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優選先能靠點贊決定嗎?

為朋友外孫女就讀的幼兒園點贊、為同事兒子就讀的學前學校點贊、為親戚新開的商店點贊、為老鄉就業的遙遠地方的民營醫院點贊、為老同學所在的公司排位點贊……無窮無盡的點贊請求,或軟或硬,向微信使用者襲來,使人不勝其煩!也使人非常的納悶——我有什麼資格為某人、某店、某公司、某地區點贊?我並不認識他們啊。如果把這些拉票行為理解成一種宣傳、一種造勢、一種營銷,也情有可原;至於點不點贊在於你的選擇了。

讓人吃驚的是近幾年評選先進人物、甚至評選英雄模範也開始走點贊之路,這實在說不通。主要的問題是:很多網民並不認識候選人,僅憑微信上的幾十字或幾百字的簡介,難以讓人對候選對象有基本的瞭解。這種盲目跟風、模仿民間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懶政”行為,實不可取。點贊與否往往取決於候選人的人脈關係與知名度,說個抬槓的話,假如在黃旭華與黃曉明之間選一個“最能代表中國形象的人”,我估計黃曉明勝出;同樣,假如在王承書與王菲之間選一個“最具有中國魅力的女人”,我估計王菲勝出……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很對;但是這裡的“群眾”是熟悉情況的“群眾”而不是素不相識的“群眾”;讓素不相識的“群眾”去評選英雄模範,無疑是懶惰而輕率的行為,實不可取,及早剎車為好!

就筆者所知,多少年來,通過組織程序評選出來的英雄模範,即使不是最優秀的、也是比較優秀的,能為大家(“群眾”)所信服的。因為按照組織程序評選,從單位(社區、公司)到上級,再到上級的上級,層層把關,層層篩選,最大可能地保證了相對的公正。因為各級行政、宣傳、組織等部門擁有任何個人所不具備的權力、人力、渠道以及評選所依據的政策標準;因此評選的結果具有法理上的說服力;這樣的評選也是中國“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特色的體現。而現在有些評選把一件嚴肅的工作丟到混亂無序的網絡世界中,其結果的合理性與可靠性有很大疑問。

因此,靠點贊評優選先之風應及早制止。

2018年8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