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它是座小禮拜堂,從1998年開始設計,歷經數年,在2007年落成獻堂。

文章來源:建築志
ID:jianzhuzhi
作者: ZYAN
編輯:捌條

在德國科隆南部小鎮梅謝尼希Mechernich

廣袤的農田之中

有一座孤立於天地、鄉野之間的小建築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去到這裡人們必須要穿越稻田步行1.3公里

大約15-20分鐘

一路上

你將會注視著它

由遠及近

最終在稻田緩坡的頂部與它相遇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Aldo Amoretti

它是座小禮拜堂

從1998年開始設計,在2007年落成獻堂

設計費據說只是聊表心意

建造由建築師+當地許多村民合力完成

它得以落成受到了很多人的無私幫助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疑惑

這個偏遠鄉下的小建築有什麼值得一說的麼

別急,慢慢來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首先,它由112根松木樁扎綁在一起作為框架

然後將河沙構成的混凝土以當地的傳統方式澆築在外

每天半米

澆築了24天

也就有了24層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Samuel Ludwig

隨後一把大火被點燃在木樁內

斷斷續續燃燒了3個星期後

所有木樁都被燒燬

作為“模板”的它們

留下了一個擁有112道豎狀紋理的空腔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michelelichte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Aldo Amoretti

一個浴火重生的內部空間

誕生了

它也有了一個外號

“火燒小教堂”

細細去聞牆壁上還留著火燒過後的松木味道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建造它

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過程

建築師認為

與身為信徒的村民們一起參與建造過程

是一種親身奉獻和修行的勞動

是一個具備宗教意義且十分重要的過程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Peter Zumthor

它的名字叫做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

翻譯過來就是克勞斯兄弟田野禮拜堂

設計並參與建造它的人

是彼得·卒姆託

2009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當地的一對農民夫婦找到了卒姆託

並請他完成這個項目

用以獻給克勞斯兄弟

以感恩他所帶來的庇護與恩賜

作為瑞士人的卒姆託對克勞斯兄弟也十分崇敬

所以才會只收少量的設計費而接下這個鄉村小項目

克勞斯兄弟(Bruder Klaus)是15世紀的一位聖徒,出身農民,後在50歲時進入山谷成為隱士,他尤其受瑞士和南德人尊重,因為他在瑞士聯邦過程中對敦促和平做出傑出貢獻、避免內戰,被認為是守護人一般的存在。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j.i.m.q.n.a.n

在這個建築樸素粗獷的外表下

有的不僅是“一把火燒出的教堂”的精彩故事

還有一個令人感嘆、動容的內部空間

無數人遠道而來只為看它

參觀者們這樣評價它

“可能是二十一世紀宗教建築史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現在,你有興趣繼續瞭解它了麼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Samuel Ludwig

浴火淬鍊

滿天繁星

禮拜堂的內部是一個令人瞠目的空間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_carolaudia

卒姆託刻意把這個空間做小

在上方留有一個水滴狀的開口天窗

自然光、雨雪、風、鳥叫、蟲鳴….

都可以通過它與建築內部互聯起來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ahmiich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對應天窗的地面也經過設計

可以將滴落進來的雨雪匯聚在一片區域

在地上也形成一片水滴狀的積水

上下呼應

與自然對話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整個內部空間彷彿一個小小的山洞

幽暗且寂靜

除了自天窗傾瀉而下的自然光

與昏黃的燭光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pe_ter_photographie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Aldo Amoretti

上百根木樁的殘痕和數百個孔洞+玻璃球

讓這裡有了滿天繁星般的內視效果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corpusspatium

穿透牆體的鋼管從外部引進光線

定製的玻璃球被鑲嵌在內部的一端

光線就通過這樣折射出了滿壁的晶瑩閃爍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吾理想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arcdogcom

因火燒而燻黑的粗糲內壁

將這點點星光映襯的十分驚喜

據說這個效果是參考了克勞斯兄弟在子宮中的視野

燒溶的鋅流動凝固形成了禮拜堂的地面

自然無修整的紋理刻畫著它的樸素與純粹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牆壁上的六輻輪子

是來自克勞斯兄弟隱居處的一個冥想標誌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Samuel Ludwig

代表著克勞斯兄弟的粗筆觸雕塑

與來這裡的人們一同仰望著天窗與星空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吾理想

在禮拜堂狹小幽閉的空間內

人們不得不感受著一種沉悶與壓抑身心的靜謐

這種靜甚至會讓人不敢放肆呼吸

沒有管道、流動水、電力… …和一切嘈雜

這裡有的只是炭燒後的混凝土和鉛製地面

天光、燭暈與繁星

你可能會前所未有的因為這種靜而不知所措

同時也能凝神去跟自己內心交流

跟這座建築、跟自然、跟神明交流……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anaskobe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神聖、寧靜

這就是這個空間所帶給人們的氛圍感

一種難得的感動或是震撼會由心而生

在卒姆託的眼中

這裡是一個情感的空間

它有著不言而喻的功能與寓意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Aldo Amoretti

禮拜堂內外兩個截然不同世界

被一道沉重的不鏽鋼大門所攔截

這個連門把手都被卒姆託精心設計的大門同樣值得細細品味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Thomas Mayer

等腰三角形的門

用它的幾何美感和光滑精緻的材質

向人們展示著它作為一個現代建築的設定

在與粗糲的內外牆形成強烈對比的同時

又與內部的三角形空間形態呼應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卒姆託以“土、水、氣、火”四元素出發來設計它

然而這個空間

卻讓人們體會到了

金、木、水、火、土、空氣

都在這裡會聚並展現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設計草圖

在許多去過這裡的人們留下的評論中

都會感嘆到

這是個讓人覺得流連忘返的地方

甚至會在離開時幾步一回頭的捨不得告別

卒姆託也說自己收到過許多反饋

“大家來到這座禮拜堂,深受感動。我收到各式各樣的人送我詩集,有知識分子與學術界人士、普通人、農夫……”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VascoYTZ

這可能也是它的真正魅力所在

與它相處所帶給人們內心的觸動

會讓人感動常在並難以忘懷

現在回想來時抵達這裡的路程

漫步稻田,清風拂面

一步步走向它的過程何嘗不是一種朝聖

也是它所營造的一部分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 Thomas Mayer

一群村民和一位建築大師,完成了一個令無數人朝聖的建築

這僅是一座由村民和建築師完成的鄉下小禮拜堂

但是它卻是無數人心中的朝聖之地

如果有人問什麼樣的建築是成功的

現在我的答案可能會是

打動人心的建築

那麼,你的答案呢?

如果你也被它觸動了,不妨收藏或者分享它吧

它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瞭解

建築,之所以動人,就因為它不只是建築

·END·

圖文資料來自網絡

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僅用作討論學習拒絕商用

注意:本文含有投票,請到設計癖官網(shejipi.com)參加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