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心溫暖城市 ——專訪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

民生幸福,是城市的最高榮譽,是城市的初心所在。

《瞭望東方週刊》記者王啟廣、楊天、張靜

以初心溫暖城市 ——專訪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

銅川市照金鎮全景 (程和平/攝)

    因為疫情而沉寂了很長時間的陝西省銅川市新區主城區,近日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道路、停車場、綠化帶、交通信號燈等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如火如荼。在當前復工復產的熱潮之中,銅川市集中開工了包括雪亮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創文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在內的41個重大項目,這座幸福之城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銅川是“藥王”孫思邈、書法家柳公權、山水畫家范寬、哲學家傅玄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故里。1933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銅川照金創建了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

  曾經,過度依賴資源的粗放模式給銅川帶來了盛極一時的經濟發展,也給銅川帶來了嚴重的環境病。近年來,銅川緊盯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目標,堅持不懈貫徹新發展理念,紮實推進追趕超越轉型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高質量的發展讓市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至2019年,銅川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2019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表示:“革命精神鍛造了為民服務的初心,築牢了幸福信仰。近年來,銅川堅持把新增財力和財政支出的80%用於民生,把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城市幸福的關鍵要素,與時俱進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讓小城市有了‘大智慧’。”在楊長亞看來,民生幸福,是城市的最高榮譽,是城市的初心所在。

經濟是幸福的基石

綠色是幸福的底色

  《瞭望東方週刊》:銅川正在大力推進轉型升級,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銅川在資源型城市轉型方面有哪些“銅川經驗”?

  楊長亞:銅川因煤而興、先礦後市,1958年建市,是繼西安後陝西設立的第二個省轄市,是陝西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一五”期間,奠定國家工業基礎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王石凹煤礦和耀縣水泥廠就佈局在銅川,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建設貢獻了6億多噸煤炭、2億多噸水泥。隨著資源的枯竭和環境汙染的加劇,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難題。20世紀90年代起,我們致力於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入選“全國第二批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

  一個地方的發展力基於產業結構的支撐力。產業轉型是轉型發展的核心所在,是開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堅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把產業優化重構作為發展的第一大事。

  一方面,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上,我們著力建設以航汽鋁材為引領的新型工業產業體系,按照“精煤、強鋁、擴電和優水泥”的思路補鏈延鏈擴鏈,引進了聲威、海螺等水泥企業集團,緊扣“陝西製造、銅川配套”,引進了達美600萬隻汽車輪轂項目、特必克1000萬片制動摩擦片等項目,形成了煤發電、電鍊鋁、鋁深加工的循環產業集群。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銅川在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績效考核中拿到優秀,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示範工作在國家績效考核中實現了“三連優”,被評為中國循環經濟十佳綠色發展城市。

  另一方面,在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上,著力打造以科研孵化為方向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以特色文化為內涵的現代文旅產業體系,中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等產業成為新支撐。引進了5家芯片研發製造企業和陝西省先進光學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涉及數字經濟企業落戶54家,電商線上交易額2019年達到100億元。方舟製藥等中醫藥企業規模效益實現雙提升。海升等龍頭企業帶動了現代農業發展,周陵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被列入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和10%。

  《瞭望東方週刊》:銅川的轉型升級,是如何協調好產業、生態兩者之間互利互惠關係的?

  楊長亞:經濟發展帶來物質上的充裕富足,生態改善帶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深切認識到,綠水青山好環境就是幸福,決不能犧牲環境搞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堅持在治理中轉型、在轉型中升級,忍痛向主導產業開刀,實施了91個節能減排示範項目,對全市水泥生產線實行了脫硫脫硝,關閉了22處地方煤礦,煤炭去產能佔到全市產能的39.6%;實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並連續2年在國家考核中獲評優秀名次,青山綠水好空氣成為常態,引來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䴉繁衍生息。銅川成功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社會是幸福的容器

民生是幸福的落點

  《瞭望東方週刊》:近年,銅川在公共服務層面有哪些創新舉措,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楊長亞:發展始終為了人民,人人幸福是我們的初心所在,也是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切身利益、最關注的問題抓起,兜底補短保民生,優化服務提品質,不斷增量城市幸福元素。多年來,銅川堅持把財政支出和新增財力主要用於改善民生,用心回應群眾期盼,辦好民生實事。從2003年起,我們就啟動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至今已解決了20餘萬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我們用心用情抓脫貧攻堅,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暖冬行動”,舉辦了扶貧產品交易會,“八星勵志”扶貧扶志做法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焦點訪談》欄目報道了駐村第一書記靳康鵬的先進事蹟。我們全力建設健康銅川,建成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七臨床醫學院孫思邈醫院等3個三甲醫院,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我們創建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了孫思邈紀念館、全民健身館、銅川書畫公園、工人文化宮等公共文化設施,完善了城市生活功能,城市宜居水平已經連續多年排在陝西省前三位。我們還在陝西省最早建成了覆蓋市縣鄉村四級便民服務中心網絡,給市民帶來更便利的生活體驗。

  《瞭望東方週刊》:銅川在城市治理創新方面有哪些突破,從而讓城市煥發了新的活力,給市民帶來了更多的幸福?

  楊長亞:我們把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城市幸福的關鍵要素,堅持以黨建領航社區建設,以轄區單位、居民小區、商務樓宇、社會組織等為依託,構建了從黨組織全覆蓋到治理全覆蓋的網格,形成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治理格局,織密了群眾“幸福網”。我們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探索在城市社區搭建了“智慧社區”平臺,納入了居民養老、就業、社保等10大類100多項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事項,實現了“線下事、線上辦”,一張身份證自助辦理所需事項,用網絡聯通了黨和群眾的心路,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讓小城市有了“大智慧”,王益區紅旗街街道黨委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我們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出“全天候無假日辦照”“微信辦照”等新舉措,堅決貫徹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成功入選“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我們大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成並運行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綜治維穩中心,全市公安派出所“和為貴”調解室實現“全覆蓋”,打造了新時代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銅川模式”,被評為“2018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範市”。

文化是幸福的養分

精神是幸福的源泉

  《瞭望東方週刊》:照金精神是如何浸潤到銅川這座城市的城市靈魂、城市脈絡中去,推動城市為人民謀幸福的?

  楊長亞:革命精神鍛造了為民服務的初心,築牢了幸福信仰。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陝來銅視察時的重託,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建成了照金紀念館、照金幹部學院,每年舉辦照金蘇區“兩點一存”研討會,連續五年舉辦“照金精神”全國巡展,著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全力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實現了安全校車、學校取暖設施、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農村中小學教師週轉房建設、中小學幼兒園直飲水和寄宿制學校浴室全覆蓋。我們組織專業宣講團和草根宣講團,進社區、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讓照金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堅持“紅色即民生”的理念,以紅色教育為主體,以紅色旅遊為支撐,走出了一條統籌城鄉、做強產業、守護生態、富裕群眾的紅色發展路子,2019年實現革命老區整體脫貧。

  《瞭望東方週刊》:“德潤銅川·好人之城”成為了銅川的城市名片,近些年,銅川是如何從文化自信中汲取道德力量,創造崇德尚德的城市氛圍的?

  楊長亞:人文精神孕育了崇德尚文的基因,增量了幸福溫度。我們堅持以文載城、以德潤城,從文化自信中汲取道德力量,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設立了“道德大講堂”,開展“優良家風進萬家”等活動,評選表彰“銅川道德模範”“文明家庭”,出臺了道德模範獎勵幫扶、道德模範及身邊好人禮遇兩個《實施辦法》,唱響了崇德向善的時代強音,連續兩年榮獲陝西省正能量城市稱號,崇德尚文成為共識。從王家砭村好人集體,到迷家塔村好人,37人(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1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2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德潤銅川·好人之城”已經成為城市一張亮麗的名片。

以初心溫暖城市 ——專訪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

2019年9月27日上午,“中國好人榜”發佈儀式暨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銅川市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