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苗被“腰斬”,雞肉還穩得住嗎?

  2020年,雞肉貿易本應該是個高位市場。豬肉產能空缺,價高不落,作為主要替代作用的肉類蛋白,雞肉市場有著不錯的前景。

  根據畜牧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白羽肉雞出欄44億,黃羽肉雞出欄45億,小白雞出欄15億。

  一季度大肉食雞養殖盈利大幅走低

  一場新冠病毒徹底攪亂了市場的節奏。1-2月份禽類產品受到停工停運影響,養殖場內的雞蛋、雞苗售不出去,春節期間雞苗價格只有兩三毛,僅山東雞苗損失量就達到30%。

  節後屠宰企業延遲復工,市場需求低迷,而毛雞供應量仍舊較大,肉雞養殖成本雖較前期有所下滑,但市場成交量極低,社會雞成交價跌至歷史谷底,僅在1.60-2.20元/斤,肉雞市場交投慘淡,月均養殖利潤環比跌幅超179%。

  白羽、黃羽肉雞無處銷售,只能集中屠宰凍庫。第一季度大肉食雞養殖盈利大幅走低,平均養殖盈利為-1.02元/只,較上季度減少3.35元/只,環比跌幅143.78%,同比跌幅134.23%。

  不過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大肉食毛雞養殖盈利持續走高,3月份為季度養殖盈利高點,單隻肉雞養殖利潤高達4.12元;低點則出現在1月份,單隻肉雞養殖虧損4.69元,二者差值高達8.81元。2、3月肉雞價格漲至高位,養殖利潤強勢逆襲。

  市場缺雞,但並不缺雞肉。隨著屠宰開工的恢復,前期積壓雞源逐步釋放,同時屠宰庫存水平也快速提升,大量的積壓活雞被屠宰冷凍,屠宰場庫存飽和接近80%。

  4月肉雞價格下跌但仍然在盈利線以上

  疫情得到控制後,市場逐步得到開放,雞肉開啟上漲模式。只不過這輪上漲是報復性的,市場預期偏向積極層面。在這樣的預期市場下,餐飲業復工困難,整體需求低迷,庫存量足,雞肉價格很快觸頂。

  從雞苗的角度來看,價格從2月10日開放屠宰市場後,價格急速上漲,短期內漲了7倍,3月中旬達到高位。在保持了不到一個月的6元/羽左右的價格後急轉直下,一個星期內價格就被“腰斬”,也側面印證了這輪上漲的報復性。目前來看,養殖戶對後市普遍不看好。

  截止4月17日,肉雞價格平均5.00元/斤左右,肉雞價格仍然在盈利線以上。分割屠宰冷凍企業屠宰量也不大,終端消費市場居民消費意願不強,市場仍然是疲軟的。同時餐飲業沒有完全復工,學校也沒有完全開學。需求縮水,供應充足,雞肉市場後市看跌。雞苗已經被“腰斬”,雞肉價格也難以穩得住。

  最近我國多地雞價又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進入4月份以後各地毛雞價格出現一定的小幅度上漲。但是這也是僅僅維持了一週左右,目前來看以廣西地區為例,多地肉雞批發價格跌到了3.5~4.8元/斤。這也說明了肉雞價格近期又處於弱勢運行的狀態。

文章轉載中國畜牧網,整合自中國養殖網,如有侵權請聯繫01062979382,我們會立即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