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這是溫氏股份與牧原股份股價的對比圖,背後當然是二者市值的變化。

  

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從2019年開始,兩家公司股價與市值出現了很大的背離。溫氏出現持續性回落,而牧原不斷創出新高。雖然當下,隨著生豬出欄價格的回落,二者均出現了回落,但相比較而言,牧原回落的程度遠較溫氏輕微。

  作為投資人,一直以來,我認為對溫氏的投資,顯然其價值感更強於牧原,但事實上,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在二選一的情況,選擇了溫氏的人大多感到很失望。

  那麼,原因在哪裡呢?

  業務及模式差異

  首先,針對業務,溫氏與牧原的差異在於,溫氏養殖不止於生豬,溫氏是以禽類養殖起家,而後進入生豬養殖領域,因此,在養殖上,溫氏是生豬與禽類並舉,這幾年來,生豬養殖逐步擴大,總體上超過了禽類。而牧原則以專注於生豬養殖,業務單一。

  我們知道,禽肉對豬肉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的替代性。比如2018年出現了非洲豬瘟,豬肉的消費很明顯出現下滑,出欄生豬幾乎到無錢可賺的地步,生豬養殖大幅萎縮。而此時,由於替代作用,禽類則進入了一個景氣週期,因此在2018年,溫氏盈利而牧原虧損,原因就在於此。但進入到2019年下半年,非洲豬瘟疫情漸息,豬肉消費抬頭,而由於過往價賤傷養殖戶,生豬存欄不足,價格出現了迅猛上漲。此時本該下滑的禽類消費卻由於豬肉價格太貴的原因,出現了第二波替代景氣行情,價格雙雙高企,由此,使得溫氏股份在2019年收穫了接近140億的淨利潤,創下歷史記錄。

  但是,溫氏盈利雖好,在股價上卻叫好不叫座。

  其次,是在於模式上的差異。溫氏走的是“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最近,升級為“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和“公司+家庭農場”兩種並行的模式。而牧原則走的是直營模式,所有的養殖場都是公司投資建設和管理的。

  這兩種不同的模式來看,很顯然溫氏的模式風險更低,但是管理難度更大,比如去年傳出的養殖戶將公司的能繁母豬偷換的事件,顯然是管理上出現了問題。當生豬價格象2019年這樣出現大幅上漲時,由於利益不一致的問題,溫氏管理難度會進一步加大,而當生豬價格處於週期谷底時,牧原則會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而當前,經歷了2019年豬價凱歌高奏的高潮後,生豬價格逐步出現了回落,無論溫氏還是牧原區區不到年4000萬頭的出欄量,都達不到通過市場的供求關係來影響生豬出欄價格的定價能力,因此,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2020 年一季度的利潤出現分水嶺

  2020年一季度,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自一月末起,幾乎全社會停擺以抗擊疫情。雖然溫氏與牧原在一季度利潤同比均出現了大幅上升,但是第一次,牧原的盈利把溫氏遠遠地落在了後面。

  

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一季度,溫氏完成的營業收入是174億超過牧原的81億近一倍,但是,盈利卻只有18.92億,而牧原同期的盈利卻高達41億。二者的差距,經過2019年的賽跑後,終於拉開了距離。

  根據溫氏在一季報中所披露的信息,是禽類業務受疫情的影響,大面積虧損。誠然,如益生股份與民和股份,今年的一季度,實現的利潤比去年同期也打了5~6折了。

  

  數據來源:財譯網

  今年1~3月,根據溫氏披露的信息,出欄生豬共計225.26頭,產生的收入為98.04億,牧原前3個月出欄共計256.4頭,除了150.5萬頭生豬外,還有仔豬105.7萬頭,種豬2000頭,另外,在欄的能繁母豬還有169.6萬頭,收入80億。

  由於生豬出欄市場價格趨同,溫氏還略佔優勢,因此,生豬養殖上牧原是很難把溫氏拉開的。而正是禽類養殖業務,從2018年為溫氏力挽盈利,2019年與生豬共振,到2020年扯了溫氏的後腿。

  不過,溫氏在4月初披露的產銷量簡報中,有“2020年3月,公司肉豬銷量同比下降,主要是公司2019年下半年以來總體投苗減少、加大種豬選留以及提升肉豬體重所致。” 的陳述。由此來看,在生豬養殖上,2019年9月份以來,雖然生豬出欄價格高企,但溫氏銷售數量卻不斷回落,也正是出於能繁母豬數量不足、老化這些原因,被牧原逐漸趕超,特別是在仔豬銷售及存欄母豬方面,顯示出溫氏在這一波生豬景氣週期來臨前,規劃和準備並不充分。

  投資擴產上見差異

  這是溫氏和牧原在最近的12個季度中的資本開支上的表現。

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數據來源:財譯網

  

  我們知道,生豬如果要多養,就要建更多的養豬場,這就是投入。溫氏規模,原在牧原之上,但從上面每個季度的資本開支來看,牧原正迎頭趕上。最近兩個季度,牧原資本擴張支出150億,而溫氏只有86億,並且,溫氏還要兼顧禽類業務,相比之下,牧原更為激進。

  由此來看,溫氏被牧原趕超,正是源於產能擴張上的不足及禽類業務的拖累,同時,相對牧原,溫氏更為溫和、穩健與保守。

  

  來自於資產負債表上的差異

  溫氏股份2020年3月31日資產負債表簡表:

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牧原股份2020年3月31日資產負債表簡表:

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數據來源:財譯網

  

  這兩張截止於2020年3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簡表,來源於財譯網的個股診斷頁。其中一個細節我作了改動,將流動性資產中,大約記載於其他流動資產的80億理財與結構性存款我挪到貨幣性資產中去了,我估計,是溫氏為利潤分配做的現金準備,大概在2季度,溫氏要派發每股1元的現金股息,共計要派53億的現金紅利。當然,牧原也派現金紅利,每股派5毛,大概會派出現金紅利12億。

  雖然這是2020年一季度末的資產負債表了,但數據是延續的,仍可以解讀出前面很多問題,我來試一下。

  截止一季度末,牧原手頭現金204億,是溫氏的一倍了,可見,這輪豬週期令牧原收穫頗豐。不過,在一季報中,牧原說這多出來的錢是向銀行借款及發行超短融資券借來的,開始我不信,所以調出它的現金流量表一看,還真是的,一季度,牧原經營上流入了44億的現金,但投資活動上卻流出去了74億,特別是資本性開支就達78億了,所以牧原還真得靠外部融資。而溫氏也是,不過幅度小一些。就短期償還債務的能力來看,溫氏壓力小一些。

  

  而從流動性資產來看,溫氏流動性資產178億,佔用的流動性負債為102億,但牧原的流動性資產107億,佔用的流動性負債為140億。

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數據來源:財譯網

  

  這個數據比較,說明的問題是,溫氏用自己的錢建庫存,而牧原則以供應商與客戶的錢來建庫存,相比溫氏,牧原高明很多,更善於利用外部的資金,尤其是供應商與客戶的資金。

  而溫氏一直以來,在這方面大多用自己的資金填進來,然而對一家企業來說,資金總是有限的,要慢慢才能掙出來。溫氏的這種做法雖顯得較大方,對供應商和客戶友好,但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產量的提升會變得很慢。

  因此,在議價能力上,牧原勝出一籌。

  

  生豬存欄數量的變動對生豬養殖業未來的影響

  溫氏在它的年報中提到,“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末全國生豬存欄31,041萬頭,同比下降27.5%。如果不考慮非洲豬瘟疫情對生豬復產擴產的影響,僅從母豬配種到肉豬出欄的時間推算,全國生豬存欄迴歸正常年份水平,大概仍需要一年左右時間,因此,預計2020年生豬供應仍然偏緊。”

  而據農業農村部官網瞭解,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2120萬頭,較去年四季度末增長3.5%,能繁殖母豬存欄3381萬頭,增長9.8%。

  曾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正常情況下,我國的生豬存欄數量為7億頭,但我也不確認這個數據是否真實,14億人口,按人均年消費100斤豬肉,2人消費一頭豬的大數算法,大概一年需要7億頭豬出欄,但7億頭豬出欄量並不等於需要7億頭豬存欄。在正常情況下,生豬出欄週期一般為6個月,因此,我認為3.5億頭豬左右的存欄量就差不多了。這麼來看,存欄數量也馬上就要見頂了。

  另外一個角度看,豬週期通常為18個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計算距今年底還有7個月的時間。如果這個數據比較靠譜的話,那麼與溫氏的預計相符,生豬養殖還有一小段好的日子可過,雖然目前出欄價逐步下調,但仍然是溫和的。

  那麼這個時間節點來臨後,溫氏、牧源的股價會不會打回原形?

  

  豬糧比

  在豬糧比這個概念上,溫氏與牧原都繞不過去。

  豬糧比,通俗說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按照我國相關規定,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0比1,生豬養殖基本處於盈虧平衡點。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國家發改委2015年第24號公告)規定,豬糧比價預警值分別為5.5∶1和8.5∶1。若豬糧比價高於9.5∶1或低於4.5∶1時,就意味著豬糧比進入紅色區域(價格重度上漲或重度下跌)。

溫氏對比牧原 輸在了哪裡

   很顯然,從5月20日的豬糧比來看,生豬的養殖還有至少一半的盈利空間或者50%的毛利率,所以,此時牧原仍敢大刀闊斧地投資,加大擴張力度,連續兩季近150億的資本投入,而溫氏在此方面力度則相對不如牧原,守成的意味更濃一些。

  當然,這對牧原來說,風險也很大。如果投入的產能,在收穫之際,如果市場價格已經下滑,豬糧比跌至6:1或以下,那麼牧原也要承受很大的損失,並且,通過舉債擴建的產能,無法及時變現,就有債務違約的風險,雛鷹農牧就是前車之鑑,最後退市,倒在了黎明前。

  溫氏與牧原本質上的區別

   通過年報及季報的分析,雖然我標題用了溫氏做錯了什麼,但實際上我認為,這不是做對和做錯的問題,而是二家公司經營風格迥異所導致的。

  溫氏趨於保守,而牧原選擇激進;溫氏傾向守成,穩紮穩打,而牧原更加開拓,大刀闊斧。而對於企業的經營者來說,沒有對錯,不是誰此時跑得快還是跑得慢的問題,而是最終誰先到達終點的問題,因為經營企業就是一場長跑,是馬拉松。

  而對投資者則不然,它只是在企業長跑時給你伴跑一段,甚至只有一兩天,因此,他們的感受是陪跑的時候爽不爽,不爽我就不陪你跑了。因此,在這一點上,確實牧原的風格更能取悅投資者,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只要你跑得足夠快,因為支撐投資者的邏輯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