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像“煎餅”的美食,外地人沒吃過,食具就能把你迷倒何況味道

提起家鄉,不約而同都會想起家鄉的特色美食,美食裡含著濃濃的鄉情、濃濃的鄉味和濃濃的鄉愁。離開家鄉二十多年了,不論走多遠、走多久,哪怕午夜夢迴都能夢到家鄉的“味道”。每次回去,還是不忘去谷翻兒攤上吃谷翻兒,攤主換了幾茬,美味卻永恆。咬上一口,濃濃的小米香裹挾著淡淡的蔬菜的鮮香味兒立馬喚醒了我的味蕾,分泌出食慾的酸水和著美味“咕咚”吞嚥到肚子裡。

這個像“煎餅”的美食,外地人沒吃過,食具就能把你迷倒何況味道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谷翻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時期,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當地百姓都會把五穀雜糧磨成面,做成有囤底和囤頂的糧倉模樣,用來供奉,祈禱風調雨順糧食有個好收成。經過時代變遷,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谷翻兒”。

做谷翻的鍋是鑄鐵的,小鍋分鍋底、鍋蓋兩分有意思的是鍋底直徑18cm、高2cm像一個囤起來的糧食囤,呈現出中間高四周的“凸”型,這就是做出來的“谷翻兒”中間薄四周厚的原因;鍋蓋像一個倒扣的碗,呈現出一個“凹”型,鍋蓋上面是一體的鑄鐵把手,兩個把手纏上厚厚的布以防燙手。

這個像“煎餅”的美食,外地人沒吃過,食具就能把你迷倒何況味道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做谷翻的原料是當地新產的小米,從我記事起都是用機器碾出小米粒,小米粒經過幾番淘洗乾淨後,用水把它浸泡起來,浸泡到變軟即可,不能太軟了,否則就不勁道了,然後用石磨把它磨成米漿,經過發酵後,放入手工新鮮烘乾碾碎的花椒麵和小茴香面、鹽、蔥花、適量的韭菜碎、香菜碎,打入雞蛋,攪拌均勻,呈稀薄的麵糊狀。每天做谷翻兒的原料都是新鮮的,不過基本不會有剩餘,多數都是不夠賣。

這個像“煎餅”的美食,外地人沒吃過,食具就能把你迷倒何況味道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準備好前面的工序,到做成品這一步就比較容易了,兩個小鍋刷上油,用勺子舀出米糊倒入兩個小鍋裡,米糊順著凸頂往下流,直到米糊完全覆蓋住頂部為止,蓋上蓋子,過2分鐘左右翻面,再稍微烙一下即可。

這個像“煎餅”的美食,外地人沒吃過,食具就能把你迷倒何況味道

圖片來源網絡,如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谷翻兒出鍋,香氣直往鼻子裡竄,咬上一口軟糯香彈,特別適合老人孩子食用,如果你想吃焦酥一點的,囑咐店主多烙會兒即可。谷翻兒趁熱即食味道是最好的,也可以蘸醬卷大蔥吃,只要你能想的出來的吃法,怎麼吃都好吃。如果喜歡我的家鄉美食,請關注我,我會帶你品味更多好吃的我的家鄉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