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光鮮的背後,這家公司潛質究竟如何?

作者 | twelve

來源 | 格隆匯新股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2019年,在抵制天價片酬、稅務審查、題材限制等多重因素推動下,電視劇行業進入更為明顯的強調整週期,一年備案劇集“瘦身”大降22%、總投資額創近5年新低。

另一邊,市場用戶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倒逼製作方注重內容和質量打造,電視劇行業融資需求日益凸顯。

近日,電視劇發行公司力天影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力天影業”)首次上市申請失效,並於次日再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

據公開資料顯示,力天影業為中國排名領先的電視劇發行公司,以2018年中國衛星電視臺首發劇數量計,公司在中國電視劇發行集團中排名第二。公司董事長袁力與其妻,也是公司首席執行官田甜分別持股30.35%、28.61%,

而袁力曾任長城影視(002071.SZ)的電視劇發行副總;田甜曾任北京完美影視傳媒公司電視劇發行板塊的負責人。

光鮮的背後,這家公司潛質究竟如何?國內的電視劇發行商所面臨的困境有沒有一些本質的總結,接下來不妨來探討。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重度依賴二三線衛視,

行業分散之下的規模優勢沒有體現

力天影業主要業務為自制及買斷電視劇播映權許可。其中,買斷電視劇為其最重要的營收支柱。

2017年及2018年,力天影業買斷電視劇貢獻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均超過90%,於2019年最新財報期間,這一板塊佔比趨勢“調轉”,但仍佔比高達70%以上。且從數量上看,2017-2019年,其分別發行了32、43、45部電視劇,買斷電視劇佔其播出電視劇的總數量比例均在9成左右。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來源:招股書)

同時,招股書中披露,於往績記錄期間,力天影業所發行79部買斷電視劇發行客戶詳細名單。其中我們看到:僅《功夫之愛的速遞》、《婚姻遇險記》、《婚姻歷險記》、《蕩寇》四部劇集播映於在線媒體平臺,餘下75部劇集均單一仰仗電視臺渠道。且僅夢在海這邊、愛在星空下兩部劇集登上一線衛視平臺,其餘97%以上劇集均發行給二三線衛視。

收視率方面,力天影業雖未明確披露,但結合相關市場及招股書提到合作資料來看,其依然不具備明顯優勢。據招股書所示,以客戶J為例,其僅須於電視劇的月均收視率達0.1或以上及所播映電視劇於相同播映時段排行第十或以上時,每月向其支付合作費。縱觀2019年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排名第20名劇集也要4.57%的收視率,0.1%的收視率標準,著實相去甚遠。

公司亦在招股書中揭示了經營和業務風險:倘我們無法提高對我們製作及(或)發行的電視劇的市場意識,我們可能無法維持或增加收視率。

此外,雖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18年中國衛星電視臺首發劇的數量計,其市場份額排名第2;按同年收益計,在中國所有電視劇發行集團中,其市場份額排名第16。但實際上,

因電視劇發行行業屬於高度分散的行業格局,按數量計,力天影業的市場份額僅為3.85%;按收益計,對應公司市場份額約0.34%。

無論從核心營運模式,還是發行資源、市場份額來看,力天影業作為一個“頭部企業”,似乎並沒有顯示出十分突出的優勢,那其規模領先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影視創作及流媒體的上游企業,追求“渠道為王”而不是“內容為王”的思路,是形勢所迫的權宜之計,還是意圖深遠的“猥瑣發育”?目前,能夠直接從表面證據看到的是,過去幾年,力天影業早已種下了野蠻生長的畸形禍根。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近年營收增長乏力,

應收賬款反爆增十倍

那麼,在頭部企業虧多盈少的行業大勢之下,力天影業實際過得怎麼樣?

據招股書所示,近幾年,力天影業的收益、純利呈現出逐年遞增。營收方面,由2017財年的約3.79億元增加至2018財年的約3.86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19財年的約3.91億元。純利方面,對應分別實現約5680萬元、約6760萬元及約7700萬元。

但拉長時間維度,從增速上看,營收和公司普通股股東應占淨利潤放緩的態勢盡顯。尤其營收端,截至2019財年,較2017財年只增長了3%左右。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來源:招股書)

這一份微薄起色的成績單,竟還是由力天影業的大量墊款發行而來。招股書顯示,力天影業近幾年內的應收賬款顯著增加、應收賬款平均週轉天數顯著延長,回款能力大幅減弱。

四年的時間,力天影業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增加了10倍有餘,2016年至2019財年,分別為0.5億元、1.94億元、3.76億元和5.31億元,且其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的平均週轉天數分別為約159.6天、120.1天、276.8天及447.3天。而拆解應收賬構成來看,衛視總計應收賬款高達5億以上。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來源:招股書)

而究其原因,正與上文呼應,二三線衛視,相比一線衛視,營收能力普遍較弱,直接導致了公司收款困難。

近年來視頻網站的快速發展,非一線電視臺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逐漸從賣方市場走向買方市場,廣告主數量和投資金額連續“雙降”,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甚至,0收視率、補貼求存的言談也是時有耳聞。無論論調是非真假,至少側面反映出二三線衛視的當下之危。自顧不暇之際,還能有多少照拂他人的餘力?

公司稱:董事並不認為2019年12月31日賬齡超過六個月的貿易應收款項存在任何重大的收回問題。但我們看到,僅2019年度,力天影業新增確認減值損失為2823萬,年末累計確認3971.3萬,已逾同年淨利的四分之一。

應收賬的時間一再拖長的時候,大概率地或成為日後公司業績“爆雷區”,特別是疫情發生之後,二三線衛視的廣告或其他收入情況是否會進一步惡化而影響了支付相關款項的時間,相信各位讀者的心裡多少有點數了。因此,從財務質量來審視,力天影業的評測分數,就有點強差人意了,跟其一再強調的行業地位,實際上是存在著不少差距的。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敢問未來路在何方,

為何要一路走到黑

據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我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減少至2.12億戶,自2015年算起,已經“五連降”。

據工信部近日發佈的《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IPTV(網絡電視)用戶全年淨增3870萬戶,淨增IPTV用戶佔淨增光纖接入用戶的78.9%。雖然並未提及IPTV最新用戶規模,但根據之前的數據推算,2019年底國內IPTV用戶規模在2.9億戶左右,這遠遠超過同期國內有線電視用戶規模。

上文已述,力天影業在線媒體平臺播映的劇集數目微乎其微,截至2019年底,非電視臺的第三方客戶收益佔比僅為6%。且公司在線媒體平臺佈局甚晚,在製作及發行網劇領域仍處於試水階段。

例如,於2019年上半年開始,公司開始與中國一家領先在線媒體平臺合作,製作公司首發網絡劇《酋長的男人》,該劇預期將於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製作並於2020年播映。目前,其製作的首部網劇尚未商業化,我們無法預知成效以及未來在網劇市場的發展前景。

此外,據電視劇備案相關信息,2019年全年共有905部劇、34401集,與上年同期的1163部、45731集相比,分別下滑22.2%、24.8%。而且集數也出現4年來的首度縮水,2019年平均單部備案的電視劇集數下降至38集。而電視劇進入了“瘦身”階段,也就意味著劇集集數的水分將被大幅擰乾。如開篇而言,趨勢上,變少、變短的電視劇市場,將倒逼製作方更加註重作品內容和質量的打造。

力天影業於招股書亦明確指出,自制電視劇相比買斷電視劇能夠產生更長期的經濟利益。作為自制電視劇的執行製片人,公司將擁有決定劇本、演員陣容、導演及後期製作的主導權,更能夠控制電視劇的整體質量,從而滿足中國主流衛星電視臺及在線媒體平臺的需求。

但目前,力天影業認為其符合客戶喜好或觀眾期待且適合製作為電視劇的劇本及╱或IP的數量有限,其無意將業務策略從買斷模式完全轉移到自制模式。力天是專注求勝的路徑依賴,還是無能為力的“一路走到黑”?

另外,從其招股書還獲知,未來三年內,力天計劃向第三方版權擁有人(或許可方)購買各種題材約75部電視劇的版權(或播映權)。而自制電視劇,預計包括約7部涉及多個主要題材的電視劇及4部網絡劇。

以這個比例推算,買斷電視劇依然會是力天影業最重要的營收支柱。那麼,公司整體經營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或短時間很難擺脫現狀,將面臨上述競爭力不足、大環境趨冷、應收賬持續惡化等一系列可見或潛在風險。

畢竟,買斷模式多少會跟背景和行業關係強力關聯起來,而自制模式更多的是講求市場競爭和市場需求、風向標的把握,有些“大而不強”的內容製作商便如泥牛入海,從左右逢源到手足無措的路,確實不是每個人都想走。

隨著互聯網將媒體帶入新時代,“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的爭論就塵囂日上,從未停止。堅持“渠道為王”觀點的人,主要是認為互聯網打破了時空限制,信息生產者極多、信息量巨大,同時互聯網的網絡效應讓終端和客戶端的集中度越來越高,要讓你的內容能夠傳播到每一個接收終端上就必須依賴於有限的渠道,而這部分人依然認為傳統的媒體渠道是具有生命力的。

另一部分認可“內容為王”的人則認為,終端或客戶端通常都依賴相同的內容來源,同質化程度很高,誰的終端或客戶端擁有了差異化的獨特內容,誰就最終將擁有用戶、擁有流量,好內容的價格也不斷高起受到了鼓勵,因而最重要的是把內容做出來。

從近兩年突然興起來的新一代媒體看,無論今日頭條、抖音,或是快手,內容為王、渠道為王都不再成立了,而是“平臺為王”。這些強勢的大平臺,不僅成為了整合內容的生產者和內容的消費者,還成為了整合內容的推廣者。

平臺通過強大的服務能力,以及生產、推廣和消費體驗,將大規模的內容生產者、內容推廣者(渠道方)和內容消費者整合在一塊,在為用戶帶來更多價值的同時,也控制了他們的時間和選擇。連馬化騰此前一直所強調和認可的“內容為王”,都是有前提的,就是平臺為王在先,內容為王在後,或者是“平臺為大王,內容為小王”。

因此,在這種新媒體時代下,像仍然固守著老套路、老路子的力天影業,長期勝算有多少?咱們不得而知,只能評價一句,路越走越窄了。

加入“格隆匯打新研究群”,

與打新大牛一起,

獲取最全面、最深度打新資訊。

入群后即有機會獲得

最新資訊/課程/報告/評級/資料等乾貨分享

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客服微信,即可入群學習

港股 | 力天影業:墊款發行仍難掩營收乏力,路徑依賴下“爆雷”風險有多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