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太快、萬億級大蛋糕來了 私募和投行機構都嗨了

2月份再融資新規落地,定增市場熱鬧起來,披露定增預案的公司和計劃募集金額都較去年大幅提升。私募基金積極佈局相關產品,15只私募定增產品成立並備案發行,超過去年一年的總和。

對於定增市場的投資機會,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八成的私募認為,新規之下,定增存在高折價套利機會;而另外的私募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資金湧入使得股價存在很大炒作成分,需謹慎參與。

再融資新規激發定增活力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今年以來共有378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定增預案;已完成募資的59家公司實際募資合計2067.59億元。參與認購的機構中不乏私募基金的身影,如世紀華通4月13日發佈定增公告顯示,高毅資產旗下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認購8108.1萬股,認購金額約9.3億元。另外,凱萊英的23億定增被高瓴資本包攬。

與此同時,私募基金正積極佈局定增產品。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5只私募定增產品發行成立,而去年全年僅有7只產品成立。今年發行備案的產品中大多集中在3月份,其中,杭州清哲投資發行了3只。目前,多隻定增產品處於募集期。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表示,正在發行一隻產品,未來準備擇機投資,同時積極研究通過融券或其他形式對沖套利策略。

和聚投資表示,一直關注定增市場的投資機會。2018年發行了獨立投資於限售股的專項產品,在一級半市場有比較豐富的投資經驗。考慮到當前定增市場的限售期特徵,在產品設計上做好了準備,有利於在下一個階段充分地參與。

遠策投資2015年便成立發行了兩隻定增策略相關產品。在自主發行類產品上預留了參與定增的權限,有一定存量規模。再融資放開以來暫未新發,未來更偏向於二級和一級半都可投的產品設計。

私募看好科技板塊

再融資新規落地後,上市公司定增熱情高漲。對於當前定增市場的投資機會,和聚投資認為,政策放鬆帶來β收益,同時,在貨幣寬鬆、監管政策放鬆背景下,疊加科技股自身的景氣週期,成長股將進入相對活躍的階段。預計今年的定增規模或創下歷史新高,且定增的整體折扣也會比原來更大。新規之下,龍頭公司將會受益,已經佔據一定優勢的上市公司將獲得更強勁的驅動力。

辜若飛在定增項目上看好基本面優秀且低估值的標的,另外傾向於國資背景和高新技術儲備的項目。“上市公司本身存在定增效應,因淨資本的增加而帶來淨利潤的增加是長期投資的核心邏輯。6個月定增主要看標的自身的增長情況,而投資18個月定增則側重於行業賽道。”

遠策投資表示,由於戰略投資者的要求較為嚴格,一般投資者以參與現金競價的6個月定增為主。6個月的鎖定期時長,接近二級投資的一般持股週期。雖然新規將底價降到八折,但在目前市場的波動水平下,折價不是穩定的收益來源,優質項目也較難以底價競得,套利策略失效,還是要將重點回歸於公司本身及募投方向、估值水平。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表示,定增市場的新變化,是政策導向與市場參與方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政策重心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疊加投資方參與定增趨於理性,定增市場所呈現的新變化或將延續。從行業方面來看,科技板塊的個股行情有望被激活,具備核心創新能力的上市公司中長期向好,優質消費和醫療行業也具有長期配置價值。

未來再融資市場長期向好

再融資新規落地後,市場熱情被激活,上市公司融資需求明顯增強。寶曉輝表示,項目折價率明顯下調,折價空間更大、鎖定期縮短以及發行條件放鬆對發行方和投資人來說是很大的利好,現在參與優質上市公司定增性價比較高。展望後市,再融資規則調整後,定增項目解禁日預期收益率仍有一定上行空間,定增投資有望再一次成為中長線權益投資者的配置品種。

遠策投資表示,新政迅速點燃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熱情,供給方面增長十分明確。但也觀察到,由於近期市場波動極大,投資者和發行方都在迴避市場急速下行的發行區間,實際發行案例有限,故較難全面估量需求方面的實際情況。同時,雖然部分優質項目參與意向者較多,競價激烈,但也有部分項目發行並不順利。

辜若飛指出,由於戰投認定條件較高,符合上市公司定增戰投標準的投資者減少,短期可能帶來定增市場熱度減退。長期來看,由於再融資新規放鬆明顯,疊加近期市場估值有所回落,價值愈發顯現等因素,再融資市場長期發展向好的趨勢未變。

定增融資規模激增

戰投新規難擋機構熱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莉

再融資新規落地後,定增市場異常火爆。今年以來,截至4月25日,定增項目披露預案數量同比大增350%,融資規模高達4400多億,僅4月以來就有超117家公司定增融資超1800多億。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戰投標準從嚴,折價空間小於市場預期,但各路機構參與定增的熱情依舊,短期參與定增的浮盈明顯。隨著套利資金、大宗交易資金等各路資金介入,博弈定增的難度也在增加,未來選好公司將成為機構投資定增的核心競爭力。

定增融資規模激增285%

再融資新規落地兩個多月,定增市場火爆迴歸。

Wind數據顯示,以“首次披露預案日”來看,截至4月25日,今年以來募集資金用於項目融資或補充流動資金的定增預案共有315家,較去年同期的70家,增幅高達350%。其中,在再融資新規(2月14日)以後發佈預案的,共有274家,佔比86%,僅4月以來,就有超117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定增預案,遠超去年同期數據。

從計劃募資規模來看,今年以來,定增預案中披露的募集資金合計4423.71億,較去年同期的1148.37億,激增285%,4月以來募集資金更是大增1800多億。這也意味著,再融資新規的政策刺激效果非常明顯,定增市場迎來井噴期。

據一家頭部券商投行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再融資新規落地,迅速激活了定增市場,數百家公司積極發佈定增方案或方案修改公告,頭部券商都非常重視未來的定增市場。“無論是承攬還是承做項目,以及後續業務的開展,相關定增業務重新活躍,帶動整個投行以及財富管理部門的業務量。”預計二季度定增市場規模和數量都會超過一季度,定增項目業務收入也將成為今年券商創收的主要來源。

安信證券指出,當前定增市場重新活躍,科技行業公司對再融資新規反應積極。短期來看,高折價率吸引了包括大股東、大股東關聯方、公募基金在內的眾多投資者。同時,項目融資和補充流動性成為定增的主要目的。併購定增有望再度崛起,迎來新的繁榮期。

資金積極入局定增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定增戰投標準突然調整,讓不少能夠參與的戰略投資者迅速減少,且定增參與的難度大大增加。不過,這項“補丁”政策依然難擋機構參與定增的熱情。

券商人士認為,戰投標準調整後,大量機構參與者或純財務投資的資金方無法成為戰略投資者參與鎖價定增,而詢價定增模式就成為主流,“預計6個月定增項目的量會大幅上升,同時也會增加參與定增投資套利的難度”。

不過,從目前定增市場看,政策收緊依然無法阻止機構參與定增的熱情。中國基金報記者從一位券商人士拿到的項目測算名單顯示,近期機構參與的定增競價,儘管報價和上市價格之間的折價空間不及此前預期,多數以89折或9折為主,機構依舊積極參與,項目募投的完成率非常高,速度也非常快。

上述頭部券商負責人指出:“儘管折扣的空間不大,但整體來看參與競價的機構非常多,而且能夠淘到很多不錯的優質項目,整體浮盈在10%至25%之間。未來定增市場規模放大,可能折價空間會進一步縮小,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此外,各路資金參與定增的積極性非常高。不少公私募機構積極上報定增產品,重點參與定增市場投資。從目前已經公佈上市公司預案中,也能夠看到很多公募基金公司專戶產品或資管計劃認購了定增項目份額。

據光大證券分析,現有政策下,參與定增市場的資金端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中,優先級資金進場動力明顯減弱,通道資金和配資變少,但部分大宗資金開始出現明顯進場的跡象,“這是因為定增項目目前的折價力度,相對大宗交易的折價力度更大,同時,短期套利資金也會加入進來,增加其他機構退出的難度”。

不過,也有投行人士分析,隨著折價力度的降低,未來定增收益還是來自選股,參與定增的機構不僅需要爭搶折價率更高的項目,也要引入投研機制挑選優質公司,二級市場表現出色,收益率才會更高,選股將成為機構提升定增投資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