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觀察我見的落處

尋找自己的我見落處,可以從自己的貪求上來觀察,需求過多即為貪,不合理的需求即為貪,不應該求而求,即為貪。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求呢?因為心中有我,見色身為我,見受陰為我,見想陰為我,見行陰為我,於是為了五陰而去貪求。若心中無我,就會少欲知足,適可而止,不會過多的尋覓和求取,更不會用不如法的手段用不合理的方式,甚至用損人的方式去求取自身的利益。

心中無我的人,不會費心思去求取,隨緣而活,更不會不擇手段的求取。無我的人做事都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來處理問題,考慮他人的利益,照顧他人的感受。但是這種照顧不一定是順從他人的無理需求,而是為他人長遠和究竟的利益為出發點,其用心和行為不一定會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

心中有我的人,我見重的人,我執也必然重,為人處事都是從自心為出發點,以自我為重,以自己觀點看法為準,不徵求他人的意見和看法,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往往是按照自己的習氣做完再說,先斬後奏,不管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若果他人不順從自己,就會氣急敗壞,採取報復手段,以奪回自我利益,平心中的怨氣,不計後果。這樣的話,在與自他爭鬥過程中,自己每勝利一次,無我修證的路上就會倒退一步,往生死苦的坑裡就進了一步,今世後世的苦難就會加重一些。

善於觀察,在修行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善觀察就會權衡出一切事情當中真正的利弊得失,長遠利益永遠重要於現前的利益,長期效應遠遠大於短期效應。我見重的人目光短淺,往往只看到眼前一點點,被眼前的極小利益矇蔽了雙眼,這就是所謂的業障。

什麼叫作業障?往世的無明業因,增加了自己的我見我執,障礙了智慧的生髮,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不知道何為自己的真實利益,把無益之事當作極大的利益去求取,結果背道而馳,得不償失。

眾生都覺得無明這一用語比較含蓄,愚痴這用語比較粗俗,其實兩個詞語都是一個含義,佛陀就是用愚痴這個詞語來概括眾生的心性,這已經很含蓄了。佛陀有時候也會對弟子們吼一句:咄!痴人!其實不管用什麼語言,都不能把眾生的痴和蠢表達盡致,說什麼都不解勁,說什麼眾生都無動於衷,只好無語。即使用須彌山當撬棍,都撬不動眾生心中的痴、愚、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