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方法

1.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文言文斷句方法

例如《塞翁失馬》

講述“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馬、得馬和兒子墮馬的事。 告訴人們不要孤立地、靜止地看待“得”與“失”,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道理。可以抓住“失馬——得馬——墮馬”這一發展過程,抓住人們的看法和“塞翁”的態度,去逐層、逐句點斷。

2.緊緊抓住“曰”、“雲”、“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遇到“曰”“雲”“言”等字,我們很容易根據上下文判斷出說話人以及所說的內容。

例如《塞翁失馬》中多次出現的“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此何遽不為禍乎”,可以幫助我們斷句。

3.常用虛詞是標誌,更有規律供參看。

①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獨立嘆詞,如“嗟夫、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

②句末語氣詞“也、矣、哉、乎、焉、兮、耳”等後可斷句;

③句首的關聯詞語,例如“是故”“無論”“至若”“是以”“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④句首時間詞 “頃之”“ 已而”“俄而”等後面,也可斷句。

文言文斷句方法

4.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餘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

“得無……乎”(得無異乎?)

5.排比對偶與反覆,修辭提供好條件;類似詞句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例如《塞翁失馬》中的“其父曰此何遽不為……乎”反覆出現了三次,對我們理解內容和斷開文句都有很大的幫助。

又如《愚公移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類似詞句要斷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