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遮羞布”被揭開,房價能重回15年?央行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

樓市“遮羞布”被揭開,房價能重回15年?央行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

在過去20年裡,樓市始終一路高歌,最本質問題就是市場預期。簡單來說,從最初的賺錢後買房,隨著通貨膨脹的錢都流入樓市,使得房價水漲船高,那些早買房的人提前實現了財富自由。在外界看來,買房就宛如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由此有一部分人將全部家當全投入房產中,其中不缺乏過度囤房的。本身房價走向基於供需關係,但在這一部分人推波助瀾下,房子就顯得更加奇貨可居,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不少地區的住房空置率、當地二手房環比增速均能佐證。

樓市“遮羞布”被揭開,房價能重回15年?央行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

本以為有著2019年強勢調控為開端,今年樓市會有著本質改變,但由於一場外界因素打破現有格局,但好在國家的強勢救市下,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恢復及復工。實際上從4月份開始,不少地區復工率達到90%以上,導致部分市場開始躁動,例如深圳千萬豪宅開盤即售罄、個別經營性資金流入市場,在銷售額、市場氛圍大幅度回升背景下,不少開發商信心滿滿。但對於購房者來說,卻摸頭不知腦,一方面市場兩極分化,除了一線城市,二三線普遍正在苦於去庫存,另一方面從樓市多維度數據來看,短時間低迷是必然的,但現實卻完全不一樣。

樓市“遮羞布”被揭開,房價能重回15年?央行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

客觀來講,當前樓市火熱是事實,並非全部為開發商的營銷手段,但我們得明白一點,這僅僅代表著高端消費群體,以正常人的收入水平,想在一線城市買房無疑是難上加難。事實上對於這一點,我倒是覺得此時此刻樓市“遮羞布”被揭開,主要有2點原因:一是受外界因素衝擊,傳統的購房觀念受到衝擊,個人槓桿率受到挑戰,換句話來說,以往咬一咬牙可以買房的人,此時都放棄了購房需求;二是房價上漲並沒有政策基礎,例如2019年我國人口淨增加467萬人、貨幣供應M2從2017年開始降至兩位數增長。

樓市“遮羞布”被揭開,房價能重回15年?央行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

那在這樣特殊背景下,房價能重回15年嗎?理論上來看,任何商品都不可能只漲不跌,房子也不例外,其次去年就有13個城市房價回到一年前,也就是說這個道路是行得通的。事實上對於這一點,最近央行發佈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我重點說幾個數據:一是從家庭財富結構來看,房產佔據70%以上,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僅為30%;二是我國96%的城鎮居民都有房子,且戶均比為1.5套,其中2套房佔比31%,三套房佔比10.5%;三是房貸成為家庭負債的主力,佔75.9%。

樓市“遮羞布”被揭開,房價能重回15年?央行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

從以上3點數據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經濟實力來看,當下城鎮居民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好,房子只多不少,也就是說中端消費群體早已經完成目標,市場只剩下買不起房的人;從市場預期來看,買房賺錢已經根深蒂固,簡而言之房價走向有點脫離供需關係,因為一旦下跌超20%,有些家庭恐怕會直接破產,這一點也許才是最尷尬的;從持房結構來看,也許大多數人都被平均,戶均1.5套這個數據我不敢直視,對於這種現狀,我只能說希望房產稅早點來,當持房沒有成本時,單純遏制房價也許過於表象。

樓市“遮羞布”被揭開,房價能重回15年?央行的一份數據告知真相

事實上僅從央行這一份數據中,許多樓市各維度數據均存在上限,簡而言之房價並沒有太大上漲空間。在我看來,新一輪調控政策底線十分清晰,多次重申“房住不炒”,與此同時多地出現政策“一日遊”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下市場拒絕刺激,未來的房價更多是走平趨勢。最重要的一點土地改革接踵而至,例如集體土地入市、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權下放,這對於本身高地價的現狀來說是巨大沖擊。對於購房者本身來說,今年買房所謂的市場走向並沒有太大參考價值,與其猶豫不決,還不如等一等,當然這裡主要指的是投資性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