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死了,41天后她的閨蜜具荷拉也死了,一個25歲,一個28歲。
宇芽全力掙扎和求救,最後還是被惡魔拖出了電梯,惡魔曾說:我從來不打女朋友。
遇見王瀝川,卻再也遇不見高以翔了。
曾經號稱拯救了銀河系的寇靜也沒能成功拯救自己的婚姻。
新聞、照片、視頻、採訪各類資訊不斷的刺激著全民的神經和大腦,抑鬱症、家暴、猝死、……這些原本離我們十萬八千里的陰暗,被集中推到了面前。在經過360度全方位細節深挖和縝密分析後,我們看見了更多的關聯訊息,一波又一波,生生不息。
於是,我們開始討論、想象、擔心,尚在搖擺的三觀裡又揉進了新的雜塵。要在一往無前中放慢腳步,名利必爭裡看淡一切,堅持到底下量力而行。
你瞧,有多難。人在江湖生不由己,成人的世界裡到處都是焦慮。
01
同事偏頭痛已經半年了,中間去看過好幾個科的醫生,吃了藥做了理療始終不見好。最近又拜訪了一位名醫,做了相關檢查後,醫生告訴她,焦慮症。發病原因,想太多。
在我們眼裡,這位同事條件中上,夫妻關係不錯,也沒有婆媳矛盾,大部分人的煩惱她都沒有,於是找個機會問她,你天天到底在想什麼?她的回答讓我吃驚又無奈。
老公常年出差,父位嚴重缺失,孩子的教育和起居全部都落在她一個身上。她總在想這樣的生活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沒有婆婆,上班時間孩子都交給親媽,除了睡覺和上班時間,三代人基本都在一起。育兒觀、消費觀的代溝一定不只是婆媳才有的矛盾。
工作相對穩定,但是哪個職場沒有幾個鬧心的領導和奇葩的同事呢?
一地雞毛的生活裡夾著著憤怒、無奈、難過等各種無法消化的情緒,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中都化成了焦慮。
同事才33歲,我好想告訴她,如果你不努力釋放焦慮,那你永遠找不到生活的出口。
但,焦慮是成年人的“劫”,要自己去悟,自己去渡。
02
通透的人能抽絲剝繭尋找樂,焦慮的人會深挖聯想創造苦。一句“我到底該怎麼辦”,把自己推進了生活的迷宮。
焦慮是什麼?
它是你不能全盤掌握的恐慌,是對自我價值的過分認可,也是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過度貪戀,以及一切不好事物的強行關聯。
焦慮的人一般喜歡把自己放在一個虛擬空間進行比較,而這個虛擬空間又是自己一手創造和不斷變化的。
虛擬的美好裡有別人家的老公、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房子和票子,還有無法企及的詩和遠方。強行關聯的壞中有打人的幼師、離婚的明星、下落不明的“梅姨”和神秘的幽門桿菌。
龐大的信息量和多渠道的快速傳播進一步催化了焦慮,總之一句話,知道越多,焦慮越多。
黃磊在《嚮往的生活裡》就提起過,過去有人議論你,不過是街頭巷尾那3、5個人,你不知道也不在乎。但是有了網絡,別人怎麼評價你,你立馬就知道了,你也被影響了,其實說來說去的還是那3、5個人,只不過換了議論的陣地,不必在意。
所以,不管是誰,你要化解的一定是你對事物本身的態度,而忽略事物存在的方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3
子女教育、家庭關係、職場危機被稱為年輕人的三大焦慮源,而子女教育作為絕大多數家庭正在經歷和將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無可厚非的獲得了我們更多的關注。
子女教育的焦慮一方面來源於我們剛好趕上整個社會對育兒理念的空前關注和巨大變革,幾千年關於“尊師重教”“父為子綱”的中國文化正在被多角度的分析和改寫,父母、老師的絕對權威受到了各種質疑,各路研究者都在以“孩子”為中心進行教育上研究、探討。
不管角度和方法怎麼變革,始終無法動搖父母“培優秀孩子”的核心宗旨。但是社會、家庭的全面關注又讓“優秀”被重新定義。孝順、成績好、聽話這些在過去只需單一條件就能被列為優秀的品質,現在正在被多元化、複雜化。
大部分父母自己都無法清晰的定義“優秀孩子”,所以,只能不斷為優秀加碼。 除了基礎的學科外,要有特長的培養,要上的了廳堂-----展示自己,也要下得了廚房-----動手能力。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那麼渴望子女成功?
因為從小接受打怪升級教育的成長起來的這代人把變得強大當成唯一該走的路。優秀的父母把優秀的子女作為自己優秀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平庸的父母,在事業無望,發財無門的時候,把子女看成唯一可能翻盤的機會。所以,於情於理,父母都覺得子女必須優秀。
孩子像幼苗一樣被我們以愛之名灌注,守樹人不斷的根據外界訊息和自我創造加以養護,小樹既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生長,也不能選擇默默無聞,幼苗大概率會長成“不快樂的小樹”。
問起周邊父母對孩子的期許,都會說,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樂,不停滲透著焦慮的父母說希望孩子快樂就好像每頓酒足飯飽之後說我希望能快瘦下來一樣痴人說夢。
04
那是不是我們選擇不聽、不看、不接受訊息,我們就能遠離焦慮?當然不是,焦慮的核心根本是想太多。
如何控制想太多?
原湯化原食,以想化想,用更通透,更明白的想來代替胡亂的想。
首先,想明白過的幸福快樂的前提是活的輕鬆,我們無法改變外界環境,家就成了我們最後的港灣和力量。溫暖又有趣的家庭環境是緩解一切焦慮的根源,也是我們一往無前最大的力量。
其次,想明白一切美好事物的獲取都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學習和教育。坦然地接受過程中的波折和低谷,也要學會享受過程中的小高潮和美好,不要讓結果成為唯一追逐的目標。
還有,不要讓焦慮永遠停留在焦慮本身,問題徘徊在想象和討論階段。雖然嘗試各種方法,卻又從不堅持到底。我們需要的是在初期根據自身情況做好細緻的分析和策劃,然後不被任何外界因素所動搖地堅持下去並淡化對結果的期待,
事實證明,行動起來是緩解焦慮的最有效手段。不要奢望短暫的優秀和一時的運氣能護你一生的周全。每個人的護身符永遠只有優秀的品質和持續的學習力這兩樣。
願我們每個人都活的瀟灑無比,笑得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