氏領地,自然是大大打了晉出公的臉。三家乾脆撕破了臉皮,直接趕走了晉出公,另立公室晉哀公為主。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魏韓三家公開驅逐國君的行為在諸侯間一片譁然,但除了言辭上的指責也沒有什麼實際行動。三家大受鼓舞,逐漸將晉國公室剩下的領地也瓜分殆盡。

由於諸卿族的領地最早都由國君賜予,出於制衡的目的,各卿族的領地犬牙交錯,屬同一卿族的領地也是分散各地,各不相連,比如趙氏的領地就分散在晉國中北部和東南部,而韓氏和魏氏更加分散,各家領地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三家分智地時,趙氏出力最多,實力也最強。故在這波分地狂潮中,趙氏得到不少實惠,搶佔了智氏在北部和東部的大片領地,將自己的領地連成了一個整體。而韓魏兩家就沒這個好運氣了,領地依舊支離破碎,其版圖根本就不像一個國家。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魏文侯當上正卿後,伴隨著這趙氏衰落,魏氏在晉國的地位急劇攀升。是時晉幽公在位,被迫獻出了除國都絳和祖地曲沃之外的所有城池。在這波分地狂潮中魏氏拔得了頭籌,魏氏得到了晉國最精華的晉西南。後來晉國僅剩的兩城也被瓜分,由於魏國國都安邑和絳城不到百里,這兩座大城不可避免地劃給了最近的魏國,魏國僅交出幾座無關痛癢邊境小城作為補償給了趙韓。

魏文侯作為正卿,就掌握了政策主動權,多次主導了和趙韓的領土互換,逐步實現其戰略規劃。晉國一直是四戰之地,向西克秦,向東服齊,向北防禦狄戎,向南吞併中小諸侯防範楚國。魏氏領地偏西,魏文侯毫不疑問地將擴張方向放在秦國方向,魏文侯在領土互換中多次為西部領土加碼。在韓趙家紛紛把國都遷往中原的背景下,魏文侯只是選擇保留在中原的飛地,國都始終設在安邑,意圖先向西征服秦國。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魏氏的選擇大錯特錯,但魏文侯的安排在當時不可謂不精明。是時秦國內亂,遠沒後世吞併天下的氣象,故向西擴張是最簡單直接的選擇。而且秦獨居關中,只需一面應敵,易守難攻,實在是塊征戰天下的寶地。魏文侯加緊攻秦部署,就是試圖將關中這塊寶地建設成魏國的大後方,這個規劃至少在前期還是很奏效的,魏國迅速走上了正軌。

在三家分晉的關鍵階段,魏氏始終由魏文侯掌舵,故能有一個穩定的長期發展規劃,幫助魏國成為戰國首霸。而趙韓兩家則沒有這麼幸運,尤其是趙氏,政鬥頻仍,內部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發展綱領。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趙氏在簡襄時代的戰略目標是向北,基地設在靠北的晉陽也是合時宜的,趙氏的領地大部也在晉國北部。趙氏在瓜分智地時,目標都放在北方領地上,以連接太行山東西兩地的疆域。

進入戰國時代後,華夏在北方已經達到擴張極限,諸強的目標紛紛轉向中原,偏遠的晉陽作為向南擴張基地就不大合適了。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此時趙氏的處境無比尷尬,北方的大片核心領地成為雞肋

。南北之間還卡著一個懸而未決的中山國,趙國的北方很難對南方做到有力支援。而趙氏在中原的佈局只有早期的邯鄲和中牟,還緊挨魏國的重鎮鄴城,毫無戰略縱深。邯鄲西南是魏和其附屬國衛國,東南是齊,皆是強敵,堵死了趙國南下之路。趙國欲爭霸中原,其領土布局就決定了他困難重重,難有突破。

結語

春秋末期趙韓實力逆轉,這裡面發生了什麼

魏國在魏文侯的操作下,在春秋末期迅猛崛起,為魏國在戰國時代贏得了一個最佳開局。趙氏則錯失了發展良機,混亂的權力更迭令趙氏顧此失彼。然而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魏國這個出頭鳥成為諸國集火目標,缺乏戰略縱深的劣勢被無限放大,很快走上下坡路。而擁有廣大北方領土的趙國後勁十足,在戰國末期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掰手腕的東方強國。一時的好運並不能決定命運,實現我們的終極價值要靠的還是自己的實力和底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