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常聽說,出晉城北行十數里,有一寺名曰碧落,為古澤州八景之一。閒來無事,騎車獨行,隨百度而去。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出景西路,過北環,行二三里,將進入正在施工的南牛線。黃土入目,難免讓人回憶起兒時的鄉間路,那裡承載著我們的童年以及消散的懵懂。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幸苦的農民工和他美麗的妻子。“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每個女人都曾有一個公主夢,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是王子。然而,生活又給了人生多少的無奈。當天塹變通途,"寶馬雕車香滿路"時,誰還記得他們。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這便是碧落雙橋。據說成於明代,其主要作用是連接南北兩院。歷經亂世,多有毀損,現經修復,少見舊痕。唯橋面磨損的青磚,靜寞的述說著歷史。一般來講,有橋必有河,但此處卻難覓點水,一條柏油路由近及遠,自東而西,代替河流。碧落四景之一的“寒泉漱玉"自是難現。逝去如斯,不見蹤影。不過沿路而來,壑谷深幽,如果在冬天,應該可見碧落四景的"陰壑積雪"。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碧落寺南門,過橋拾階而上便是觀音堂。南門只能算是內門,現在在南門上書"碧落寺",似乎不盡合理,畢竟南北兩院互為一體。據悉,古時正門坐東朝西,因山勢水形而定。

相傳“碧落寺東有臥佛閣,閣旁有洞,名日‘臥雲'。夏雨綿綿之時,洞內積滯的潮氣上升,直入天際,經久不散,遠望之宛若雲臥洞中,故名門臥雲洞。此景又被稱作“碧落臥雲”。

據說,碧落寺寺因山而名,但山又因何而名?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碧落,原指上天,上界。山名是不是取此意,未償不可。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古澤州八景之“碧落臥雲     陰壑積雪”

對於新建的樓宇廟堂向來沒多大興趣,於是入門即右轉,前往東邊石窟。看古蹟,是為了追尋歷史的痕跡,沒有經過歲月雕琢的仿品,是缺少生命力的。

被遺棄在院牆角落的石基殘柱,被偷盜者鑿去佛頭的精美佛像,歷經風雨幾近湮滅的摩崖石刻……都在無聲的述說著歷史滄桑與鉅變。碧落寺始於南北朝興於隋唐,經周世宗、唐武宗滅佛之難,遭孫殿英等盜賊之禍,現在能供我們品味的更多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