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古以來,“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故事層出不窮。

《周易》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儘量不說話的人,大多都是有德之人;有很多話的人,就往往很急躁,一不小心,便會給自己惹來禍端。

一個高層次的人,都會管住自己的嘴,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01有層次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

很多人覺得不瞭解一個人,是沒有評價資格的,但如果瞭解一個人,就可以評論一兩句。

然而,人的悲喜並不相通。

再瞭解一個人,你也不能感同身受,更何況,在評論別人的時候,總會先入為主,所以知人不必言盡,是一個人的修養。

一個總是喜歡評論他人的人,不只也會被他人評論,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隨意評論別人,不僅會降低自己的層次,還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禍端。

一個高層次的人,不管對方是不是自己熟悉的人,都不會輕易評價,就如弘一大師所說:

“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否?”

02有層次的人,從不輕易說人是非

立場不同,處境不同的人,是很難理解到對方感受的,隨意的一句評論,說不定就會成為壓垮對方的稻草。

《弟子規》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但是沒有人願意讓自己不好的事情弄得人盡皆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即使知道了,也不要說出去,免得得罪了別人,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煩惱;知事莫聲張,是一種教養。

談論別人的錯誤,並不能顯示出自己的美好正直,有德行的人,只會就事論事,反省自己的的問題,而不是指責他人,議論別人的是非。

一個人,如果總是喜歡聲張別人的短處,揭露別人的傷疤,議論別人的對錯,那也就會捲入這是非中,甚至讓自己和家人都受到影響。

知事不言盡,是一種高層次的教養,會讓你遠離是非,簡化自己的生活。

03管住自己的嘴巴,是一種能力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可以管住自己嘴的人,都不會離成功很遠。

一直被人們稱為“第一個完美的人”的曾國藩,曾給自己立過一個“三戒”的規定: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其中“戒多言”便是第一條。

被民間稱為是“活財神”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在還沒有起家的時候,也只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勤打算盤;第二件事是少說話;第三件事是看歷史小說。

正因為他們都遵循“少說話”的原則,最後都成了厲害的人,他們的為人處世,也成了我們學習的典範:

“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

一個有層次的人,必然是可以管住自己嘴的人。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必要去評論別人,也沒有必要把自己說給別人聽。

海從來不說自己有多深,但它照樣容納百川;地從來不說自己有多厚,但它照樣承載萬物。

我們只需要在人多的時候,管住嘴,人少的時候,管住心。

喧囂世塵,勢利紛爭,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方可坦坦蕩蕩。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