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基因(五):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赫拉克利特

“這個世界對於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對西方哲學稍稍有所瞭解的人不會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赫拉克利特。

哲學的基因(五):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是繼米利都學派和畢達哥拉斯學派之後的又一重要哲學家,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批判或者詬病他前面的哲學家,當然自己也就受到後來的哲學家的批判與詬病,而他的思想就是在這些人(比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了駁斥他而不斷的引用中被大家所知的。對此,羅素也不得不讚嘆:我們就可以想見蘇格拉底以前的人物應該是多麼地值得讚歎,因為即使是通過他們的敵人所散佈的惡意的煙幕,他們仍然顯得十分偉大。

哲學的基因(五):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是伊奧利亞人,鼎盛時期約當公元前500年左右,他是一個特殊神秘主義者。赫拉克利特繼承了米利都學派有形原本說的傳統,提出火是萬物的本源,從而就有了本文開始的那句話。同時,他也吸收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某些觀點,最終開創了埃菲斯學派。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沒有永恆的存在,他說,“你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新的水不斷地流過你的身旁。”“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萬物都在流變著。”等等。

哲學的基因(五):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赫拉克利特

在赫拉克利特所有的思想中,最為著名,最為重要,對後世哲學家影響最大的,要數他的“對立統一”理論,這裡閃耀著辯證哲學的思想光芒。他說:“世界中有一種統一,但那是一種由分歧而得到的統一:結合物既是整個的,又不是整個的;既是聚合的,又是分開的;既是和諧的,又不是和諧的;從一切產生一,從一產生一切。”他被後人所詬病的是,一個是他將這種思想發展到了一種極端,所以得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結論:“善與惡是同一回事”,“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也就是說,在整個世界的統一中,總是存在矛盾的雙方,一切的統一,都是在矛盾鬥爭中統一,其中一方無法完全戰勝另一方,所以矛盾的雙方不存在明顯的絕對的界限,從而就得出了“是非不分”的結論。

哲學的基因(五):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相信神,但是他對古希臘的多神論進行了猛烈的批評,認為人們根據自己的形象來構造所謂的神是荒謬的,他說,假如所謂的神都長著和人一樣的身體,穿著和人一樣的衣服,幹著和人一樣的工作的話,那麼,獅子就可以把自己的神說成是獅子的形象,牛就可以把自己的神說成是牛的形象,非洲人的神是黑皮膚的,歐洲人的神就是白皮膚的。這在赫拉克利特看來是不行的,因為世界是統一的,神也必須統一,必定只有一個神,並且這個神不能是一個具體的形象,他應該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綜合體。“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戰又是和,是飽又是飢。他變換著形相,和火一樣,當火混和著香料時,便按照各種口味而得到各種名稱。”

哲學的基因(五):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赫拉克利特

關於靈魂,赫拉克利特則認為,靈魂是火和水的混合物,火是高貴的而水是卑賤的。靈魂中具有的火最多,他稱靈魂是“乾燥的”。“乾燥的靈魂是最智慧的最優秀的。”“對於靈魂來說,變溼乃是快樂。”“對於靈魂來說,變成水就是死亡。”“與自己心裡的願望作鬥爭是艱難的。無論他所希望獲得的是什麼,都是以靈魂為代價換來的。”“如果一個人所有的願望都得到了滿足,這並不是好事。”

哲學的基因(五):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赫拉克利特

最後要提的是,赫拉克利特的傳世著作《論自然》殘篇中,他對邏各斯和運動絕對性的強調及對認識論的探討,從正反兩方面影響了巴門尼德、柏拉圖等人,直接為後來的斯多葛學派所繼承,他還因此而被稱為“辯證法的奠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