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家玩手遊,保定一小學生被“師傅”騙走六萬元

疫情期間宅家玩手遊,保定一小學生被“師傅”騙走六萬元

受疫情影響,各地開學推遲,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陪伴孩子學習和娛樂的首選工具。未成年人接觸手機的機會多了,被騙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前陣子在家長群中看到這麼一則新聞:保定市高陽縣一名小學生,就在玩手機遊戲時,被遊戲中的“師傅”一頓忽悠,糊里糊塗的把母親卡里的6萬元存款全部轉出,母親報警後僅追回五萬餘元。

未成年人玩遊戲被騙錢的案例在網上比比皆是,很多時候家長無法一直監督著孩子使用手機,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掉入網絡陷阱呢?


遊戲陷阱多,家長如何防範?

不少針對兒童的遊戲,雖下載免費,但遊戲內部暗藏著許多陷阱,升級裝備、解鎖衝關等都需付費。孩子們對金錢沒有概念,遊戲商利用孩子們的好勝心,一步一步誘導掉入遊戲陷阱。

疫情期間宅家玩手遊,保定一小學生被“師傅”騙走六萬元

雖然此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已下發《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提出實名要求。但依然有不少網遊實名認證形同虛設,未成年人可一鍵登錄;孩子玩遊戲直接默認手機號碼登錄,甚至部分遊戲在關閉“實名制”提示框後,仍可以繼續使用。

許多遊戲以開發智力、休息娛樂為噱頭,在沒有任何收費提示的情況下,以免費試玩的形式吸引孩子打開遊戲,而後提示付費才可繼續通關。孩子在無家長監管的情況下,往往毫無意識就直接點擊付款,待家長察覺後,已經造成了經濟損失。


疫情期間宅家玩手遊,保定一小學生被“師傅”騙走六萬元

收費環節無驗證,正是誘導低幼孩童入坑的網遊陷阱。有些小遊戲並未落實登錄實名制,又未在收費環節採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付費行為,未成年人超額充值的糾紛頻繁發生。

疫情期間宅家玩手遊,保定一小學生被“師傅”騙走六萬元


據《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網絡遊戲投訴36837件,投訴量躍居服務類投訴第一位。

受疫情影響,孩子的居家時間變長,接觸網絡遊戲的時間也隨之變長,導致未成年人誤打誤撞掉入網絡陷阱的現象頻發。

家長擔心孩子沉迷遊戲,掉入網絡陷阱,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避免孩子掉入網絡陷阱呢?

疫情期間宅家玩手遊,保定一小學生被“師傅”騙走六萬元

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網絡遊戲消費觀念和行為習慣,合理規劃其玩網絡遊戲的時間,嚴格設置遊戲內的防沉迷功能、支付功能等。

其次,家長在孩子獨自使用手機時,可以設置遊戲等可能存在“危險”軟件的使用權限,在家長無法監督孩子玩手機時,此舉能夠從源頭避免孩子掉入遊戲消費陷阱。

家長們可以選擇格雷盒子APP,它不僅能夠設置孩子手機軟件的使用權限,在孩子學習或是娛樂時還能夠設置手機的使用時長,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才能玩手機。讓孩子的娛樂活動在父母的陪伴下進行,遏制孩子因缺乏判斷力而產生的錯誤行為。


疫情期間宅家玩手遊,保定一小學生被“師傅”騙走六萬元

此外,家長還要管理好手機中具有支付功能的APP,儘量避免讓孩子知道交易密碼等重要信息,減少孩子私自支付的可能性;若孩子已知曉密碼,家長就要及時更換。

孩子若必要使用支付功能,務必在家長的視線下進行。對於家長許可的充值行為,若孩子需要使用家長的手機進行支付的,應該由家長協助完成支付操作,並按照要求進行支付確認。同時要妥善保管好相應的交易記錄等支付憑證,發生消費糾紛時用以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