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向朝廷獻計圍剿匈奴,結果失敗逃走,一後人成為三國名將!

導語:

自從漢匈戰爭開始後,匈奴就成了西漢北方一個非常大的威脅,因為西漢一開始的國力比較弱,所以漢武帝之前的帝王都在努力忍耐著。但匈奴卻越來越有恃無恐,他們頻繁騷擾北部的邊疆地區,經常從那裡搶一些牲畜或者是擄一些人回去。到了漢武帝即位之後,有些大臣忍不下去了,西漢的一些愛國志士也不想忍了,而我們今天要說聶壹就屬於後者。

此人向朝廷獻計圍剿匈奴,結果失敗逃走,一後人成為三國名將!

聶壹其人

聶壹是一位晉商,在史料中也被稱為聶翁壹,都說商人重利,聶壹也是如此。為了能多賺一些錢,他經常來往於匈奴和西漢之間,因為兩國只是表面上比較和平,所以聶壹的經商之路就像是遊走在刀尖上一樣。不過到了後來,因為和匈奴那邊的人越來越熟悉,所以聶壹的生意也好了很多。但聶壹除了是個商人之外,還是一個很愛國的人,他從心裡怨恨匈奴。

聶壹在帶領商隊來回的路上,經常會看到匈奴人綁著西漢的人回去,但凡是他能救的,他都會很自然的救下來。但他知道,想要讓百姓再也不受侵擾,他做的這些根本就不夠,很多事還需要朝廷來做。而在朝堂上,在漢武帝即位之後,朝中對匈奴開戰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在所有的主戰派中,大行令王恢是代表,和他們對立的主和派中,韓安國是代表。

此人向朝廷獻計圍剿匈奴,結果失敗逃走,一後人成為三國名將!

戰,還是和

聶壹在考慮了很久之後,想到了一個圍殲的計劃,就是把匈奴的主力引到中原來,然後一舉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他把這個計劃給了大行令王恢,王恢感覺很不錯,就整理了一下交給了漢武帝。漢武帝立刻召集大臣對此展開討論,韓安國的觀點是高祖在戰後選擇了求和,這是以天下為重,所以才有了後面的和平。這個局面的得來很不容易,最好不要輕啟戰端。

王恢反駁說:高祖以前縱橫天下幾十年,之所以求和是想讓百姓休養生息。可現在國力強盛,而邊疆卻是警報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該到反擊的時候了。王恢說完之後向大臣們展示了圍殲計劃,如果順利進行,將可以一勞永逸。在這場辯論中,漢武帝是偏向主戰派一邊的,雖說韓安國是朝中老臣,漢武帝也才即位不久,但他最終還是決定支持主戰派。

此人向朝廷獻計圍剿匈奴,結果失敗逃走,一後人成為三國名將!

馬邑之謀的得與失

計劃開始施行後,聶壹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假扮成了一個逃亡者,逃到了匈奴。他對匈奴單于說:我有辦法殺掉馬邑的縣令等人,然後獻城投降,只要單于派兵接應即可。在單于看來這是件很有好處的事情,所以他很痛快的就答應了。計劃進行的很順利,聶壹回到馬邑之後,殺了兩個死囚,然後放了信號。單于一接到情報,便帶兵直奔馬邑。

這時候的西漢已經佈置好了天羅地網,只等匈奴單于前來。但可惜的是這個看似很周密的計劃,卻出現了常識性的問題。匈奴單于在帶兵行進時,突然感覺有些不對勁,為什麼西漢只有牛羊沒有人呢?接著他們發現了西漢的亭堡,套出了整個計劃。匈奴人立刻往回撤,西漢將領見此情景,立刻帶兵去追趕,但一切已經太遲了,一個周密的計劃就這樣無果而終。

此人向朝廷獻計圍剿匈奴,結果失敗逃走,一後人成為三國名將!

這場伏擊戰如果能實現,整個漢朝甚至是之後的歷史都有可能改寫。但可惜的是計劃最終流產了,王恢等相關人士也受到了懲罰。不過這個計劃的積極意義也很多,因為在它之後,漢匈戰爭再次全面爆發,這是西漢帝國的一個重大轉折,它終於從無為轉向了積極進取。而聶壹這個愛國的小人物,《史記》並沒有關於他後來的事蹟,只說他逃走避難後隱姓埋名了。在《三國志》記載,聶壹改姓為張,三國時期著名的魏將張遼,正是他的後人!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