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自負對任何藝術是一種毀滅,驕傲更是可怕的不幸。——季米特洛夫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2015年,一尊79釐米高的保羅五世雕像以3300萬美元被美國蓋蒂美術館大手筆買下。

天價,可不是什麼名人效應,沒人還識得老黃曆的羅馬第235任教皇。保羅五世對我們中國人來講,大概熟悉他兩件事:一是他首次准許聖經和彌撒經譯成中文,從此中國神父能以中文舉行聖事。二就是他審判了伽利略。

關鍵是這兩條沒用,他就是不值錢。在2014年這個雕像才以僅僅2.4萬歐元成交。

到底發生了什麼,不過一年間身價就翻了1000倍?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是因為,蘇富比拍賣行的專家終於發現了它真正的作者——貝尼尼

“十七世紀歐洲最偉大的藝術大師”是藝術史中對貝尼尼的評價。並且,不像很多委屈的藝術家,在世清貧卻死後身價暴漲,這哥們當年就紅的發紫。

教皇保羅五世臨死前一年,他的侄子博爾蓋塞紅衣主教委託貝尼尼創作了這尊雕像。可惜,完成時教皇已經去世,之後雕像始終放在家族倉庫裡無人問津。

敗家的是,200多年過去了,家族後人根本不記得作者是誰,隨便就以白菜價賣給了一個維也納藏家。正是這筆糊塗賬,埋沒了它的真正價值。

嗯,村頭二柱子的烤地瓜,你花5塊錢買還嫌貴,一告訴你其實這是隔壁翠花妹子親手烤的,你咋就肯出800了?

地瓜還是那個地瓜啊。

憑什麼

“貝尼尼”三個字就能讓一件雕像從籍籍無名變身藝術珍品,讓價格翻了1000倍。

貝尼尼是個什麼人物?


如果說,莎士比亞代表歐洲戲劇的巔峰,那雕塑的巔峰非這位貝尼尼莫屬。

藝術史學家歐文·拉文評價說:他是古往今來第一位將雕塑、繪畫、建築合而為一的藝術家。不妨,贊麼先看看作為建築師貝尼尼的小成就——世界第一大教堂。


力量 愛和慾望


1656年的羅馬,正籠罩在黑死病的疫情烏雲之中,面對死亡和無助的人們,最為渴望的是上帝的寬恕。

但天主教的信仰中心聖彼得大教堂,在開工150年連續換了三任總建築師之後主體還未完成,前面的巨大廣場更是空空如也。

教皇的威信岌岌可危。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此時,貝尼尼接過了第四任總建築師。

他的任務不僅是繼續完成聖彼得大教堂內外事無鉅細的繁複裝飾,還要憑空填滿前面那個廣場。並且,這是個政治任務——建成那一刻大教堂必須“讓每個人都能親切地感受到上帝的榮耀”。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要知道,前三任總建築師分別是文藝復興盛期最傑出的建築師布拉曼特,代表雕塑藝術之最的米開朗基羅和歐洲巴洛克建築先驅卡洛·馬代爾諾。想要在這幾位盛名先人手底下做出自己的名堂,貝尼尼須煞費苦心才行。

11年的時間,貝尼尼完成了這個艱鉅的工程奇蹟。“震撼”已不足以形容當年人們第一次目睹它的時刻。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前來朝拜的信徒,遠遠望見的先是矗立天際的紅色方尖碑。

原本,方尖碑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從埃及運至自己的皇宮,當年僅將它移動到聖彼得廣場,教皇就動用了900多名工人150匹馬,耗了整整5個月時間。

功夫沒有白費,整個廣場因它而成為一個巨大的日晷。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環抱方尖碑周圍,是284根雄偉的多立克圓柱與88根方柱匯成的環廊,每根高18米需4人合抱。

所形成的橢圓形廣場足可容納50萬人。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面向廣場的每根巨大圓柱上面,都是一尊聖人雕像,共140尊。

如此恢宏鉅製的規劃,讓本來孤零零的聖彼得大教堂看起來成為了一個臥於大地的巨人。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教堂的穹頂是巨人的頭,整個廣場是他的身軀,而環廊則是張開的手臂——上帝,擁抱著虔誠的你。

從教堂到廣場,貝尼尼讓每一寸花崗岩都充滿了細節的雕刻與設計,既壯麗無比又親切得耐人尋味。

上帝讓你敬畏,又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跑個題,聖彼得大教堂以榮耀之極之勢完工登場,世人震撼,信徒們更是一邊驚歎,一邊蜂擁而至。

來幹嘛?

飲聖水,期望能逃脫黑死病這個“上帝的懲罰”。

聚眾、不戴口罩、在一個瓢裡喝水,這是想群體免疫唄。一大波的感染是必然,連貝尼尼的親弟弟都未能倖免。

歐洲人面對疫情,還真是始終如一。

嗯,庭內的教皇和他最親近的親信們,包括御用藝術家貝尼尼,當然不會和普羅大眾用一個瓢,就此躲過一劫。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還好,貝尼尼活下來了。

不然我們今天也就沒法看到,他創作的那些比聖彼得大教堂建築更讓人驚歎的雕塑了,比如我特別喜歡的下面這個。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Blessed Ludovica Albertoni》貝尼尼 1674


和古埃及用石灰石和花崗岩不一樣,歐洲藝術家自古希臘開始就喜歡在堅硬細膩的大理石上敲敲打打了幾千年。

但直到貝尼尼,以極致的華麗和驚豔的美學去描繪戲劇般的主題時,大理石的靈魂彷彿才真正甦醒。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他手裡的大理石,就像融化的巧克力一樣,絲滑,溫軟。

大衛,拉奧孔,歷史上那些雕塑的傑作的確是好,但動輒嚴肅,要麼莊重,總是端著。貝尼尼不一樣,他最追逐的是力量,愛和慾望。

怎麼說呢,他很像蝙蝠俠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或者羅馬帝國豔情史的丁度·巴拉斯,帶著鐐銬跳舞。

拿捏的恰到好處,又淋漓盡致。

特別是馬上要細細說的冥王強奪珀耳塞福涅,阿波羅與達芙妮,聖特雷莎的狂喜這三件雕塑,簡直,是痛並快樂的極致。


冥王強奪珀耳塞福涅


“溫柔的藏紅花夾雜著鳶尾和風信子,春意盎然間她正與自己親密的姐妹們嬉戲。摘下一朵玫瑰,又一朵百合花,她又摘下一朵水仙……瞬間,大地在尼撒平原上裂開,那幽冥界之主哈迪斯一躍而出,掠過她的頭頂。”


“兩隻強有力的大手,牢牢將哭嚎的她鉗住動彈不得。”


“撕心裂肺的呼喊,向她的萬神之王父親求救,無助的求救。沒有任何人,無論是眾神或是凡人,抑或永生的精靈,姐妹,都聽不到她的哀傷。”


“克洛諾斯長子,眾魂的主人,瘟疫之神,冥界之王哈迪斯帶走了她。”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 冥王搶奪珀耳塞福涅》貝尼尼 1622


荷馬史詩《致德墨忒爾》一章中描寫的這一希臘神話,講的是冥王搶了個大美女給自己當老婆的故事,大美女珀耳塞福涅是豐收女神德墨忒爾和神王宙斯的親閨女。

一說到神話,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東西方對比。冥王,相當於咱們陰間的閻羅王唄,眾神之王宙斯差不多就是玉皇大帝吧。

閻王爺搶了玉皇大帝的女兒,你覺得會是啥下場?

咱們先花點時間把主角的輩分捋清,有助於理解。


冥王的真實段位


如果玉皇大帝=馬雲,那閻王爺頂多是在阿里巴巴混到P11的高級副總裁。

這就是為啥孫悟空擅改生死簿,閻王爺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猴子的師傅是開天五巨頭之一的菩提老祖,仙界聯合創始人。

閻王級別太低。

所以,當地府亂了局面後只能遞摺子給玉皇大帝想辦法,這寫摺子才是真正的領導——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

按我的理解,地藏王菩薩相當於政委,主抓陰間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工作。

你可能會問,咋陰間還來了個菩薩?

地藏王菩薩為釋迦牟尼佛弟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名言就出自他。其母平生吃素,卻受親近之人教唆忍不住口腹之慾破戒,墮落地獄餓鬼道受苦“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彼時地藏王菩薩已修得正果有了神通,看到自己母親受苦後極度傷心,遂三下地獄救母。孝感動天佛祖憐憫,解脫其母。

從此之後,地藏王菩薩立下宏願渡盡蒼生,發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藏王菩薩手裡拿著陰間綠卡永居權,住到啥時候咱不知道,但職位比閻王爺大是肯定的。中國神話中陰曹地府的正式名稱是幽冥界,他被封幽冥教主,執掌界內一切事物。但,地藏王菩薩也不是陰間最大的官,他上頭還有個頂頭上司。

這個頂頭上司就是陰間最高神——酆都大帝。

現在重慶酆都縣就是傳說中酆都大帝的辦公地點,也是通往地獄的大門。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寫到:“酆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你看還有任期,三千年一改選。

改選最麻煩,萬一陰間恰逢疫情肆虐不能召開選舉會,上屆到期卸任了下屆領導還沒定,不就亂了嗎?

不會亂,因為酆都大帝這個地獄一把手之上,還有個幕後老大。

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攻下朝歌后西岐封神,其中冊封東嶽大帝時說:乃敕封爾黃飛虎為五嶽之首,仍加敕一道,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嶽勘對,方許施行。特敕封爾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職,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爾其欽哉!

執掌幽冥地府,總管天地人間吉凶禍福的東嶽大帝,才是真正的老大。

到這兒就捋清楚了,東嶽大帝是真正的幕後老大,相當於主抓公檢法的常委定盤子的主。酆都大帝就是地獄行政一把手,相當於公安局長,地藏王菩薩呢,是主抓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政委。

至於閻王爺,是基層派出所所長,髒活累活都他幹。

要不然為啥最早閻王只有一個,但越往後越多,最後成了十殿閻王,髒活累活幹不過來唄。

回頭咱們再看古希臘神話中的冥王哈迪斯,到底對應哪個級別?

憑他的出身,肯定不是派出所所長。


暴躁的力量感


當年,正是大哥哈迪斯,二哥波塞冬和三弟宙斯合力,戰勝了自己的父輩泰坦神,最終成就了第三代神的世界。

天下大勢已定,當然就是分蛋糕,劃利益片區。

都是聯合創始人的哥仨最後聽從了普羅米修斯的科學建議,

抽籤。宙斯抽中了天空,波塞冬抽中了海界,這哈迪斯抽的就是冥界。

三分天下,冥王哈迪斯和神王宙斯根本上是合夥人,而非上下級,這才是哈迪斯敢光天化日之下,搶宙斯親閨女的真正原因——我不怕你。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奪得美人歸的冥王大擺筵宴,為討新娘子歡心還特意在地獄修了一片光明樂土

“愛麗捨宮”。

對,就是現在法國總統府邸的愛麗舍。

有人歡喜有人愁,老媽德墨忒爾丟了寶貝女兒,每日以淚洗面。別忘了,她是豐收女神,卻哭哭啼啼沒心思工作,從此大地萬物凋零,莊稼枯萎,草木蕭瑟,人間一片死寂。

宙斯可受不了,奧林波斯諸神都因人的供奉而富足,人間死寂神界也得完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好歹做通了大哥哈迪斯的思想工作,點頭放閨女離開地獄之界。

怎奈珀耳塞福涅已吃下了地獄的三顆石榴籽,每年中的6個月必須住在冥界才能不死。

自此,珀耳塞福涅半年在地獄做冥後,半年迴天國與母親團聚。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地獄歸來的珀耳塞福涅 》Frederic Leighton 1891


豐收女神只有與女兒團聚時才精神飽滿地履行她的職責,所以每當珀耳塞福涅回到人間,都會帶來萬物復甦,種子發芽,穀物豐收。她也就自然成了人們供奉的種子女神。

雖然整個故事囉嗦了一大堆,但搶美人的整個過程其實就發生在緊張、迅速而慌亂的一瞬間。

正是這一瞬間,為貝尼尼提供了上佳的創作靈感。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不論是搞藝術的專家還是普羅大眾眼裡,貝尼尼創造的藝術都不需要任何詮釋,因為他最擅長的就是製造充滿“戲劇化”的感官體驗,誇張,矛盾,動人心魄。

此種藝術風格被藝術史學家稱為“巴洛克”,情感強烈,刺人耳目,美感衝擊力極強。

這也是為什麼古典主義者說巴洛克是“墮落瓦解藝術”的原因——完全不顧文藝復興傳承下的含蓄、嚴肅和均衡,一切都在試圖挑逗觀者最低級的感官激情。

Baroque巴洛克一詞的葡萄牙語本意就是畸形的珍珠,有點兒羨慕妒忌恨的貶義。

但是,真好看。

咱們看一幅巴洛克藝術大師魯本斯的畫,就立馬能理解“巴洛克”麗俗喧囂又華麗極致的勁兒。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太陽神放縱私生子駕駛自己的黃金馬車狂奔,結果翻車把太陽火帶到了地球,瞬間海洋傾為沙漠,森林淪為焦土,差點就把人間給毀了。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魯本斯畫下的是翻車後,宙斯情急中劈下閃電斬立決的瞬間,是不是爽的過癮。

回頭咱們再看貝尼尼的大理石雕塑《冥王強奪珀耳塞福涅》,一樣是異曲同工的爽,瞬間的爆發、力量感和慌亂的絕望,無以復加。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稍微一抬頭,正對的就是青筋十指深陷入大腿,這一秒還是吹彈可破的細膩入微,下一眼又是暴躁的力量感。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教皇格里高利十五正是在看了這尊雕像,深為貝尼尼的才華折服,賜予他騎士頭銜。

時年,貝尼尼僅僅23歲。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如果說凝固激烈的瞬間,是憑藉貝尼尼雙手精湛的雕塑技藝,那另一件《阿波羅與達芙妮》則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他娓娓道來、輕柔述說的能力。


阿波羅與達芙妮


阿波羅與達芙妮是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中的故事:阿波羅以無比的勇氣與精湛的箭術,射殺了一隻兇猛的怪獸。歸途中,遇見一個小男孩在玩弄一張弓。

哈哈哈哈哈,乳臭未乾的娃娃,你拿得起弓麼?小心射了自己的小弟弟。你看,弓箭是勇敢者的遊戲,邊說阿波羅邊拎起手中妖怪的頭顱炫耀。

娃娃很生氣,你信不信,我的箭會讓你悔恨終生?

阿波羅當然不信。

稚嫩的手臂,拉弓,射出了兩支非比尋常的箭。第一支讓人深陷愛河無法自拔。第二支讓人永遠失去愛的能力。

這娃娃,其實是維納斯的兒子小愛神丘比特。

第一支箭射中了阿波羅。

第二支箭射中了達芙妮,河神的美麗女兒。

阿波羅對她的愛如瘟疫般無法控制,美麗的達芙妮卻從心底厭惡他。她不停地逃,不停地逃。阿波羅不停地追,不停地追。

終於,無處可逃,精疲力竭。

她絕望地向河神父親祈求,讓我永遠擺脫他無休止的糾纏吧!

河神含著淚,將女兒變成了一顆月桂樹。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貝尼尼用大理石,雕刻下了達芙妮向下紮根成月桂樹根,向上幻化出枝葉藤蔓時,亦動亦靜的樣子。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阿波羅一隻手已經勾到了她的腰,下一刻就可以把達芙妮拉到懷裡。同時,達芙妮正驚恐地向後轉頭,彷彿就要失控跌倒。

但當我們轉過去再看,才發現其實她已經被幻化的月桂樹所凝固,曼妙的軀體以大半成了粗糙的樹皮。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再走到雕塑的背後,就能發覺這真的是千鈞一髮的時刻,月桂樹從腳開始固化,身體卻依慣性還在保持向前逃。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故事,就這樣在貝尼尼的手裡,用石頭娓娓道來。

要說最精彩的故事,都不及下面的——聖特蕾莎的狂喜。


06

聖特蕾莎的狂喜


特蕾莎本是一位西班牙貴族,成為修女後始終奉行苦修主義,以使自己的靈魂更接近上帝。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按她的日記所寫,靈魂向上帝靠近的過程中經歷了四個階段。

首先是心的虔誠,沉思和無悔。其次是靜修,將人類的意志毫無保留地交給上帝。第三是放棄理性,感知上帝的降臨,感受無時無刻地幸福。第四是最後一個層次,是狂喜。

貝尼尼雕刻的,就是這第四個層次“狂喜”

據特蕾莎修女描述,在彌撒時她不止一次體驗到了美妙的經歷:心臟猛地劇痛,卻前所未有的快樂,身體在漂浮中顫慄不已,自己周圍是熾熱的光芒,一會兒是浪潮般的力量,一會兒是消失般的無助,頻繁的交替著。

然後,精疲力竭地昏迷幾小時不醒。

貝尼尼的好朋友羅馬大學教授馬斯卡蒂的解釋,特蕾莎的經歷是“一個苦修的聖女和耶穌基督的神秘結合,是上帝的箭刺穿了她的身體,所以會同時感受到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好吧,二十年後,貝尼尼以此,雕刻下了屬於他的《聖特蕾莎的狂喜》,一件無需任何語言來闡釋的作品。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你看不見她的肉體,但你彷彿聽見了她的呻吟。


貝尼尼一生作品無數,但他從沒和任何人表露過哪一個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只有一次,他無意的說了一句“要說我最不算壞的一件,應該是聖特蕾莎吧”。

才華橫溢的追逐著慾望,再將慾望的力量與愛和奉獻融於一體。

正是貝尼尼,讓我體味到藝術其實可以是簡單,愉悅,隨心所欲的快樂。也讓我從心底信服那一句:“只有認識自己的無知,才是認識世界最可靠的方法。”


- End -

本期藝術家

Gian Lorenzo Bernini

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

藝術,極度的痛和極度的快樂


註釋1:因為太陽神的私生子叫做輝騰phaeton,所以魯本斯的那幅畫名字是《輝騰的毀滅》。對,就是大眾低調奢華但一年賣不出去幾輛的輝騰,這名字誰用誰翻車。

註釋2:阿波羅傷心欲絕,更為自己的狂妄懊悔不已。他依然深愛著已化作月桂樹的達芙妮,終日彈著以月桂樹做的豎琴,傾訴愛。以月桂枝葉做冠,日夜思念,桂冠來源於此。初看好浪漫,仔細想細思極恐,人家都變成樹了,你還要鋸成木頭做琴!你還扯下來枝葉做桂冠!禽獸,禽獸不如,看來神仙也不懂“愛是放手”。

小葉老師聊藝術 | 藝術自己會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