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优选先能靠点赞决定吗?

为朋友外孙女就读的幼儿园点赞、为同事儿子就读的学前学校点赞、为亲戚新开的商店点赞、为老乡就业的遥远地方的民营医院点赞、为老同学所在的公司排位点赞……无穷无尽的点赞请求,或软或硬,向微信使用者袭来,使人不胜其烦!也使人非常的纳闷——我有什么资格为某人、某店、某公司、某地区点赞?我并不认识他们啊。如果把这些拉票行为理解成一种宣传、一种造势、一种营销,也情有可原;至于点不点赞在于你的选择了。

让人吃惊的是近几年评选先进人物、甚至评选英雄模范也开始走点赞之路,这实在说不通。主要的问题是:很多网民并不认识候选人,仅凭微信上的几十字或几百字的简介,难以让人对候选对象有基本的了解。这种盲目跟风、模仿民间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懒政”行为,实不可取。点赞与否往往取决于候选人的人脉关系与知名度,说个抬杠的话,假如在黄旭华与黄晓明之间选一个“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人”,我估计黄晓明胜出;同样,假如在王承书与王菲之间选一个“最具有中国魅力的女人”,我估计王菲胜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很对;但是这里的“群众”是熟悉情况的“群众”而不是素不相识的“群众”;让素不相识的“群众”去评选英雄模范,无疑是懒惰而轻率的行为,实不可取,及早刹车为好!

就笔者所知,多少年来,通过组织程序评选出来的英雄模范,即使不是最优秀的、也是比较优秀的,能为大家(“群众”)所信服的。因为按照组织程序评选,从单位(社区、公司)到上级,再到上级的上级,层层把关,层层筛选,最大可能地保证了相对的公正。因为各级行政、宣传、组织等部门拥有任何个人所不具备的权力、人力、渠道以及评选所依据的政策标准;因此评选的结果具有法理上的说服力;这样的评选也是中国“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特色的体现。而现在有些评选把一件严肃的工作丢到混乱无序的网络世界中,其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有很大疑问。

因此,靠点赞评优选先之风应及早制止。

2018年8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