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汉技术2020年一季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鼎汉技术(300011)2020年一季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回顾和展望

报告期内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具体因素

1.行业概况

2020年,国家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0年目标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左右。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铁路投资任务,确保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在铁路节能减排方面,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控制在4.47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以内,较“十二五”末下降5%。截至本报告期末,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统计,江苏、山西、福建、江西、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天津等省份及石家庄、深圳等城市陆续公布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其中包含新建、续建(含更新改造)的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共计151个。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方向,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公司聚焦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打造轨道交通行业最值得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为愿景,紧紧围绕“地面到车辆、增量到存量、走向国际化”的战略发展目标,积极跟随行业变革趋势,持续保持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获得客户信赖并在更大范围获得应用,推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2.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突发冲击,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中下游复工速度不一,公司部分原料采购受阻,产品发货进度较上年同期出现延迟,导致报告期销售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报告期内完成营业收入19,542.0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77%,完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6.2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2.92%。未来,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董事会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

为降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冲击,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抗疫情、稳增长政策,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国家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公司管理层将在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各项经营安排,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生产经营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努力降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全体将紧随国家政策引导,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努力完成董事会年初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待执行订单为21.11亿,为后续业绩实现提供充足的支撑。

重大已签订单及进展情况。

2019年,公司成功中标“北京市轨道交通19号线一期工程站台门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38,353,032元。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与客户完成合同签订,该项目现在处于设计联络阶段。后续公司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客户要货需求,积极有序实施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前5大供应商的变化情况及影响。

公司对单一供应商不存在过度依赖性,前5大供应商在报告期内的变化为正常经营变化,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前5大客户的变化情况及影响。

公司对单一客户不存在过度依赖性,前5大客户在报告期内的变化为正常经营变化,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年度经营计划在报告期内的执行情况。

报告期内,疫情爆发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面对突发疫情,公司快速成立疫情防控应急小组,统一领导及协助各下属公司做好防疫工作。在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各子公司于2月份陆续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间,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中下游复工速度不一,公司部分原料采购受阻,产品发货进度较上年同期出现延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能已基本恢复,目前已根据客户要货需求积极组织各项生产、交付工作。

2020年初,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制定了积极的年度经营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至各个业务板块及全体员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管理、强化质量、降费增效,全面梳理市场拓展策略及落地规划,并时刻根据疫情发展变化,积极调整各项经营安排,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及公司稳定运营。报告期内经营计划未发生重大变化。

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风险因素、公司经营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变化带来的增长风险

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产业规模、发展速度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政策密切相关。当宏观经济波动、轨道交通产业投资规模下降或政策转向,将对公司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造成诸多不利影响,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第一,密切关注轨道交通行业政策变化。公司将提早布局、积极应对,努力将行业政策转向等因素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第二,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公司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逐步优化业务条线,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创造多极利润增长点。第三,加强内部管理。公司持续推动内部管理升级,紧抓降费增效,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2、集团化整合、核心人才流失带来的管理风险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并驱方式,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国内外子公司的产业集团。集团化运作方式对公司内部文化

融合、资源整合、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如果公司集团化管控能力薄弱,集团管理体系调整滞后,无法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变化,不能持续吸引和培养更加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则会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根据集团化发展要求,公司成立了“鼎汉集团”作为管理平台,自上而下推动平台化管理。第一、打破各业务板块信息壁垒,实现业务资源共享,降低协作成本,推进各业务公司的有效整合,努力提升整体效率;第二,推动集团化内部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起与集团规模相适应的管控机制,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公司运营顺畅;第三,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政策,配合股权激励计划,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3、竞争加剧、毛利率降低的风险

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个阶段的竞争策略、价格策略、毛利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未来,随着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传统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趋于饱和,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销售价格下降、毛利率降低的风险。

应对措施:第一,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改变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大高毛利、自主研发产品及服务业务比重,积极引导行业技术变革,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与竞争优势。第二,严格控制成本。公司将逐步加强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推动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公司毛利率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

4、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随着公司收入规模和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长,保证充足的流动性已成为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主要客户是车辆主机厂、各铁路路局、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等,历史上较少发生坏账损失。未来,公司应收账款数额的不断增加、客户结构及账龄结构改变,可能造成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效率降低,造成流动性风险和坏账损失。

应对措施:第一,明确责任,加强回款考核。公司将应收账款回款纳入市场人员业绩考核范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回款管理,重点加强大额超长期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制定逐笔回款策略并积极跟踪落实,持续改善公司现金流情况,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第二,审慎决策新业务,强调流动性。公司审慎决策开发新业务,重视合作伙伴和客户信用状况,将新业务的运营指标纳入决策范围,防范新业务给公司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5、国际化发展的风险

2017年,公司收购了德国子公司Dinghan SMART。未来,公司计划将利用Dinghan SMART作为海外业务窗口,积极拓展海外业务。Dinghan SMART公司的主要资产和日常经营管理均在德国,在法律法规、会计税收制度、商业惯例、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可能因对国际规则不了解、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第一,充分调研,谨慎投资,向优秀国际化企业学习,不盲目“走出去”;第二,逐步构建适应集团化经营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提升集团管理能力,完善投后管理机制,实时跟踪境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及所在行业的变化趋势,给予充足的资源共享和投入保障;第三,积极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加强对国际规则、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公司海外业务水平。

6、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经营风险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故发生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冲击。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扩散,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普通民众生命财产受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被迫中断,资本市场及衍生品市场剧烈波动,全球经济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第一,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密切关注国内外各地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多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评估突发事件发展阶段、影响范围、严重程度,重点关注突发事件对公司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供应等环节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二,对突发事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原材料储备,在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有序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