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大咖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各抒已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是很多手藝人解不開的心結,所以,一些行業甚至立下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規矩。

昨天無訟直播晚8點中,我們首次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由上海市律協青工委、廣東省律協青工委聯合主辦,廣州市、深圳市、杭州市、成都市律協青工委協辦。北上廣深杭蓉六大城市的青年律師代表作為主談人,實時多地進行在線討論。八位律師結合親身經歷,完美解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個律界傳聞。

最後,劉正東律師結合自身經歷進行高濃度彙總,徒弟的心態應該是什麼?師傅的心態又該是怎樣?徒弟與師傅的關係到底應該是什麼?


文字版:


剛才聽完七位老師的觀點陳述以後,覺得這樣一個話題和大家的觀點陳述可以聚焦到三點上面:

第一,徒弟的心態應該是什麼?第二,師傅的心態應該是什麼?第三,徒弟與師傅的關係到底應該是什麼?我覺得在大家的陳述裡面都回答了這些問題,那我從我的親身體會來講一下。

首先,作為徒弟,因為我們都是先為徒,再為師。所以在這個為徒的時候,至少要有兩種心態,一個是“一日為師,終身為師”的感恩心態。第二,我覺得還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虛心態。我們有很多人,跟了一個師傅,馬上就覺得我出師了,超越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的學習過程中。

第二,就是師傅的心態,我覺得做師傅要對徒弟豁達一點,我們要對徒弟有一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成功的心理。另外,我覺得師傅還要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昨天我們在交流中,我無意中聽到一句話,就是“徒弟成長快,全靠師傅帶”,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的一個責任感。剛才大家都講到了帶徒弟,要首先教他有責任感,但是我覺得作為師傅是不是也應該有這種讓徒弟成長快的這種心態。

第三,就是徒弟和師傅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我們現在可能在法律上和形式上體現為一個僱傭關係。一種認為就是剝削關係,師傅就是要剝削徒弟的。那麼這種有沒有?

我曾經有一件事,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後,2009年當時產生一個普遍現象,大學生就業難。上海律協當時推出了一個措施,就是鼓勵律師事務所去聘應屆大學畢業生作為助理。因為金融危機,大家普遍日子不好過,對聘大學生缺乏積極性。所以當時上海律協就出臺了一個政策,如果你聘一個應屆大學畢業生,律協就從會費裡面補貼每人每月五百元。過了若干年以後,我在外面的時候經常時不時會有人來跟我說感謝劉會長。他說,當年不是你的五百塊,我就入不了行。同時,我感到非常難過的是,我們有部分人就會講,這個五百塊,有的律師沒有拿到,他的五百塊又被師傅要走,也有的沒有全部要走,要了250。相反的,我覺得我們表面上是一個僱傭關係,實際上我們應該是一個師傅和徒弟和諧共生的關係。

另外,我覺得我們要正視“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個怪圈的存在,要正視師傅與徒弟之間的競爭關係。這種競爭關係,可能是客觀存在。但是隻不過我覺得這種競爭關係是什麼樣的競爭關係呢?如果說師傅和徒弟不可避免的產生競爭關係,這種競爭關係應該是做大蛋糕的這種競賽,而不應該是分蛋糕的一種增多。我覺得我們要理解的是,師傅和徒弟一起把蛋糕做大,那麼這個時候師傅也多了,徒弟也多了。我覺得這種來講可能是一個比較健康的良性的關係。

那麼最後呢,要講的一句話就是,適合的才是更好的。所以我們徒弟要找到適合你的師傅,這樣你的師傅就不怕餓死。那麼同時,做師傅的要帶好適合你的徒弟,那麼你帶好適合你的徒弟,我認為你就不會被餓死。

所以,如果我們徒弟能找到適合你的師傅,師傅能帶好適合你的徒弟,我想於己於所於行業,功莫大焉。

8位大咖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各抒已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完整版請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進入無訟學院線上課入口看免費直播:

8位大咖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各抒已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請關注“無訟學院”公眾號並回復“報名”獲取報名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