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爸爸,這裡還沒開門”。

“是啊,這些商店一般都是早上十點才會開門營業的。”

早上走路送元寶去幼兒園,路過街邊的理髮店,元寶停下來,指著理髮店的店門,跟我有了上述對白。

不過,當時我並沒有對他的表現有太多的在意,以為孩子只是一時興起的反應。

下午我去接他元寶放學回家,再次路過這家理髮店的時候,小傢伙拉著我的手朝店裡走,邊走邊說:“爸爸,開門了,我要去理髮,媽媽說天太熱了,我頭髮長了。”

我當時一下明白了為什麼早上他要特別指著這家店沒開門而不是其他店,原來是昨晚媽媽特意交代元寶第二天要完成的事, 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一直記得今天要把頭髮理了。

進入理髮店,小傢伙用稚嫩的聲音跟店員說“我要理髮”,然後由著店員小姐姐牽著他的手,走到洗頭的地方,等姐姐抱上去洗頭,這一套流程輕車熟路般流暢,雖然以前帶孩子來理過兩次發,不過,孩子的記憶力確實令人稱奇。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要相信孩子,解放孩子,追隨孩子。”這其中,把“相信孩子”放在了第一位,相信孩子的好奇心,相信孩子的創造力,相信孩子的學習力,相信孩子的記憶力,相信孩子的責任心,這一些,歸納到一起,是我們作為家長和成年人,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堅信孩子一定“行”。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雖然我們總是強調要信任孩子,要給孩子時間,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內在潛力,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總是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做法,破壞孩子的學習機會,給孩子傳遞著不信任的態度。

常見有哪些不信任孩子的做法?

一、吃飯追著孩子喂

小區裡的琪琪媽媽最頭疼的事就是喂琪琪吃飯了,琪琪經常吃一口換一個地方,大人則跟在孩子後面不停的追,瞅著機會就給孩子喂上一口,以保證孩子能夠吃飽,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家庭中都是存在的。

其實,自主吃飯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孩子鍛鍊自理能力、提升自信心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長期給孩子餵飯,不僅會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還剝奪了孩子學習、探索的機會和慾望,久而久之,吃飯變成了家長做主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吃飯的動力。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家長認為孩子沒有自主吃飯的意願、吃不好,吃不飽,因為擔心和不信任,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導致孩子本身應有的功能逐步退化,自主發展和與生俱來的學習、探索的意願被家長給遏制了。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二、一直陪著孩子玩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自己玩了,天天粘著我,讓我陪著玩,哪像我們小的時候,也沒什麼玩具,十幾個孩子成堆的在外面瘋,隨便玩什麼,都很開心,也不知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最近,妞妞的媽媽在跟我聊天的時候,抱怨孩子太黏人了。其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一方面確實因為有一部分父母陪伴孩子時間太少、質量太低,孩子的心理營養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導致孩子在跟父母相處的時候表現的異常粘人。另一方面來看,很多家長在注重陪伴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問題,讓孩子獨立玩耍的能力也是需要進行培養的,並不是與生俱來、一蹴而就的。

如果孩子一直受到比較充分的關注和陪伴,從來沒有機會體驗過獨處和獨自玩耍,你想讓孩子突然變得能夠完全獨立,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孩子從來沒有體驗和適應過這樣的狀態。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三、生活小事由父母代勞

我每天送元寶去幼兒園的時候,經常看見一些家長幫孩子換鞋子,除了因為趕著上班的原因外,很多家長其實是缺乏對孩子的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慢悠悠、不緊不慢地動作,東張西望不專心換鞋的情景,很容易著急上火,即便是不趕時間上班的老人家也往往喜歡越俎代庖替孩子換鞋子,以至於元寶經常會停下來,好奇的看著這些小朋友,就差問我為什麼不幫他換鞋了。

很多家長習慣於在生活中替孩子換衣服,替孩子背書包、替孩子擰水瓶蓋,總認為孩子還小,這些不會做,難度太大了,效率太慢了。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做法,剝奪了孩子最寶貴的鍛鍊、學習的機會,其所,作為家長,我們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給孩子足夠的耐心。

對於這種情況,我一直都是讓自己耐心等待元寶換鞋,給他足夠的時間和指導,時間最久的一次,我等了他足足15分鐘,旁邊走了一拔又一拔的家長,甚至有些老人對我的行為很不理解。不過,等待就會有收穫,孩子現在不到三歲,前兩天跟我說,爸爸,我自己上樓就可以了,你不用上去了,聽到這句話,我覺得我前面給孩子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不信任孩子,傷害的可不僅僅是孩子

追著孩子餵飯,幫孩子穿衣穿鞋,幫孩子代勞各種事務,這些在很多家長眼中看起來的小事,日積月累,卻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習慣培養、價值觀的形成、甚至人生的發展帶來難以預估的負面影響。

從很多案例中不難看出,不被信任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以下這些問題。

一、自理能力和獨立性較差

我女兒學校就有這麼一個小女孩,雖然一直在父母身邊,但是孩子從小主要是老人照顧,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動手,一直是老人餵飯給孩子吃,父母不怎麼管孩子,老人則對孩子寵溺的很厲害。上幼兒園期間,因為在幼兒園的時候中午不肯自己吃飯,只好中午接回家吃飯,到了小學一年級之後,這個問題更嚴重了,中午在學校不吃飯,不會用筷子和勺子,而且衣服髒了、汗溼了,也不會自己換衣服,全都要等著大人來幫她弄,只好老人每天中午接回去吃飯,下午再送回學校,據說現在孩子父母為了糾正孩子的習慣已經絞盡腦汁了,把老人送回老家了,但是孩子的習慣已經養成了,付出的努力收效甚微。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二、性格怪異,缺乏協作精神

孩子需要關愛、信任和放手,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的能力抱著懷疑的態度,不信任孩子的品行、能力,對孩子總是進行否定,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人格出現扭曲,脾氣怪異,不少孩子出現不願意交朋友,不協作、不配合的問題。

我的一位表哥就是這樣的情況,從小父母對他要求很嚴格、很苛刻,而且總是強行將意願要求強加在他的身上,一旦表現不如預期,就很容易遭受到他媽媽的批評和嘲諷,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初中之後,原本成績不錯的表哥開始學壞,打架、逃學,一路走向歧途,後來因為犯了罪,坐了兩次牢。

三、自信心不足,容易自卑

長期不被信任的孩子,很難有自信心可言,因為不論你怎麼努力、怎麼嘗試,你最信任的父母總是認為你做不好、你是錯的,這種被否定的打擊,會導致孩子的自信心嚴重不足,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和勇氣。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這些做法才是對孩子傳遞信任的正確方式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這是一個即大又小的問題。

說它大,是要看父母能否做到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能無條件地先從孩子的立場出發,去看待事物發展的前因後果,去聽聽孩子的心裡話。

說它小,則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能否放開緊抓著孩子的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嘗試,哪怕是犯點錯,你再去幫孩子收拾殘局都不遲,給孩子試錯的機會,非常重要。

在我看來,以下這三個方法,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學著對孩子裝點傻

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生活裡,只要孩子開始嘗試做一件新的事情,我們可以讓他先自己做一個計劃,而不是立即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去年暑假,我家大寶提出要去南京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雖然我們知道夏日的南京是個不折不扣的火爐,但是,我們並沒有阻止孩子的想法,只是告訴孩子,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排行程,就由你負責制定一個旅行計劃吧。

然後,我們只告訴了孩子,我們能夠有多少天假期,預計是哪個時間段,剩下的就讓她自己去安排,制定一個計劃,怎樣去、住哪裡、參觀哪些人文景點,以及趁機可以拜訪哪些親朋好友。

雖然有點難度,不過姑娘還是很開心的接受了這個任務,結果孩子給出的安排基本不靠譜。比如,她安排上午去中山陵,下午去江蘇省博物館,結果早上一早去了中山陵,發現好大啊,從地鐵出來以後,沒有乘坐觀光遊覽車,想著走兩步就可以了,結果帶著二寶,我和寶媽輪流抱,用了兩個小時才走到正門口,中山陵景區很大,最終下午參觀博物館的計劃泡湯了,大寶也覺得有點意外和沮喪。

有了第一天的遭遇,回到酒店後,大寶開始上網看攻略,徵求了我們的意見之後,調整後面幾天的遊覽行程。雖然我和寶媽很累,但是很開心,因為我們想讓她知道,我們信任她,同時也讓她知道自己安排的不合理的地方在哪裡。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二、學著對孩子裝點笨

家長們可以充分利用餐桌時間來分享每個家庭成員一天中的表現,就拿我家大寶來說,每天回來會講一下課堂上的趣事,她有時會帶回一些難題回來,問我們怎麼解,我和寶媽每次都裝做思考一番,然後問她奧數的思維這道題該怎麼解,孩子會很得意的在白板上寫下解題,我每次都若有所思的點頭,然後再講一下我的一些解法思路,孩子雖然還未領會,但這樣的互相學習和交流是產生雙方信任的“催化劑”,孩子信任父母了就會與父母談心裡話,當然,父母對孩子瞭解的越多,對他們的信任度也就越大。

三、學著對孩子裝慢點

父母凡事都自己包攬起來,就標誌著對孩子不放心,父母可以慢一拍,慢慢地讓自己習慣給孩子多點兒自主的空間。

“元寶,快來幫媽媽裝一下垃圾袋,袋子粘住了打不開”,“元寶,手抽和廁所的紙巾用完了,媽媽在洗碗,你幫忙拿一個新的出來吧”,最近,遇到這種元寶可以力所能及的事,寶媽都會讓元寶幫忙做一下,比如,洗沙發坐墊,雖然明知道孩子洗不乾淨,寶媽也會拉著他在衛生間裡刷洗,孩子很樂意幫手,雖然孩子沒洗乾淨,但是完全可以通過事後,孩子不在跟前了,家長再做一遍清洗。

還在追著孩子餵飯?信任孩子很關鍵!三個方法重建親子信任關係


說在最後的話:我們需要明白,父母對孩子信任度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能力大小。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就如同相信孩子自身抵抗力不是靠抗生素喂出來的。我們對孩子有信心,他們對我們也會有信心。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孩子的天賦需要激活,家長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相信他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