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一實驗室可實現茶葉原產地識別

黃山市一實驗室可實現茶葉原產地識別

4月28日,據黃山海關召開的“茶葉原產地識別技術成功研發”現場新聞發佈會獲悉,國家茶葉及農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黃山)(以下簡稱“實驗室”)成功研發太平猴魁的原產地識別技術。

黃山海關負責人介紹,實驗室以太平猴魁為實驗對象,從太平猴魁茶葉的核心與非核心產區採集了120個茶葉樣品,作為樣品庫建立識別模型。通過近紅外光譜法結合數據模型,能在一個小時之內實現一般精度(75%)的快速產區識別;通過礦物元素測定能在兩個工作日內實現高精度(96%)的產區識別。

原產地識別技術的研發,能對太平猴魁產地產區進行有效識別和判定,這項技術具有可複製性,不僅可應用於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六安瓜片等安徽名優茶,也可以推廣到霍山石斛、九華黃精等安徽名優特農產品,甚至可以逐步推廣至全國,為各種名優特產品打上“貨真價實”的原產地標籤,在維護好現有品牌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

該實驗室由黃山海關管理,場地6363平米,設備原資產超4000萬元,檢測對象包括“茶葉、土壤、水質、食品、水果蔬菜、飲用天然礦泉水、蜂產品”等17個領域,認可項目涵蓋農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添加劑、茶葉理化成分等853項,涉及131個標準。

近年來,實驗室致力於促進地方茶產業發展,研發了快速預測茶葉中蔗糖含量技術,免費為茶企提供檢測服務;完成了茶葉中農藥殘留的最大殘留量的風險評估,助力出口茶企打破貿易壁壘;建立了黃山綠茶TQS與近紅外光譜的對應關係模型、茶葉品質和產地的數據庫,可對茶葉品質進行檢測鑑定;開展茶園質量安全普查,繪製茶葉農殘地圖;為茶葉等農產品產地溯源和品質鑑定提供技術支持。

另瞭解,近年來通過實驗室檢測,黃山市2018年出口茶葉5.6萬噸,貨值2.3億美元。2019年出口茶葉5.8萬噸,貨值2.4億美元。2020年1-3月出口茶葉1.19萬噸,貨值4857.2萬美元。(晏紫)

來源:人民網安徽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