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銳評|防控常態化,“穩中求進”是一個重要方法論

疫情防控,越“穩”越好;經濟發展,不“進”則退。觀察各地工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和“進”是一對繞不開的“矛盾”,也是一種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大眾銳評|防控常態化,“穩中求進”是一個重要方法論

4月20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穩”和“進”,既是一對矛盾,更是辯證統一關係。“穩”是基礎和前提,“進”是目標和方向,兩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堅持“穩中求進”,就是要尊重規律,以“穩”求“進”,以“進”促“穩”,實現“穩”與“進”的良性互動,而不能消極求“穩”,也不能急於求“進”。

用好“穩中求進”這個重要方法論,要以“穩”為基礎和大局。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我國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的任務繁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穩”,就要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斷鞏固疫情持續向好形勢,為做好“六穩”工作,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等重點領域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夯實基礎、築牢支撐。

用好“穩中求進”這個重要方法論,要以“進”為目標和方向。中央強調,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優化完善疫情防控舉措,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進”,就要“千方百計”“不失時機”,在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這“三個循環”上下功夫。尤其要抓住危中之機,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上勇於“進”,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上加快“進”。

大眾銳評|防控常態化,“穩中求進”是一個重要方法論

用好“穩中求進”這個重要方法論,要善於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發揮重點工作的牽引帶動作用,勇於改革攻堅,狠抓工作落實,實現“穩”和“進”的有機統一。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要善於從危機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善於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方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把“穩中求進”精準落實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