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智能時代,需要給老年人更多暖意和人文關懷

銳評|智能時代,需要給老年人更多暖意和人文關懷

不得把“健康碼”作為出行的唯一的憑證,鼓勵有條件的場所為老年人開設“無健康碼通道”;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與各個部門協調,通過技術手段,爭取把“健康碼”和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證件整合起來,作為替代“健康碼”的憑證,“讓電腦多費點事,讓老年人多省點事”……近日,國家發出了一份關愛老年人的“大禮包”——《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推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幫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互聯網時代,絕大多數年輕人靠一部智能手機,就能行走天下。但不少老年人卻並未享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反而遇到了許多不便。最近,相繼發生了老人無法出示健康碼進站遭拒、94歲老人被抬進銀行做人臉識別、老人用現金交醫保遭拒等多起事件,讓許多人感嘆,在智能設備面前,不少老年人只剩下了無奈與辛酸。

智能技術再怎麼發展,“人”才是最終的服務對象。“高科技”與“老年人”並不天然衝突,智能化也不是去老人化。幫助老年人在智能時代享受到相應的便利,我們還需要“拉一把”。如今,將“健康碼”與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結合的舉措,對於老年人來說,便是一個暖心和貼心之舉。此外,梳理發現,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數字鴻溝”的具體政策共計50條之多,基本涵蓋了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一連串的“國家級行動”中,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政策暖意和人文關懷。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2.55億人,但有“觸網”習慣的還不到四成。如何換一種柔軟的方式,幫助老年人在智能時代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在關愛老人這件事情上,方便出行還只是其中一點,通過體驗學習、嘗試應用、經驗交流、互助幫扶等,引導老年人瞭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提高運用智能技術能力,積極融入智慧社會,才能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多一些智能,少一些“只能”。 (賈夢宇 )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