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機動作戰能力建設提速

圖片

北約快反部隊的豹2主戰坦克從丹麥滾裝船上卸下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日前發佈《歐洲軍隊機動作戰能力全面評估》報告稱,為應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北約歐洲成員國近年來大力推進機動作戰能力建設,並取得一定成果。

加強跨境軍事補給

報告由前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柯蒂斯·斯卡帕羅蒂和前美國駐匈牙利大使科琳·貝爾等人牽頭撰寫。報告認為,冷戰結束後,北約歐洲成員國一度認為機動作戰能力並非整體戰力的重要組成,相關經費投入不足,建設發展相對滯後。然而,自2014年俄烏衝突以來,北約歐洲成員國持續推進快反能力建設,其中一項重點就是提升機動作戰能力。

2018年3月,歐盟委員會提出具體行動計劃,要求一方面在跨歐洲運輸網絡中規劃適用於軍事運輸的部分,並參照相關標準對橋樑等重要基礎設施進行升級;另一方面簡化海關手續,便於軍事人員和裝備在歐盟內部跨境機動,並對是否調整軍事危險品運輸規則深入評估。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表示,提升機動作戰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應對危機和開展部署行動,在面對挑戰時作出快速反應。

此外,美國依託“歐洲威懾倡議”,以聯演聯訓、合研裝備等方式,協助歐洲國家尤其是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提升機動作戰能力。今年2月,美國還與中東歐國家簽署價值10億美元的軍事協議,以加強“三海”(黑海、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地區跨境軍事補給和運輸合作。

軟硬件投入均不過關

報告指出,雖然北約歐洲成員國在機動作戰能力建設方面取得一些成績,但仍有諸多不足,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經費資源投入不足。相關資源保障投入落實不到位。北約高級將領簡·布魯克斯曾公開批評稱,北約歐洲成員國的官方政策立場與配套資源保障間存在“巨大鴻溝”。比如,歐盟近期將軍民兩用基礎設施經費從65億歐元削減至25億歐元,遠達不到機動作戰能力建設需求。

網絡應對能力不足。北約歐洲成員國尚未建立機動作戰網絡化指揮體系,無法有效應對外界的干擾。未來如果面臨大規模網絡攻擊,北約的軍事運輸體系可能直接癱瘓。

基礎設施兼容不足。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仍沿用大量冷戰時期的運輸系統。為實現與其他北約歐洲成員國的兼容,上述系統需被替換或移除。

實戰演訓開展不足。多位北約高級將領認為,北約歐洲成員國當前開展的聯演聯訓不少,但專門針對機動作戰能力的演訓寥寥無幾,未來很難在不借助美軍幫助的情況下,將約2萬人的兵力快速機動至指定區域。

多措並舉抓改進

報告認為,為提升機動作戰能力,北約歐洲成員國未來應從3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扭轉錯誤認識。北約歐洲成員國應該切實認識到,機動作戰能力不是整體戰力的“雞肋”,而是提升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的“基石”。在未來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中,一旦機動能力出問題,就很難獲得戰場主動權。

其次是加大投入力度。報告呼籲北約歐洲成員國從經費保障、網絡建設、基礎設施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機動作戰能力建設的投入力度,以確保歐洲地區一旦發生危機,能在30天內動員30個機械營、30個空中中隊和30艘作戰艦艇,集結約3萬名官兵投入戰鬥。

再次是錘鍊實戰能力。通過更頻繁、更具針對性、更貼近實戰的聯演聯訓,提升北約自身和國家間的聯合機動作戰能力。通過設立專門協調機構、改進威脅通報機制等方式,釋放組織效能,發揮團隊作戰威力,更早發現戰略威脅,更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楊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