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很多民間俗語饒有意味,好記好理解,入心入腦。你比如“省著省著,窟窿等著;花著花著,菩薩送著”這句話道出理財之道。

儘管沒有人對如何花錢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從老祖宗的經驗我們會悟出一些用錢方法。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生活追求不同,有些人追求穩定,而另一些人追求刺激。不同的價值觀自然會導致出現花費金錢和心態的不同方式。省吃儉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編覺得雖然節儉是美德,可也需要把握個度。所以,小編想老祖宗說這句話可能是想警醒世人,節省沒錯,但該花的錢不要捨不得。否則,省著省著就省出了一個窟窿需要拿錢去填,最後一樣錢財散盡。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在句子的前半部分,“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生活中有大方的人,自然也有小氣的人,有些小氣的人對自己也漠不關心。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可以省錢又省錢。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是,甚至可能會在以後遇到一些即使您花錢也無法解決的事情,就像有些人的生活節儉,也一起吃飯。這些剩菜和剩菜不願扔掉。他們以不浪費為原則進食,而他們遭受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肚子。從長遠來看,他們不僅會在醫療上花費很多錢,而且可能會埋葬他們的生命。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村裡有一位寡婦,為了給兒子攢錢娶媳婦,她每天都去工地上搬磚運水泥,在生活上也是能省則省,一日三餐只吃鹹菜和饅頭,一罐鹹菜一吃就是大半年,有時候鹹菜發黴了她也不捨得扔,硬逼得自己吃下去。沒過幾年,身子就垮掉了,還落下了腸胃炎的病根,為了治好她的病,兒子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對象也因為此事離開了 兒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錢絕不是省出來的,如果過度節省,留下的只是一大堆的窟窿。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意思就是隻要一直用著,菩薩就自然給你送來了。不是說不要節儉,而是說花錢時必須有計劃。花錢的時候還是要分清楚輕重緩急,不要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給自己造成損失,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在用錢的方面審時度勢,把錢花在刀刃上,不給自己留遺憾,也不為了暫時的好處而栽了大跟頭。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相對富裕,他們會投入更多的錢。例如購買房屋,商店或一些金融產品。這種行為似乎是不斷花錢,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理財方式。如果您經常定期進行有效的投資,則可能會出現賺錢的情況。月光族,就是每月賺的錢都用光,時下流行的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輕一代,他們與父輩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不同,他們喜歡追逐新潮,只要吃得開心,穿得漂亮。想買就買,根本不在乎錢財。老輩信奉 “會賺不如會省”,而他們的格言是“能花才更能賺”。但有個問題,當你手裡全花光了沒留下一點以備不時之需的錢,接下來你怎麼辦?答案是:1、啃老、2借貸。那麼真就是有窟窿了,家裡攢的那點錢也給折騰沒了。所以適當的學會攢錢,不是舊思想,合理的運用錢進行分配,規劃自己的每月收入支出,拿出一部分正確的理財,避免遇到突發事件手忙腳亂。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綜上所述,“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這句話很有他的生活哲理,朋友們也可以自己領悟一下,生活中不凡有許多事例。聽到最多的一句就是“寧叫爛了不叫斷了”大家肯定明白啥意思啊。這都是以前過窮日子過怕了,現在這種情況應該是越來越少了吧。如果你懂得生活,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並且懂得用錢來生錢,讓錢發揮價值,自然家裡的日子就會過得更加富有。所以,老祖宗的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錢並不是靠省出來的,而是靠掙來的。目前,國家正大力倡導光盤行動,反對浪費,厲行節約。我們大家要正確理解這句話深刻的含義。省著省著,指的是不該省的省了,用著用著,指的是該用的用了。說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吧,不是說鼓勵大家無節制的亂花錢。而是要學會花錢,該花就花,不該花的別花,凡事以實際情況說話。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學會理財之道,平淡度過一生。

謝謝朋友們關注留言支持老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