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NO.208

凱風自南/文

“ 曾經歸屬黑龍江達二百五十餘年之久的滿洲里,至此便跟隨呼倫貝爾盟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的轄境。(1966-1976年,呼倫貝爾曾短暫重新劃歸黑龍江省,隨後又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轉變身份

校/捕風者 畫/一條人文主義狗 圖/地緣谷

繼黑龍江口岸城市綏芬河之後,位於內蒙古的口岸城市滿洲里也拉響了防疫警報。僅4月12日7時至16時,滿洲里口岸就出現了34例由俄羅斯境內輸入的新冠肺炎病例。

這個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因為這場疫情重新走到了前臺。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今天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里,在歷史上長期歸屬於黑龍江管轄,是個地地道道的東北城市。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國門

邊城滿洲里

滿洲里市位於中國北疆,北接俄羅斯,西鄰蒙古國,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從地圖上看,這個邊境小城位於大興安嶺山脈以西,處在內蒙古自治區狹長行政區域的東北角地帶。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距滿洲里東南方向不到三十公里,便是著名的草原明珠呼倫湖所在。從這裡向東,沿著301國道,便可以翻越大興安嶺山脈進入東北平原,與哈爾濱、長春、瀋陽等東北城市實現快速

互聯互通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的存在,就如同為大東北向歐亞大陸深處開闢了一條陸上航道

從滿洲里市的41號界碑向西遠眺,俄羅斯的後貝加爾斯克口岸近在咫尺,雙方市區的直線距離僅有9公里。從滿洲里到俄羅斯遠東重鎮赤塔市的距離同樣也不過500公里。整個中俄邊境線上,滿洲里市管段全長達101.1公里,囊括了包括公路與鐵路口岸在內的重要通衢地段。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41號界碑

以向內背靠東北三省、與環渤海地區相貫通的滿洲里為起點,向西北邁出國境線,便可接通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隨後一路向西,直抵歐洲東部乃至大西洋沿岸的荷蘭鹿特丹,完成縱貫歐亞大陸的漫長征途。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這個素有“東亞之窗”美譽的邊境城市,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見證了俄國與中國東北大地的歷史風雲變幻,也成為東北亞地區多方地緣政治力量交融的

鎖鑰之地

這座邊城的變化,要從它的名字說起。

l 三地交界的來由

滿洲里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屬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一部分。這一地區在元明時代一直屬於東蒙古王公的草原領地,是蒙古人最優良的水草牧場之地。清朝建立初期,由於建州女真對滿蒙聯盟的靈活運用,從大興安嶺至阿爾泰山一帶的整個蒙古草原都成為了清朝的政治影響範圍,滿洲里地區也隨之成為了清王朝的名義屬地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呼倫貝爾大草原

公元17世紀中期之後,遠征西伯利亞的俄國哥薩克開始進入東蒙古地區,並在今天貝加爾湖東南直至黑龍江上游一帶設立殖民據點,並試圖繼續向外蒙古以及黑龍江下游一帶擴張。公元1654年至公元1656年,沙俄軍隊在征服與同化貝加爾湖東岸的基礎上,繼續向東佔領並建立了尼布楚城。

為了

遏制俄國人深入黑龍江流域的企圖,清政府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立黑龍江將軍,全稱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滿語稱之為sahaliyanula i jergi babe tuwakiyara jiyanggiyūn)。此時的黑龍江將軍管轄地較為模糊,是一個純粹的戰時行政機構。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齊齊哈爾的黑龍江將軍塑像

雅克薩之戰後,清王朝與俄國人簽訂了著名的《尼布楚條約》,將兩國的東段邊界設定在外興安嶺-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一線,而此時的滿洲里則是恰好位於額爾古納河源頭附近,也就是這條“尼布楚線”的

西端起點所在。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尼布楚條約三語文本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簽訂《布里連奇-恰克圖條約》,劃定了額爾古納河以西的中俄邊界,滿洲里所處位置恰好位在這條中段邊界線南側,就此成為了中俄之間的邊城。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由於清王朝將東北之地視作後花園,因而傾向於將黑龍江將軍這一滿州直屬軍政機構的領域向西拓展延伸進入大興安嶺以西的蒙古地界,因而將黑龍江將軍轄境西拓至喀爾喀九百餘里撤陳汗界(今天內蒙古與蒙古界限東端一帶),剛剛好把本屬於蒙古草原的滿洲里所在之地納入黑龍江將軍管轄之下,這也讓滿洲里成為了東北與蒙古交界之地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在這兩次劃界之後,滿洲里所在之地也就成為了後來中蒙俄三國交界之地。這一獨特的政治地理區位,也為該地區後來成為交通樞紐與通衢之地奠定了歷史基礎。

滿洲里亞

“滿洲里”一名,並非來源於漢語,而是與俄國人對東北的認識直接相關。18世紀中期之前,滿洲里所在地區一直隸屬於黑龍江將軍呼倫貝爾副都統銜總管(後為呼倫貝爾副都統),境內僅有少數鄂博(蒙語土堆,即為巡防點)以作軍事用途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璦琿條約》後,黑龍江將軍轄區嚴重縮水。清政府在此時被迫解禁東北,使大量內地民眾進入東三省墾荒,移民潮迅速自遼東半島直抵黑龍江流域與大興安嶺以西地界。在俄國人南下與中原人北上的雙重作用下,中國東北與俄羅斯的經濟社會交流繁榮起來,黑龍江的邊城滿洲里地區開始逐漸出現了一定規模的邊貿集市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行駛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火車,正在奔向遠東

然而,真正將滿洲里捧上神壇的則是一條鐵路,一條影響了東北亞地緣格局的大動脈

19世紀後期,為了加強對於遠東的控制,並鞏固遠東重要港口海參崴,一條縱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計劃開始進入俄國決策高層的會議桌上。

截止189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從烏拉爾山以西一路修到了後貝加爾的上烏丁斯克(今俄羅斯烏蘭烏德市)。在向東連接海參崴的路徑選擇上,俄國當局放棄了繞黑龍江北岸與烏蘇里江東岸的境內路線,決定採取“裁彎取直”路線,走東北平原一帶直抵海參崴。此時,處在中俄邊境上的滿洲里,便成為了這條鐵路進入中國國門的第一站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從1898年開始,這條被命名為東清鐵路(中東路)的路上交通幹線正式動工。其北部幹線從後貝加爾斯克進入中國境內滿洲里,隨後經哈爾濱通往綏芬河,再由綏芬河出境與波格拉尼奇內鐵路接軌,向東直達海參崴。

1901年11月3日,滿洲里火車站正式落成。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舊滿洲里火車站

“滿洲里”這一名稱來源於俄國人的稱謂“滿洲里亞”(Manchuria)。俄國人對東北的直接印象就是滿洲人,而在拉丁語系的表達中“ia”(利亞、尼亞)後綴則有“XX民族居住的地方”之意。因此,滿洲里名稱的含義其實就是滿洲人居住之地,也就是將滿洲里視為通往滿洲(東北)的門戶之地

中東鐵路正式運營之後,滿洲里站周邊的“鐵路附屬地”成為俄國人的行政與軍事管轄領地。來自俄國的商人與政治失意者紛紛從後貝加爾越境進入滿洲里附近定居,來自內陸(東北、陝晉一帶)的民眾也紛紛北上至此,南來北往的人流在此匯聚,形成了為鐵路與公路過境商貿服務配套的城鎮行業體系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街景

通過濱州鐵路(哈爾濱到滿洲里)的東西連接,當時的黑龍江省域內部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交通體系,形成了以齊齊哈爾為政治中心,以哈爾濱與滿洲里為經濟兩翼的黑省發展格局。1909年10月(清宣統元年九月),黑龍江省於滿洲里正式設置臚濱府(額爾古納河古稱“臚駒河”)。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古老而靜謐的額爾古納河

1920年,北洋民國政府逐步收回了中東鐵路的附屬地治權、司法權以及部分路權,在恢復行政實質管轄的滿洲里復設黑龍江省臚濱縣。1923年4月,奉系軍閥將滿洲里鐵路交涉分局改為滿洲里市政分局,隸屬東省特別區管轄(民國政府將長春以北原俄國管轄的中鐵路沿線附屬地進行統一管理的特別機構)。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奉系軍閥

自清朝初年(1689年)直至民國末年(1947年),滿洲里都處於黑龍江這一省級行政單位的管轄之下,是絕對的東三省窗口城市。

併入內蒙

日本戰敗之後,偽滿洲國在原東三省區域內的統治力迅速衰亡

1947年4月23內蒙古自治區成立。

由於當時的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是在興安盟的烏蘭浩特城舉辦,呼倫貝爾與興安兩個原本屬於黑龍江省管轄的地區就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一塊行政轄地。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在此之後的近十年間(1947-1956),內蒙古自治區由東向西逐步合併包括察哈爾、熱河與綏遠等地,形成了今天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度超過兩千公里的宏偉輪廓。

曾經歸屬黑龍江達二百五十餘年之久的滿洲里,至此便跟隨呼倫貝爾盟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的轄境。(1966-1976年,呼倫貝爾曾短暫重新劃歸黑龍江省,隨後又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第一屆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

滿洲里的曙光

今日的滿洲里,已經是歐亞第一大陸橋的重要戰略節點和最重要、最快捷的國際大通道,同樣是全國最大陸路口岸,也承擔著中俄貿易65%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隨著中俄蒙合作交往的深入推進,國家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加快實施,處在三國通衢樞紐的滿洲里已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

戰略支點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儘管來自俄羅斯的新冠疫情讓這座邊城倍感壓力,但是生活在這扇“東亞之窗”中的人民並不會恐慌。因為,在他們的背後,有著久經沙場的白衣銳士,有著充足無虞的醫療資源,更有著眾志成城的人民力量。我們,只需要等待這場嚴寒過後,在滿洲里那無垠的森林與草原上,與人間最美的春光相遇。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滿洲里的夜景

參考資料

滿洲里口岸—城市互動關係的尺度地緣分析 . 楊維旭

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下滿洲里對俄邊境貿易的研究 . 溫璐琬 孫瑩

呼倫貝爾對俄開放口岸的歷史變遷 . 杜輝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滿洲里,一座曾是黑龍江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