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水火不容,為什麼匈奴還善待漢軍將領,不怕養虎為患?

打仗的戰略目的是了讓敵人屈服,沒有反抗能力,戰術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最好是能消滅敵方的某個重要人物,從而讓敵軍崩潰得更快,完成戰略目的,例如二戰時期,美軍提前截獲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機飛行信息,提前設伏,擊毀了他的座機,山本五十六是日本的“軍神”,他一死,美軍的軍事行動變得順利了好多。

漢匈水火不容,為什麼匈奴還善待漢軍將領,不怕養虎為患?

漢軍

漢朝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也是一對死對頭,漢朝初期,由於經歷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國內民生凋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處於下風,為了取得和平的休養生息環境,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幾位皇帝都採取了和親的方式取悅匈奴換來了60年的和平生息環境,到了漢武帝上臺,國家的錢包已經很充實了,據記在,當時的錢多年沒用,穿銅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裡的糧食多年不開倉都發黴了。戰馬也有了幾十萬匹,完全能支持得起騎兵的建設。

漢匈水火不容,為什麼匈奴還善待漢軍將領,不怕養虎為患?

漢朝騎兵

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不再採取這種屈辱的方式來換取和平環境,轉而對匈奴採取了大規模的戰爭措施,經過十幾年的戰爭,漢軍再霍去病、衛青等人的帶領下徹底擊垮了匈奴。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漢武帝時期的漢匈戰爭匈奴幾乎是被暴揍,期間無數士兵、將領戰死或被俘。然而有個奇怪的現象,匈奴似乎非常喜歡漢軍被俘或者投降的將領,不但不殺他們,反而優待,甚至封王,衛律被封為丁靈國王,李陵被封為了堅昆國王,張騫、蘇武被俘了十幾年都不捨得殺害,要知道張騫是為了去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的,張騫非但沒有受到什麼苦,匈奴還把匈奴女子嫁給他,因為有了匈奴老婆的幫助,順利逃到了大月氏。匈奴這種“養虎為患”的行為是很危險的,要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匈奴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漢匈水火不容,為什麼匈奴還善待漢軍將領,不怕養虎為患?

匈奴軍隊

第一,歸化人心,塑造形象。匈奴人在當時中原人看來是野蠻的、殘忍的,社會生產落後,所以只知道搶掠,匈奴人的形象在漢人的心中很差。所以漢軍士兵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往往是拼死力戰,反正落入匈奴人手中也是死,還不如在戰場上多殺幾個匈奴人,取得軍功,死了也有撫卹金,投降了說不定會讓家人抬不起頭。例如李陵所帶的五千步兵,匈奴調集了8萬騎兵都無法拿下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漢軍軍心團結,全軍拼死決戰,不願投降匈奴。

漢匈水火不容,為什麼匈奴還善待漢軍將領,不怕養虎為患?

漢軍進攻匈奴

匈奴要扭轉這種不利的形象,瓦解漢軍的軍心,就必須塑造一個不濫殺的形象,降低漢軍戰鬥的決心,通過厚待漢軍將領,給漢軍傳遞一個信息,匈奴人不是野蠻的,也會善待漢人,重用漢人,從而使戰爭的天平向匈奴這邊傾斜。漢武帝殺了李陵全軍很可能也是殺一儆百,給漢軍將領和廣大士兵提個醒,你們投降了匈奴,但你們的家人還在我手中。

漢匈水火不容,為什麼匈奴還善待漢軍將領,不怕養虎為患?

第二,匈奴人需要了解漢軍戰術;匈奴在對漢軍的戰爭中接連失利,皆因不懂漢軍戰術、戰法,被牽著鼻子走。什麼然對漢軍戰法最瞭解呢?當然是將領,“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不僅匈奴人這樣做,蒙古人、滿人攻入中原時也是依靠投降的漢人打頭陣,因為這些人知道中原軍隊的戰法、戰術以及裝備水平和戰鬥水平。

漢匈水火不容,為什麼匈奴還善待漢軍將領,不怕養虎為患?

匈奴單兵裝備

第三,匈奴希望能夠藉助漢人將領的技術提高生產水平和軍隊裝備水平。匈奴地處北方大漠,生活物質奇缺,尤其是鹽、鐵,即使有鐵礦,但沒有技術冶煉。他們也想提高生活水平,擺脫這種靠搶劫的生活,通過與漢人通婚等,減少漢人對匈奴人的偏見,加速向中原地區的靠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