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南宋本就很難擋住元軍的猛烈進攻,此時又是舉棋不定、戰和不明,如此一來自是損兵折將、接連失地。被任命為平江知府的文天祥,終於在1275年10月抵達平江,至此他才算有機會親自指揮作戰、抵禦元軍。然而此時元軍勢如破竹,不僅攻克了金陵,而且已開始向常州進發。文天祥隨即派出手下的將士打算全力援助常州,但在行軍途中就接連與元軍相遇,先後於交戰之中敗退消亡。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於是強盛的元軍成功拿下了常州、佔領了獨松關。眼見大勢已去,宋廷隨即命令文天祥放棄平江轉而退至餘杭。因為與敵交戰接連失利,宋廷朝野求和之聲愈加高漲。而且這是還有許多高官大臣借求和商談之名前往元廷不歸,或者乾脆辭官而去、直接投向元廷致仕任職。此時本是極力主戰的文天祥,在東南進行一番艱難的浴血奮戰無果而退後,竟被委以重任:前去元蒙兵營商談求和。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1276年,南宋派人向元軍獻上降表以及傳國玉璽。而後丞相陳宜中被元軍嚇跑,張世傑等人率部分大臣奉益王、衛王南逃,此時的南宋朝廷就沒有幾人可撐門面了。於是文天祥就被任命為了右丞相,領命去往元廷同其左丞相伯顏商談投降事宜。不曾想進入元軍大營之後,因激辯爭論而惹怒伯顏,文天祥被元軍扣下。幸好在被押往鎮江的途中,文天祥得到了民眾的幫助才得以逃脫。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緊接著文天祥開始流亡潛逃,期間也多虧了沿途百姓志士的救助,最後輾轉海道方才抵達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接上頭。這些人已經在福州擁益王趙昰為宋端宗,還組建了一個流亡政府小朝廷,欲以此為根據地繼續抵抗元軍。然而不久後,由於同張世傑等人意見不合,文天祥離開了福建。1276年7月,文天祥以同都督之職去往江西,後召集士兵駐守汀州以牽制元軍。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1277年,文天祥領兵入江西接連收復數縣,有多地兵馬相應其號召起兵克元,一時間抗元形勢看似一片大好。但是不久後文天祥就為元軍所敗,不得不收攏殘兵撤退到了廣東,期間其家人幾乎全被抓住。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嶺被突然出現的元軍名將張弘範所俘。文天祥被抓後並未被元軍立即處死,而是被要求寫信招降張世傑等人。文天祥直言拒絕,並寫下了《過零丁洋》以表己志。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1279年,厓山之戰後,張世傑墜海溺亡、宋室再無後人。此時元軍言其“忠孝盡矣”,再次勸說文天祥歸降,仍舊無果。而後文天祥被送到了大都(今北京),期間曾絕食八天而未死。當時元世祖忽必烈對南宋有能之臣頗為重視,聽聞王積翁稱讚文天祥南宋之無人能比,遂遣其勸降文天祥。然而在燕京被囚禁的三年中,文天祥多次受到威逼利誘,卻始終寧死不屈、不願降元。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最後忽必烈看到文天祥始終不屈,就同朝中宰相討論是否將其釋放,後被人以其起兵江南西路時曾重創元軍為由阻止了。後來忽必烈又派人傳話問其還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但求一死。其實文天祥於獄中已知曉其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她們的生活如囚徒般十分困苦。他也明白只要自己點頭投降,一家人就能平安團聚。但是為了忠義氣節,他還是忍痛不屈、寧死不降。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如此忠義再次令忽必烈心生不忍,一開始並未答應;而後有人進諫應該答應其要求,忽必烈方才又下令將其處死。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柴市從容就義,時年47歲。臨上刑場時,文天祥仍是從容不迫,還輕鬆地對獄中吏卒說道:“吾事畢矣。”死前問明方向後文天祥向南跪拜,而後就被處死了。此時又傳來忽必烈阻止的詔令,但為時已晚,文天祥已然死去。

民族英雄文天祥,轉戰多地積極抗元,寧死不失氣節、殉國以示忠義

​其死後衣物中懷有絕命詩一首:“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前任曾評價:“宋亡其臣之殺身成仁者不少,論者必以公為稱首公。”文天祥不僅代表著忠義不屈的南宋抗元志士,還彰顯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氣節。他的抗元氣節感動天地、驚泣鬼神,以身殉志可歌可泣、可悲可慕,是整個中華民族無法磨滅的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