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火炮是战争之神,它一经诞生,就成为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谁拥有火炮优势,胜负的天平就向谁倾斜。然而,军队战斗力因火炮而得到飞跃的同时,却也受困于其巨大的重量。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战斗中,奥斯曼军队用乌尔班大炮轰塌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然而为了运送这门巨炮,奥斯曼人动用了四百多名奴隶和六十头犍牛,每天却只能前进四公里,这对任何军队都是难以承受之重。火炮的这种缺陷,不仅有可能颠覆一场战役的结果,甚至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假使1815年6月17日到18日晚上不曾下雨,欧洲的局面早已改变了。多了几滴雨或少了几滴雨,那对于拿破仑成了一种胜败存亡的关键。上天只须借几滴雨水,便可以使滑铁卢成为奥斯特里兹的末日,一片薄云违反着时令的风向穿过天空,便足以使世界整个崩溃。


滑铁卢战役直到十一点半才能够开始,布留海尔才得以从容赶到。为什么?因为地面湿了。炮队非等到地面干一点,不能活动。


拿破仑是使炮的能手,他自己也这样觉得。他在给督政府报告阿布吉战况的文件里说过:“我们的炮弹就这样打死了六个人。”那句话可以证明那位天才将领的特质。他的一切计划全建立在炮弹上。集中大炮火力于某一点,那便是他胜利的秘诀。他把敌军将领的阵地,看成一个堡,加以迎头痛击。他用开花弹攻打敌人的弱点;挑衅,解围,也全赖炮力。他的天才最善于使炮。攻陷方阵,粉碎联队,突破阵线,消灭和驱散密集队伍,那一切便是他的手法,打,打,不停地打,而他把那种打的工作交给炮弹。那种锐不可当的方法,加上他的天才,便使战場上的这位沉骘的挥拳好汉在十五年当中,所向披靡。


1815年6月18日,正因为炮位占优势,他更待发挥炮的威カ。威灵顿只有一百五十九火门火炮,而拿破仑有二百四十门,假使地是干的,炮队易于行动,早晨六点便已经开火了。战事在两点,比普鲁士军队的突然出现还早三个钟头,便已经结束,且获得胜利了。”


这一段话,是法国文豪雨果在其巨著《悲惨世界》中,对拿破仑成也大炮败也大炮宿命的精彩描述。拿破仑兴起和败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军事而言,确实是那一场雨摧垮了他,泥泞的道路使他的大炮未能及时赶到战场,这位战神因此失去了他的魂魄,欧洲历史也因此改变了轨迹。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与拿破仑一样,欧洲近代有多位杰出统帅都是使用大炮的高手,华伦斯坦、古斯塔夫二世、腓特烈二世大帝,他们都倚仗大炮的威力横行欧陆。然而大炮在赋予他们威力的同时,这种威猛武器在野外的机动却往往成为他们的噩梦,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厄运随时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因为大炮实在太沉重了,稍有差池,就不能按时机动到预定阵地。以美国南北战争中常见的拿破仑炮为例,M1841型6磅野战炮,炮身重389公斤;M1857型12磅野战炮,炮身重556.57公斤,全炮重1109公斤,这还不算拖车和附带弹药箱的重量。在没有机动车牵引的年代,如此沉重的武器,野外机动全靠畜力拖拽,还要跟上部队快速推进的速度,实在是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在欧洲近代,一门三磅炮需要三匹马牵引,六磅炮需要四匹马牵引,十二磅炮需要六匹马牵引。这些马匹都是精选的良种挽马,不仅健壮,还要速度快,能跟上骑兵的行进速度。一场战役动用的火炮经常会有数百门之多,需要上千匹马才能保证这些火炮的运输。而战斗中,马匹会出现大量伤病,又需要更多的马匹来补充,这对后勤造成严重压力,对国力也是严峻的考验。


腓特烈二世大帝以斜击战术横扫欧洲,他在作战时强调速度和火力。为了让炮火支援跟上骑兵冲击,他首创了骑炮兵,让骑兵装备轻型火炮,将骑兵的高度机动性与炮兵的强大火力完美结合在一起,为了提高炮兵机动速度,他采用了成倍增加牵引马匹的办法。为此他全力向农民征调马匹,给普鲁士农民造成了巨大负担,可即使如此,马匹还是不够。在1760年11月3日的普奥托尔高战役中,普军出动246门大炮,其中包括181门24磅重炮,但普鲁士当时能用来拖拽火炮的挽马仅1700多匹,如果在战斗中出现较多的马匹损失,就很难再得到补充,许多火炮将成为废铁。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在中国,从清末到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战乱频仍,但是中国战场上很少出现大口径火炮,75mm口径的“意大利炮”已经是最猛的重炮了,原因就在于当时中国缺马。据《中国野战炮兵史》记载,当时中国畜牧业落后,体格矮小的蒙古马力量小速度慢,根本拉不动重型火炮,也驮不了100公斤以上的火炮组件。日本投降后,我军八匹马拉不动一门山炮,而缴获的日本东洋马只要六匹马就能拉动一门3000公斤重的“三八”式野炮。可见在没有进入摩托化以前,马匹的繁育是制约炮兵作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骡子吃得少,力量大,所以很适合用来拉炮,但繁育骡子需要发达的畜牧业,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否则无法得到性能优秀、数量充足的骡子。俄罗斯虽然是畜牧业大国,但是一战前还没有大量繁育骡子的能力。在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有这样一个情节:俄国发生革命后,一名哥萨克遇到了西方干涉军,他看到英军拉炮的骡子后非常惊讶,告诉他的同伴说:“他们拉炮的家伙长得像马,却有一对驴耳朵!”所以用骡子替代马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骡子还有速度慢的缺点,难以跟上骑兵快速行军。


为了提高火炮机动性,各国将帅绞尽了脑汁,与腓特烈二世依靠增加马匹数量不同,瑞典古斯塔夫二世则设法减轻火炮重量,他甚至想出了用皮革而不是用金属制造火炮的办法。


古斯塔夫的皮革炮,先用很薄的铜皮或铁皮制成炮管,然后将皮条用乳香熬煮,使其变得强韧,再将其缠绕到炮管外面,接着加上数道铁箍,外面再蒙上数层皮革。这种炮管的重量只有同等口径铸铁火炮的三分之一重,只需一匹马,甚至两个普通士兵便可以拉动,在战场上进退自如。然而这种轻量化的代价就是火炮无法承受高膛压,炮管寿命极短,发射二三十次后,就报废了。在使用了五年后,这种皮革炮被瑞典人淘汰,他们又研制了生铁制造的四磅轻型火炮,用两匹马拖拽,这种火炮在三十年战争中,成为瑞典主要的野战支援火力。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皮革炮



腓特烈二世、古斯塔夫二世、拿破仑一世这些牛人叱咤风云的年代,蒸汽机技术刚刚出现,人类发明的最新技术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蒸汽机技术也不例外,虽然那时还很不成熟,却已经有人想到了将这种技术用于火炮的运输。


众所周知,1769年,英国工程师瓦特制造出了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同一年,法国炮兵军官尼古拉·约瑟夫·屈钮也制造出了以蒸汽驱动的火炮牵引车。


屈钮1725年2月26日出生在一个德法边境小镇,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发明家。他并非科班出身的专业工程师,年轻时,他只是奥地利军队中的一名士兵。然而他聪明好学,醉心于专研机械技术,终于,他的许多发明引起了法国科技界的关注,在40岁时,他成为法国炮兵工程师,并受聘到巴黎教授军事工程学。


当时的法国陆军迫切需要提高火炮等重型装备的野战机动能力,屈钮受命在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技术基础上,研制一种能牵引重型火炮的机械车辆,法军希望以此摆脱对畜力的依赖,使法国陆军在欧洲列强中取得优势。法国军方要求这种蒸汽机车能以每小时4公里的行进速度牵引一门重约2500公斤的24磅火炮。这个指标在如今看来不值一提,但在18世纪却是一种革命性的创举,这将大大简化法国陆军的后勤,并使炮兵可以长时间持续行军。


在屈钮和他助手们的努力下,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机械动力车辆研制成功了。这是一辆人们从未见过的车辆,它自重2.5吨,装有三个轮子,有一个长条形车架,采用前轮驱动。车架前端装有一个大锅炉,用一根导管将锅炉中的蒸汽引入车子前轮上方的气缸里,推动活塞。活塞与曲轴相连,曲轴又和前轮相连,从而使车子运动。为了控制方向,屈钮还在车上安装了一个方向盘,而这又是一项伟大发明,开创了机动车驾驶方式的先河。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在实验中,屈钮发明的这辆“自动货运车”以每小时3.6公里的速度,装载着4吨重物行驶了7.8公里,在当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辆车还存在许多缺陷,无故障间隔很短,每工作15分钟就需要停车清炉,然后再添水加煤,重新启动,而且启动还特别缓慢。正当屈钮和他的团队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时,另一个致命缺陷导致了一场事故。由于屈钮没有给这辆车安装刹车系统,结果在巴黎般圣奴兵工厂的一次试验中,因转向系统失灵,撞到了院墙上,墙壁被撞塌,车也撞毁了,这是有记载的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这些试验表明,屈钮的这辆蒸汽机车还远远达不到列装军队的条件,法国军方也对它失去希望,终止了这个项目的继续研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机械化车辆牵引火炮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然而屈钮开创的火炮牵引机械化理念在法国得到了延续,法军也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一目标的追求,在新一代动力技术出现后,法国再次引领了火炮摩托化的潮流。19世纪90年代,法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四驱卡车。一战爆发后,法国研制出了牵引轻型和中型4榴弹炮的拉蒂尔一塔尔型火炮牵引车。这种牵引车配备1台4缸35马力发动机,自重4吨。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1910年,法国退役炮兵中校德波特设计出了夏蒂伦一潘哈德牵引车,该车采用40马力发动机,最大负荷15吨,满负荷时最大速度每小时8千米。1913年,第一批50辆四驱牵引车装备到了法军第4重炮团。


1917年,法国在一辆坦克底盘上安装一门野战炮,使火炮第一次具有了全地形机动能力,这就是圣沙蒙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自行火炮。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到了二十世纪末期,法国再次在火炮机动能力的创新中夺得先机,于1994年推出凯撒卡车炮,满足了当代对火炮重量轻、反应快,空中战略机动能力强的要求。很快卡车炮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列强纷纷仿效,成为如今火炮发展的主流。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的教训,使法国火炮的机动性多次引领世界潮流



法国对火炮机动能力如此执着,应该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不无关系,毕竟这一战使法国从巅峰跌落,从此失去国运,受到英国的压制,再也没能翻身,连法语的地位都遭英语碾压,这种痛彻心扉的教训,骄傲的高卢雄鸡怎能忘怀?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