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紫禁城建成600週年,單霽翔新著《我是故宮“看門人”》

他是“第一個走遍故宮9371間古建築房屋的院長”,

是“第一個將故宮藏品數量精確到個位數的院長”,

是被媒體誤傳“上任之初的5個月穿壞了20雙鞋”的院長。

但他說,我是故宮“看門人”。

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的新作《我是故宮“看門人”》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作為紫禁城建成600週年的獻禮之作,該書由三位近百歲學界泰斗聯名推薦。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週年,單霽翔新著《我是故宮“看門人”》

本書從故宮“看門人”的角度,講述了單霽翔在故宮博物院擔任院長期間,深入貫徹“活起來”的理念,帶領全體“故宮人”通過不懈努力,讓故宮文化走近人們的生活,讓故宮博物院成為“活起來”的博物館,實現“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莊嚴承諾的故事。內容涉及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承、文物保護、管理改革、學術與教育、品牌建設、文化傳播與交流等各個方面。

本書是單霽翔院長首次完整記述在故宮博物院工作點滴的代表之作。作者用豐富的人生積澱、獨特的敘事視角、流暢的語言和珍貴的圖片,解讀了故宮博物院的社會形象轉變。全書貫穿著作者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滲透著守正創新的博物館人深耕力行、潤物無聲的樸素和真摯,也呼應了新時代賦予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使命。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週年,單霽翔新著《我是故宮“看門人”》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週年,單霽翔新著《我是故宮“看門人”》獻禮紫禁城建成600週年,單霽翔新著《我是故宮“看門人”》

2012年1月,單霽翔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他發現故宮博物院擁有很多“世界之最”,卻並沒有完全地呈現出來。比如 ,大部分區域並未開放;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豐富,但99%的文物藏品在庫房裡面沉睡,展出的文物不到1%;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最多,但是他們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待遇。很多觀眾隨著導遊的小旗前行,聽著不夠專業的講解;很多觀眾的參觀流程就是看看皇帝坐在什麼地方、躺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地方大婚,然後看看珍寶館、鐘錶館,在御花園休息休息一下,就走出了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遺憾地想,這座博物館的魅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他在該書序言裡寫道:“過去我們從事歷史研究、考古研究、博物館管理,往往把身邊的文化遺產看作是遠離當今社會的‘過去的東西’,它們只是被觀賞、被研究的對象。但讓文物‘活起來’,需要讓文物重回人們的生活。只有讓人們感受到這些文物對現實生活的意義,人們才會真正地呵護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才會有尊嚴、有魅力,而有尊嚴和魅力的文化遺產才能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

擔任故宮掌門的幾年裡,單霽翔為博物館的“活化”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績有目共睹。故宮的網紅展覽連年刷屏、萬人爭睹,故宮的工匠精神動人心扉、揚名海外,故宮的萌系文創更是“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他所說,一個好的博物館的不是建一個高大的館舍,一定要深入其文化資源,凝練出文化能量,舉辦好的展覽、活動,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館對自己的現實生活的意義。人們閒暇的時候願意走進博物館;走進博物館還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回去以後還念念不忘、一來再來。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文物保護專家謝辰生說:“‘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守護民族文化精魂,為江山、為後人留得勝跡在,這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走向復興進程中必須邁好的重要一步。”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文物鑑定專家耿寶昌則言:“紫禁城過去是皇家的,現在是人民的。單霽翔院長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和解讀傳統文化。故宮需要這樣一代代守正創新的‘看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