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議事協商機制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創新議事協商機制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美平社區通過開展議事協商機制,在黨建引領下,協調群眾主動參與社區治理,解決社區公共問題。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創新議事協商機制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珠海高新區“唐仁議事”。南方日報記者 錢文攀 攝

創新議事協商機制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吉思廣益—吉大樞紐平臺協同治理能力發展項目”集社區的智慧與力量,幫助小區解決矛盾,形成多元參與、服務的格局。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創新議事協商機制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市婚調委將探索中國家事調解的“珠海方案”,用家庭“小安”推動社會“大安”。

南方日報記者 錢文攀 攝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的最基礎單元和最深厚支撐,也是市域社會治理縱向架構的重要一環。

由中共珠海市委政法委員會、南方日報社主辦,南方日報社駐珠海市辦事處承辦的“聯動融合 協同治理——珠海市域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培育行動”,目前已陸續開展一線調研,對入圍的34個項目相繼進行走訪觀察。

珠海高新區“唐仁議事”“吉思廣益”社會協同治理、市婚調委“三·三”工作法、美平社區“多元協商 議事共治”……記者梳理新近走訪案例發現,多元共治、協商議事的模式,已逐步延伸到珠海基層治理的各個領域,融入社區治理的細胞之中,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套具有珠海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南方日報記者 王韶江 黃鶴林 何麗苑 統籌:梁涵

項目1

珠海高新區“唐仁議事”:

多元協商把矛盾化解在第一線

“貓主人沒管好自己的寵物,應承擔全責。”

“我反對。受害人有主動挑逗貓行為,也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不久前,在珠海高新區“唐仁議事”品牌調解室(下稱“唐仁議事”),9名議事團成員針對一場“貓咬人”賠償事件展開討論。調解員與議事團情、理、法融合並用,經過2個多小時的釋法析理、疏導勸解,當事雙方以各自承擔該事件相應責任的結果,最終握手言和。

今年以來,珠海高新區綜治局、唐家灣鎮司法所積極依託唐家社區建設“唐仁議事”品牌調解工作室,探索人民調解、說事評理、社區自治、村居法律服務等工作的有機融合,把居民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築牢“平安高新”第一道防線。

掛牌以來調解成功率100%

群眾的事情群眾議,將矛盾解決在基層第一線,這是“唐仁議事”品牌工作室設立的初衷。

“居民糾紛案例的特點是同類案件多、同類案件裁量標準不統一。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居民自治性質的調解平臺,以情、理、法結合的靈活調解機制實現矛盾就地解決。”珠海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說。

為此,“唐仁議事”在調解員隊伍以外吸收人大代表、社區代表、離退休黨員代表、律師、社會賢達等9人組建“唐仁議事團”。對於涉及複合型、跨部門、主體多元的複雜疑難糾紛,在調解過程中增加議事環節,由議事團成員對案件進行充分研討,並形成議事報告,作為最後調解協議的重要參考。

議事過程中,為確保議事團協商結果的客觀性,“唐仁議事團”還實行“討論迴避制”,即工作室受理矛盾糾紛案件時,當事人對調解員、議事員提出迴避要求的,應予以調換;同時,如遇與議事團成員利益相關的糾紛事件,該成員也需迴避討論。

自今年5月該平臺掛牌成立以來,對疑難糾紛進行集體議事15次,出具議事報告5份,共協調處理物業糾紛、勞資糾紛、家庭糾紛等30餘起,調解成功率100%。

此外,依託“唐仁議事”品牌調解工作室平臺,唐家社區還號召調解員、議事員主動收集轄區矛盾糾紛,“隨手收”並“隨時調”,努力將各類矛盾發現在基層、控制在萌芽,實現矛盾就地化解。試運行以來,該社區累計收集各類矛盾41條,成功協調處理41條,成功率100%。

專業力量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這起‘貓咬人’事件,從法理角度認定責任的關鍵在於:受害人是否有蓄意挑釁的意圖引發貓咬人行為。如有證據則可認定受害人責任,反之則動物飼養人應承擔全責。”在“唐仁議事”工作室裡,議事團成員李律師針對成員們各持己見的案件細節提出法律意見。

“原來如此!學習了!”在對該起動物飼養侵權糾紛案件的覆盤討論會上,“以案說法”的形式為議事團成員們上了一場普法課。

珠海高新區綜治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唐仁議事”一方面引入居民自治力量化解糾紛;另一方面,工作室還會定期開展說事評理沙龍,由調解員、議事員、法律顧問對轄區範圍內具有典型意義的人民調解案件進行復盤評議,通過情景模擬再現、雙方矛盾聚焦、以案釋法等模塊展示,使調解意見更加順暢地轉化為居民的共識,引導群眾“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提升居民的法治觀念。

為進一步傳播法治觀念,“唐仁議事”還專門聘請村居法律顧問為法治議事員,通過提供法律諮詢服務、開展法律宣傳等工作,為居民的工作生活提供法治護航。

調解工作室試運行以來,法治議事員協助唐家社區畔海花園小區制定了居民議事“十三條”,協助畔海花園小區開展居民議事代表選舉大會等。據統計,調解工作室累計開展“線上普法”“成長護航”青少年法治講座等宣傳活動6場,接受諮詢70起,發放宣傳資料800餘份,服務對象540餘人次。

“接下來,珠海高新區將藉助‘唐仁議事’的運行機制,結合社區黨建力量將人民自治調解方式延伸至轄區更多社區和樓棟中,讓這項調解機制在基層扎得更深、更快速、便捷地為人民服務。”上述負責人說。

項目2

“吉思廣益”社會協同治理:

根除小區治理“頑疾”

9月21日,珠海某外資企業負責人找到珠海市香洲區吉大新芽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提出拿出一筆錢由該組織運營,用於西部地區嬰幼兒救助;就在一個月前,該組織剛接到市區某教育機構的一筆價值20萬元的愛心物資捐贈,為社區困境兒童提供免費教育。

“近年來,吉大新芽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因在基層把事情做紮實,在轄區贏得好口碑,找我們合作的也越來越多。”吉大新芽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秘書長廉小女介紹。

一筆筆捐助背後,是該組織不斷鏈接、整合社會資源,營造共建共治共享高質量生活社區的努力。“吉思廣益—吉大樞紐平臺協同治理能力發展項目”就是其重點打造的社會協同治理體系,該項目深度挖掘居民需求,開發創新服務項目,在吉大街道形成了多元參與、服務的格局。

社區協商守衛小區安全

“吉思廣益—吉大樞紐平臺協同治理能力發展項目”集社區的智慧與力量,幫助小區解決矛盾,形成多元參與、服務的格局。當這一項目走進老舊小區,居民便從“觀望者”轉變為“行動者”,從而推動了以前被視為“頑疾”的小區環境、設施改造。

吉大街道白蓮社區的白蓮新村小區,1990年前後建成,原本是單位宿舍,後於1997年房改,房屋轉為個人產權,並引入物業公司。但小區管理設施跟不上,小區內被盜案件時有發生,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矛盾叢生。

小區居民鄧國華家中就曾被盜,損失10多萬元財物無法追回。據透露,業主們曾經要求物業增加攝像頭,物業卻表示物業費收不齊、資金不夠。僵持之下,增加攝像頭難題一直困擾居民多年。直到“社區議事會”的出現,事情才迎來轉機。

2017年,白蓮社區啟動社區協商治理工作,從各小區選舉出一批議事代表,構建了“社區議事會”,同時各小區的議事代表也構成本小區的“小區議事會”。

鄧國華通過選舉成為白蓮新村小區的議事代表。隨後,他與其他議事代表一起商定增設攝像頭的方案,並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小區業主與物業召開多次議題梳理會。

幾番商議後,新增監控議案終於通過。當年9月採購器材,12月初該工程就完成驗收,困擾小區多年的難題通過社區協商治理得以完美解決。看著監控室內清晰的圖像,鄧國華等小區業主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調動社會資源打造公益項目

在社區議事協商之外,“吉思廣益—吉大樞紐平臺協同治理能力發展項目”還不斷引進社會優秀資源,為轄區提供專業服務,不斷增強居民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

“我的真愛與夢想”項目就是新引進的公益項目之一。該項目針對怡景社區6至14週歲少年兒童課程活動內容不足的短板,以及家長對子女課後教育的渴求,通過多方共建,在週末和寒暑假為轄區的孩子免費提供兒童素養教育。

11歲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小黃(化名)比較膽小,平時不願意出門,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在社工的鼓勵下,小黃試著走進“我的真愛與夢想”課堂,結果一下就被有趣的課程吸引住,並學會了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見到孩子的變化,小黃媽媽激動地握住社工的手:“孩子現在開朗多了,這在以前無法想象。”

“項目不僅解決家長對子女課後教育的訴求,還能撬動家庭參與社區活動,打造社區教育氛圍。”該項目負責人唐欣介紹,截至目前,該項目在怡景社區開展四個主題夢想課程和融合主題活動共67場,服務1982人次。

據悉,吉大街道連續4年定期開展“吉大街道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徵集”活動廣泛徵集創新項目,累計投入488萬元,徵集優秀項目85個,服務開展千餘場次,惠及轄區居民超30萬人次,同時撬動社會愛心資金超過11萬元。

項目3

“三·三”工作法:

探索中國家事調解珠海方案

張姨和易叔結婚多年,近幾年夫妻倆關係破裂已無法挽回,想要離婚卻又遇上財產分割難題。珠海市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下稱“市婚調委”)調解員以“背靠背”的調解方式,確認了雙方的真實想法,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讓雙方心平氣和地分析了問題所在,順利辦理了離婚手續。

創新婚調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是市婚調委的職責。作為全省首個市級婚調服務平臺,市婚調委逐漸形成了具有珠海特色的婚調工作模式,為一位位有需要的街坊帶去了幫助。未來,市婚調委還計劃繼續擦亮品牌,打造出中國家事調解的“珠海方案”,用家庭“小安”推動社會“大安”。

化解糾紛事先預防是關鍵

小小的工作站,辦公室、調解室等功能一應俱全,10餘位平均年齡不過30歲的年輕社工在這裡忙個不停,服務著來訪的市民,安排著各種活動,這裡便是市婚調委所在的珠海芙蓮婦女兒童權益服務中心(下稱“芙蓮中心”)。

2017年,珠海市婦聯聯合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成立全省首個市級婚調服務平臺——市婚調委,並以政府購買項目服務的方式由5A社會組織芙蓮中心承接。

作為中心負責人,今年70歲的梁華暉帶領著團隊參與、見證了婚調委的成長。三年的嘗試與探索,如今婚調委已理順一系列創新工作機制,為全市婚調工作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其中,“三·三”工作法的成功總結和實施可謂最為亮眼。“三·三”工作法,即婚調工作中堅持“三及時”“三事”——及時知曉、及時介入、及時化解;事前預防、事中調解、事後跟蹤。

“這當中,事前預防是最重要一環。”梁華暉介紹。例如,市婚調委充分發揮“12338”婦女熱線作用,做到及時知曉家庭糾紛,進而及時介入並及時化解糾紛問題於萌芽狀態。

與此同時,在“三·三”工作法框架下,市婚調委打造的“家庭幸福力”養成計劃服務品牌,突出預防前置,通過線上、線下送課到社區,以巡講、沙龍、小組、工作坊等形式開展活動,指導市民進行科學的家庭文化建設,幫助婚姻困惑者找到經營婚姻的信心,引導家庭成員學會溝通,自覺預防和化解婚姻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避免家庭矛盾糾紛激化,我們把矛盾的解決放在最前。”梁華暉說。

用家庭“小安”推動社會“大安”

珠海婚調工作,如今已成為多元參與的“大婚調”。有家庭的“小安”才有社會的“大安”,梁華暉介紹,在市婚調委的輻射帶動下,目前全市各級婚調服務工作已基本形成“市級引領、區級聯動、分層管理、有序推進”的婚調工作模式。

為健全多方協同的婚調服務機制,市婚調委如今已孵化培育出“3個‘1’+N”(1個專職團隊、1個專家智庫、1支志願隊伍,N名社區家事調解員)婚調維權工作隊伍。此外,市婚調委與香洲區人民法院達成“家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在珠海市婦聯的領導下,協同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門形成“反家庭暴力聯動機制”,切實推進與多部門的聯動融合、協同治理。

“這些年來,還有很多愛心人士陸續加入了婦女兒童維權的行列中,法律、心理、教育等各行業志願者就有200多人。”梁華暉對此感到欣慰。

如今,無論是“三·三”工作法,還是聯動融合、協同治理的工作原則,早已不只是應用在婚調工作上,也在芙蓮中心所負責的各類維權工作中得以體現。截至2020年8月底,該中心已接待各類諮詢共26283宗,辦理個案322宗;共調解個案279宗,調解成功245宗;服務群眾約20萬人次。

項目4

美平社區“多元協商 議事共治”:

協同治理模式初顯成效

“現在來乘涼的人多了,小區能不能再增加幾張桌椅?”9月24日,坐在福泰花園小區新設的石椅上乘涼的李伯,向小區議事代表問到。

2019年6月,高欄港區美平社區引入議事協商機制,啟動“多元協商 議事共治”美平社區議事協商項目,以福泰花園和華豐園小區為試點,通過開展議事協商機制,在黨建引領下,協調群眾主動參與社區治理,解決社區公共問題。

項目運行一年多來,兩個小區通過社區議事協商,充分調動黨員、居民和社區居委會共同參與小區自治,推動小區環境改善、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議事協商機制改善小區環境

“有了反光鏡,我們出入大門就安全多了。”

去年底,美平社區福泰花園北門反光鏡安裝完工,消除了視覺盲區,避免發生行人車輛碰撞事故,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促成這樁好事的是小區居民議事會。去年6月,華豐園小區從71名候選人中選出37名議事代表,福泰花園從79名候選人中選出33名議事代表,分別組建成華豐園小區居民議事會、福泰花園居民議事會。

福泰花園居民的議事代表在收集社區居民意見後,迅速商定出一個解決方案,經過議事會討論通過後,一人高的反光鏡很快被豎立起來,解決了小區多年的“隱疾”。

反光鏡的成功安裝,讓議事代表們有了改造小區的信心,福泰花園的變化也漸漸多了起來。

福泰花園是農業職工回遷房小區,因建設年限久、前期規劃設計不合理,且無物業管理,導致基礎設施不完善,給小區居民帶來諸多不便。經廣泛徵集居民意見,小區議事代表劉澤志向議事會提出動議,改善小區的照明、環境、休閒娛樂設施等。

議案一經提出,便得到其他議事代表的支持,並迅速組建議案行動小組。小組一方面收集居民意見、協調居委會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制定籌款方案,爭取居民、小區商鋪支持。

最終,在議事代表的奔波下,僅用7天時間就超額完成了籌款任務。據統計,福泰花園小區環境改造議案成功動員182戶居民、22家愛心商鋪、6名社區愛心人士參與籌款,籌集社會資金7392元,撬動美好生活資金5萬餘元。

小區環境變好了,居民的關係也更和諧了。去年底,在居民議事會的統籌下,福泰花園小區舉辦了建立以來的第一次新年聯歡會,吸引了300多名居民參加。

居民議事會提高居民自治積極性

走進華豐園小區,一條鮮豔的橫幅引人注目,上書“敬請業主支持華豐園小區業委會換屆選舉”;橫幅對面的公告欄也貼著一張公告,提醒居民換屆選舉投票已正式開啟。

對大多數小區來說,業委會選舉只是“例行公事”,可是對華豐園小區來說確是一件大事。

華豐園小區建立至今已有26年,小區內基礎設施老舊、管理費經常繳納不齊,導致小區居住環境每況愈下,不少空地雜草叢生。

“從上屆業委會任期屆滿至今已有3年,新的業委會一直沒能成立,小區現由居民自發組成的自管小組在管理。”華豐園黨支部書記、議事代表趙蘭介紹。

為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華豐園小區居民議事會成立後,議事代表們就提出了環境改造方案,解決小區大門處路面破損、休閒區荒蕪、公共設施老舊的問題。改造方案通過後,議事代表們迅速搭建起班子,選出會長、副會長跟進議案,財務人員管理資金,秘書草擬文件、傳達信息,其他議事代表做宣傳工作。僅用4天就動員過半住戶參與,籌款1萬餘元,完成自籌目標。

施工過程中,議事代表們當監工、做義工,並及時向居民反饋工程進度。最終,在去年底完成了小區改造。看著煥然一新的休閒設施、乾淨整潔的小區,小區居民紛紛對議事代表們豎起大拇指。

“代表們用自己的行動,重建了小區的信任關係,多戶家庭補繳管理費,越來越多居民願意支持小區管理工作。”趙蘭說,居民議事會充分發揮代表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帶動居民參與解決小區公共事務,現在小區組建新業委會的熱情也起來了,預計年底就能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