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杆跑細,心也操碎”,苗族小夥楊忠明:把家安到扶貧點

作者:韓成圓

“腳杆跑細,心也操碎”,苗族小夥楊忠明:把家安到扶貧點

“腳杆跑細,心也操碎”,苗族小夥楊忠明:把家安到扶貧點

春節假期以來,苗族小夥楊忠明一直在梁河縣九保阿昌族鄉九保村這片土地上忙碌,調研旅遊線路、瞭解農戶訴求、想辦法在今年內引入更多遊客鞏固當地的扶貧成果……

“小楊,靠得住”

“腳杆跑細,心也操碎”,苗族小夥楊忠明:把家安到扶貧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2月3日,楊忠明連夜從老家昭通鎮雄趕回了世博集團定點扶貧點九保村,他心裡牽掛著九保村的老鄉。

當地鄉親們也盼著這個被他們稱呼為“小楊”的年輕人回來,因為“把妻子帶來九保、把孩子生在九保、把家搬到九保的小楊,靠得住。”

1989年出生的楊忠明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2015年進入世博集團,之後成為了雲南世博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綜合辦公室副主任。

參加工作以來,為了比對合適的紅米品種、為元陽紅米制定標準,來自昭通鎮雄農村的楊忠明再一次迴歸農村,足跡踏遍了元陽哈尼梯田核心區的40餘個村寨。

當收到集團選派駐村扶貧隊員的通知時,他毫不猶豫報了名。2016年11月,楊忠明有了一個新身份——九保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

在九保老鄉和工作隊員眼中,楊忠明是個靠得住的年輕人。楊忠明說,他清楚地記得到達九保村的第一天,放下行李之後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搬運雞苗。

“那天,集團購買的3000多隻優質蛋雞雞苗剛好送達。我和其他4名隊員從下午5點開始把雞苗分送到13戶農戶手中,一直到晚上11點才送完。”初來乍到的他沒來得及仔細看看九保村的模樣,卻先記住了13戶老鄉們的樣子和雞苗的數量。

2015年9月,世博集團進入九保村開展定點掛鉤幫扶。原本考慮採取旅遊項目開發帶動當地發展,但因種種客觀原因,產業幫扶成為了幫助當地脫貧致富的首選。楊忠明開始和九保村當地農戶一起養雞仔、乾產業。

“我簡單地認為只要有了雞苗,後續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楊忠明邊說邊搖了搖頭,他當時沒料到3000多隻雞苗的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難倒了當地農戶。他和隊員們三天兩頭就要往養殖戶家裡跑,查看雞群健康狀況。最多的一天來回跑了十多趟,大家邊跑邊笑著說:“腳杆跑細,心也操碎。”

“腳杆跑細,心也操碎”,苗族小夥楊忠明:把家安到扶貧點

操心的事不僅這一件。2017年初,因為禽流感疫情,雞蛋銷售行情也遭遇寒冬,雞蛋一個只能賣出2毛錢。老鄉急,楊忠明更急。他和駐村工作隊員跑遍、問遍了幾乎盈江縣、騰衝市的所有超市、加油站,希望能找到合適的雞蛋銷售渠道。

那年1月,世博集團在當地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楊忠明也承擔了合作社一線的工作。他晚上到農戶家裡收雞蛋、運雞蛋、打包雞蛋,白天開車運到盈江縣等地的銷售點。就這樣一直幹到當年6月份,忙活到疫情過去、蛋價行情回升、農戶自己找到銷路。“我算了算,那半年裡用這樣的方法,幫老鄉們賣了8萬多枚雞蛋。”

楊忠明能清楚地說出每一個和老鄉有關的數字。九保村現有962戶農戶3734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4戶。他跑遍了世博集團掛鉤幫扶的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及其他需幫扶的農戶。“2018年底,九保村整村脫貧摘帽,當時的貧困發生率是0.43%。2019年底,九保村貧困發生率已經下降至0.22%。”說起這些話題,楊忠明“滔滔不絕”,幾乎不給人插話的機會。

“年輕人,多幹些”

“腳杆跑細,心也操碎”,苗族小夥楊忠明:把家安到扶貧點

這位記性好又靠得住的小楊,唯獨對自己的事情有點“潦草”。

2018年2月,楊忠明與女友結婚成家。本是新婚燕爾,卻因為脫貧工作,婚假沒休完,他就匆匆返回到了工作崗位。妻子也受他影響,緊跟他的腳步到了九保,一方面方便照顧他,一方面也要為扶貧工作盡份力。

問到為什麼自己紮根九保,還把妻子也帶到九保、安家在九保,楊忠明給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回答:“因為老家昭通和九保之間來回需要三四天。回一趟家,路上花費的時間太長,這個時間,可以多看多幫幾戶老鄉了。”

2019年9月,他們的孩子也降生在了九保村。一家人正在為孩子起個小名,就收到了世博集團和村裡的鄉親們為孩子想好小名:小福娃。這個名字裡,“福”音同“扶”,既有孩子父母為之奮鬥的事業,也有大家對孩子福氣綿延的樸素期盼。楊忠明一家愉快地接受了這個飽含祝福的名字,每當有人問起孩子名字,他總是先說小名,再耐心又自豪地解釋由來。

2015年以來,世博集團累計選派了20多位駐村扶貧隊員到九保村。目前,在村裡駐紮的隊員共有5名。看著身邊有些隊員完成工作任務離開後,楊忠明也曾想過要不要離開,但他總用一個看起來很矛盾的理由來說服自己。他說,自己是“老人”,是名老扶貧隊員,熟悉情況,方便開展工作,能多堅持就多堅持一陣;他又說,自己是“年輕人”,年輕人多幹一些、苦一些,不怕。

“腳杆跑細,心也操碎”,苗族小夥楊忠明:把家安到扶貧點

楊忠明的扶貧工作,離不開一雙腳,跑農戶、跑市場、跑項目,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一份努力。正是這無數的腳印、無數的努力,才串聯起了農戶與市場,有效地推進了扶貧事業,讓九保村順利脫貧。

轉載自:雲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