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項目留下的“窟窿”,桂林旅遊何時才能填完?

地產項目留下的“窟窿”,桂林旅遊何時才能填完?

兩次轉讓資產均告失敗的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旅遊 000978.SZ),開啟了第三次掛牌。

3月31日,桂林旅遊發佈了《關於調整桂林桂圳投資置業有限公司部分資產掛牌轉讓價格並繼續公開掛牌的公告》,記者瞭解到,其首次掛牌價格是5992.30萬元,第二次掛牌價格是5393.07萬元,都沒有賣出去,這次桂林旅遊把價格降到4853.763 萬元。

對桂林旅遊來說,這並不是一項賺錢的買賣,若以這一價格成交,桂林旅遊2020年的歸母淨利潤將會減少約642萬元。桂林旅遊董秘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們掛了兩次沒有人來談,(價格降了以後)就低於了評估的價值,合併在公司層面就虧了一點。”

這幾年桂林旅遊在房地產項目上“吃虧”不斷,一直在尋求清理涉房地產的資產和業務。而幾乎每次處置都會造成淨利潤的減少,沒有處置的房地產項目又造成資產減值,既沒有處置又沒有計提減值的房地產項目,還要給桂林旅遊帶來財務成本。

三次掛牌賣項目

桂林旅遊主要從事旅遊服務業務,經營著桂林當地的核心旅遊資源,比如兩江四湖景區、銀子巖景區、龍勝溫泉景區、豐魚巖景區、資江天門山景區、資江丹霞溫泉景區等。除了景區,還經營酒店、遊船、出租車等業務。

這些不都是輕資產運營,桂林旅遊也會建設旅遊項目,還會自己拿地開發酒店、商業和住宅。

而近年來的房地產開發,並沒有給桂林旅遊帶來多少益處,反而成了侵蝕淨利潤的“窟窿”。

桂林桂圳投資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桂圳公司”) 是桂林旅遊的子公司,持股65%。桂林旅遊欲出讓的是桂圳公司的部分資產,包括庫存商品和投資性房地產:庫存商品包括7套住宅和157個地下車位的使用收益權;投資性房地產包括7套商鋪。評估價值是5992.3萬元,比賬面價值增長了155.38%。

2019年這些資產兩次掛牌,都沒有人參與購買。

第一次是2019年7月23日,桂林旅遊按照評估價值5992.3萬元掛出,無人問津;第二次是2019年8月26日,掛出的價格是5393.07萬元,依然無人問津。然而桂林旅遊契而不捨,於近日決定再次掛牌,價格下降到4853.763 萬元。

如果以這一價格賣出,桂林旅遊將虧損642萬元。“如果前兩次掛牌賣出去了都是不虧的,我們是想(把車位)捆綁在一起,反正現在變現都比較困難。”桂林旅遊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房地產項目帶來“窟窿”

2019年桂林旅遊實現營業收入約6.06億元,同比增長5.77%,淨利潤5501.86萬元,同比降低31.57%。淨利潤下降的原因除了景區遊客接待量同比下降和門票價格下降外,還有就是房地產項目帶來的“窟窿”。

2019 年上半年,桂林旅遊的孫公司丹霞溫泉公司對其酒店式別墅進行清理處置。該物業屬於可售物業,對於已簽訂銷售合同且未履約完畢的別墅,經與購房者協商,已解除部分銷售合同;對於其他已簽訂銷售合同且已經交付的別墅,丹霞溫泉公司預計銷售合同的尾款收回可能性較低。

通過清理處置上述資產,丹霞溫泉公司實際收到款項506.17萬元,但同時結轉銷售成本及相關稅費合計1723.93萬元。桂林旅遊方面稱,“該賬務處理對本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影響額為-621.06萬元。”

房地產項目的計提資產減值也給桂林旅遊的淨利潤帶來了影響。2019年12月19日,桂林旅遊持股70%的子公司羅山湖旅遊公司收到《桂林市臨桂區人民政府關於拆除羅山水庫管理範圍內房屋建築的函》,決定拆除其在羅山水庫管理範圍內的9棟房屋建築,並收回上述房屋建築所佔土地。政府將給予重置價補償。

羅山湖旅遊公司的主要資產為羅山湖體育休閒項目等在建工程及通過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因為此事,桂林旅遊對這些項目全部進行了評估測試,土地與別墅酒店都沒有發生減值,但體育休閒項目工程卻減了約636.77萬元。從而影響桂林旅遊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減少約358.19萬元。

記者瞭解到,羅山湖體育休閒項目於2013年7月就已經開發建設,但部分土地仍未完成法定程序,2015年至今,該項目的基建工程暫時處於停工狀態。早在2017年,桂林旅遊就已對該項目計提過資產減值準備,其中:無形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30.16萬元,在建工程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25.07萬元,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255.23萬元。

還有一個“窟窿”是房地產項目由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時所結轉的成本造成的。

2019年桂圳公司旗下的天之泰項目建設完成達到可使用狀態,這是一個展示中心及辦公樓產品,被結轉入固定資產核算。結轉後其借款利息轉入財務費用核算,也就是將這部分資金由資本化轉為成本化,這一下子桂圳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增加約 828 萬元,導致桂林旅遊2019年的財務費用同比增長 20.87% ,相應地其2019年的淨利潤就被吃掉了828萬元。

上述桂林旅遊董秘表示,“這個項目之前的開發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原來是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後就要把借款利息算在財務費用裡,但如果以後拿出一部分來出租,那按照會計準則就可以把部分的固定資產轉成投資性房地產。”

記者瞭解到,桂圳公司曾為了開發天之泰項目向銀行借款1.2億元,桂圳公司以天之泰項目在建工程、土地及桂圳公司擁有的桂圳·城市領地部分住宅、商鋪為本次銀行貸款提供抵押擔保,借款三年,利率是6.65%。

而抵押物中的桂圳·城市領地部分住宅、商鋪正是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到的桂林旅遊三次掛牌的欲處置資產。在第一次掛牌前夕,桂圳公司將桂圳·城市領地部分住宅、商鋪對應的銀行借款2680萬元歸還桂林銀行,這部分資產於 2019年7月12日才解除抵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