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丨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破暑黄梅雨,清神白乳茶。
万缘俱不到,物外野僧家。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一席茶烟,半日清闲~

烧水、投茶、注水、出汤、斟茶。

举杯啜饮,茶氲香似梦,醇厚韵无涯。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冲一泡好茶,感受茶汤喝到嘴中,唇齿间充盈着鲜爽甘甜的滋味,旋即,便从喉咙涌起丝丝缕缕的回甘,气清甘爽,甜润解腻。

一盏清茶,便可使往日的浮躁、喧嚣,在顷刻间,皆于烟雾间隐去,无琐碎事扰心,无繁杂声入耳,提神解乏,安神慰心。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人行草木间,会喝茶,爱喝茶是一种清福。

真正好的茶,偶有平淡,苦涩亦是难免。苦涩感本是茶叶的本味,在苦涩味淡下去后,更漫长的是甜而不腻、浸润心田的甘甜。人,若是真真确确懂得了茶的滋味,那他也就懂得了人生的滋味。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我们喝白茶的时候,感触最深就是『甜』,或甘甜、或鲜甜、或甘醇,各种『甜』皆可从不同等级的白茶中体验到。有不少茶友在评价一款茶好喝时,总会以『回甘好』来赞美。但,实际上,他们对白茶的『回甜』与『回甘』概念是模糊的。

那么,福鼎白茶的“回甘”与“回甜”究竟有什么不同?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茶的『回甜』是什么?

甜味,是人类对味道的一种感知,这是一种基本味觉。通俗的来说,是人的舌头品尝东西所产生的像糖或蜜的滋味。在全球众多文化中,甜味都象征着美好的感觉,这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味感。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茶中的甜味,是白茶本身就带有的一种味感。新白茶具有“甘、清、甜、冽”滋味;老白茶具有“醇、润、甜、正”滋味;白毫银针鲜甜;白牡丹鲜甜;寿眉醇甜。每一款茶受其不同的等级、年份的影响,会冲泡出不同的滋味,不同的甜味,这些“甜”浓郁而又热烈,沁人心脾。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茶的『回甜』主要来自哪里?

茶叶中甜味物质的存在是茶汤回甜的由来。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少人工干预,不炒不揉,自然萎凋,会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如以游离态存在于茶叶中的单糖和低聚糖、带甜味的氨基酸、儿茶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为主。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些丰富的内含物质是构成白茶的多层次口感的重要原因,白茶中的氨基酸、多糖类物质在经过沸水冲泡后,会融入茶汤当中,形成甜味,接着与人的味蕾接触,从而感受到甜味。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01 白茶中的氨基酸

白茶中的氨基酸含量约2.6%-4.5%,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味感,甜度强,它是构成白茶滋味、香气的主要物质之一。

白茶鲜叶中的氨基酸含量会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温度越低,越是可以促进氨基酸物质的积累。另外,在白茶在自然萎凋的过程中,鲜叶缓慢走水,茶叶中的蛋白质被活性酶水解,会生成具有甜味、鲜味的氨基酸物质。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02 白茶中的糖类物质

白茶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由单糖与多糖两种构成。

单糖:形成白茶汤的甘甜滋味。

多糖:形成白茶汤的粘稠感,稠滑度。

这两种物质是构成白茶茶汤滋味和醇厚稠滑汤感的重要物质。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可溶性糖是在白茶的自然萎凋初期,是处于动态平衡变化状态内的。可溶性糖在萎凋前期,会因为水解而生成,又会在氧化喝转化中消耗掉。使得在萎凋前期,白茶中的可溶性糖的数量是处于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一直到萎凋后期,才会慢慢的有所积累。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03 白茶中的矿物质元素

陆羽在《茶经》里提:“上者生烂石 中者生砾壤 下者生黄土”。其中“烂石”意指为茶树的生长环节——高山荒野环境

高山茶园,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高山白茶,受其“基因优势”影响,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微量矿物质,使得香气更高扬馥郁,口感更清甜适口。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茶的『回甘』是什么?

回甘,是由苦涩味与甜味共同形成的。举例而言,当你喝到一款茶时,茶汤入口后,舌面、舌根会泛起淡淡的苦涩味(主要是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物质引起的),茶汤过喉片刻,口腔内的苦涩感便会化开,慢慢泛起甜感,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总结的来说:入口微苦,回味清甜。这种感受是区别于回甜的。

好茶回甘绵长、数小时内仍然齿颊生香,令人大呼美妙!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茶的『回甘』主要来自哪里?

白茶中内含物质含量的高低决定着白茶回甘是否持久。总得来说,白茶的回甘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

《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说到: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蛋白质结合会导致涩感转化,在口腔内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使得口腔局部肌肉收缩,而形成涩感。当这层不透水的膜破裂后,局部的肌肉便会恢复正常,从而产生回甘生津感。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另外,我们在喝茶时,茶汤入喉后,茶的收敛性与刺激性会慢慢收缩,在喉咙处分泌出霉素,再与人体的唾液结合,分解茶汤中的麦芽糖,从而产生明显的回甘。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另一方面,在普洱茶圈,对于回甘还有一种说法是:“对比效应”。即,当你吃过苦瓜后,尽管是喝白水也会感觉到甜度,茶叶中的咖啡碱等苦味物质与甜味物质形成对比效应,使得这种“回甘”感显得更为强烈。但白茶内含氨基酸、糖类物质含量比重高,新茶口感鲜爽,老白茶口感醇厚,不存在很强烈的“对比效应”。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茶的『回甜』与『回甘』不是一回事!

综上所述,白茶中的『甜』可以归纳为:回甜,是物理作用回甘,是化学作用

回甘有强有弱,回甘强则优之。茶的回甘强度和持久性,是判断好茶的标准之一,但也不是唯一标准。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也有不少茶品,不论是在香气还是口感,都十分优秀,唯独在回甘上不足,回甘时间短,基本上茶汤一入口,还没来得及回味便没有回甘了,这样的茶品,喝起来总觉得缺点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才会给人以醇厚之感。

茶中的“回甜”与“回甘”你是怎么理解的?

百匠团队,专注福鼎白茶的核心山场纯料,严格把关选料标准,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拒绝过度加工。好的茶青原料,经久陈放后,余香绕梁,甜润于心,生津回甘更是回味悠长~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