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漢服務隊隊員薛菲:為福利院老人撐起“生命安全傘”

援漢服務隊隊員薛菲:為福利院老人撐起“生命安全傘”
援漢服務隊隊員薛菲:為福利院老人撐起“生命安全傘”

中新網湖北新聞4月24日電 (李雲 肖春麗 黃金晶)近日,襄陽市谷城縣茨河鎮民政辦工作人員薛菲終於從隔離點回到了家鄉谷城。迎接她的,是家鄉人最隆重的禮遇、最真摯的讚賞。此前,她剛剛結束32天的赴漢援助、14天的集中隔離觀察。

3月1日,薛菲作為谷城縣唯一一名民政志願者,和全市其他志願者一起奔赴武漢,對口支援當地養老機構。此後的32天裡,她任勞任怨、精心照料15名素不相識的老人。她用家人般的溫情,為老人們撐起了疫情期間的“生命安全傘”。

她主動請纓逆行武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武漢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出現緊缺,民政部組織協調跨區域護理員對口援助武漢。

35歲的薛菲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段特殊的人生經歷,讓她有了一個樸實的願望:“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竭盡所能幫助別人。”

幾年前,薛菲孃家一位至親患上重病,需要長期承擔大額的醫療費用。這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根本無法承擔。就在走投無路之時,當地政府積極為她的家人辦理了低保,並落實相關救助政策,解決了他們的生活、治病問題。

薛菲說:“從那時起我就在心裡暗暗拿定主意,國家、政府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我也要盡我所能回饋社會,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接到報名通知的當天,薛菲就向谷城民政局上交了報名志願書。回到家,她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公婆、丈夫。讓她動容的是,一家人都決定支持她。婆婆劉光珍、丈夫劉園都說:“你放心去做你想做的事吧,我們在家一定把孩子們照顧好。”

身體各項指標檢查合格後,3月1日,薛菲出發前往武漢,進駐對口支援的東湖開發區佛祖嶺養老院,負責福利院B區3樓15位老人的護理服務及其它事務。

她把大愛獻給福利院的老人

為加強隔離,薛菲的住所是由老人住所同樓層的功能室改造的。這個“簡裝版”臥室沒有熱水器,沒有沖水馬桶,甚至連窗簾都沒有。

這沒有難倒薛菲,她找來廢報紙和雙面膠簡單遮擋,一個臨時的“窗簾”就做好了;洗澡、如廁只能用桶接水,她就寬慰自己:“就當是重溫了一回上學時住集體宿舍的感覺。”

因人手緊缺,薛菲要承擔公共區域及室內的衛生消殺、洗衣送飯、安撫情緒、清理大小便等全部工作。同時,還要面對工作生活環境完全陌生,看護對象從未接觸過,援助院區內還有多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等不利因素。對此,性格一向樂觀的薛菲沒有放在心上,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在忙碌中忘記恐懼和緊張。

到院第一天,她找到主管醫生了解每位老人的基礎病史、就醫記錄,把每一位老人的身體狀況熟記在心。考慮到老人的安全,她堅持夜間每兩小時查房一次,防止老人起夜時發生危險。

薛菲負責照料的15名老人平均年齡80多歲,多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要把他們照顧好,需要超常的耐心和愛心。但對薛菲來說,這卻是個最不成問題的問題:“其實我應該謝謝這些老,。因為他們,我才有了彌補對父親的愧疚之情的機會。”

2016年10月18日,薛菲生完二胎正在坐月子,父親卻因心梗驟然離世,兩人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這場變故讓薛菲差點崩潰,是她心裡永遠的痛。

此次來到福利院當志願者,薛菲說,她要像孝敬父親一樣來孝敬每一位老人,在照顧他們的過程中彌補對父親未能盡到的孝心。

有一天,住戶餘大爺直接把大便排在了洗手間地板上。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薛菲愣住了。回過神來,她先幫老人整理好衣服,又按照消殺要求用舊毛巾蓋在排洩物上,噴灑消毒液。大約20分鐘後,她再在手上套個袋子,將排洩物抓起甩掉。

老人看到她這麼有耐心,一直衝她樂呵呵地笑。

疫情期間無法下樓活動,老人在室內悶久了會像小孩一樣調皮搗蛋。薛菲負責的李大爺經常在房間拖凳子,被樓下老人投訴。為化解矛盾,薛菲主動替李大爺去向樓下老人致歉,取得了老人的諒解。

福利院老人們的餐食,每天由工作人員負責預訂。為了讓老人們的營養充足、提高免疫力,薛菲每次在收飯盒時都會仔細觀察老人們的用餐量,瞭解他們的用餐喜好。遇到食慾不佳的老人,她就不厭其煩地為他們熱牛奶、熱麵包,哄著他們多吃一點。

援漢服務隊隊員薛菲:為福利院老人撐起“生命安全傘”

她想再回去看看老人

人心都是肉長的,薛菲為了照顧老人日夜奔波,老人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漸漸把這個來自襄陽的小姑娘當成了親人。

住在302室的羅爺爺因為背部痛疼,經常要貼膏藥。薛菲來了以後,每天都會幫他貼藥。有一天,羅爺爺拿出自己捨不得吃的一盒孝感麻糖,非要送給薛菲。薛菲連忙拒絕,老人竟急了:“你如果不要就是嫌棄我!”實在架不住老人的堅持,薛菲把這份禮物收下、珍藏了起來。

老人長期獨居,最怕的就是孤單。閒暇之時,薛菲總會陪他們聊天。

住在307室的陳爺爺81歲,是個五保老人。相處多日後,老人對薛菲特別信任,甚至跟她分享了自己最寶貴的秘密。

那天,陳爺爺拿出一個上鎖的小箱子。一層層打開後,最裡層是一張黑白照片。陳爺爺說,這是他年輕時和戀人在武漢長江大橋上的合影。此後,他和戀人因種種原因分道揚鑣,老人至今仍單身。

縱使時間已經過去了43年,這張照片依舊保存完好。聽著老人的往事,薛菲熱淚盈眶。她深知,老人願意把多年的秘密告訴她,是從內心已經把她當作了親人。

為了感謝薛菲無微不至的照顧,陳爺爺還手寫了一封感謝信給她:“你把我們這些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一樣,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你讓我們感到無比的幸福與溫暖。”

這份珍貴的感謝信,薛菲一直細心保存。她說,這是對我最好的認可,也是最好的嘉獎。

4月1日,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援漢養老服務隊接到了撤離通知。因擔心分別的場景會讓老人們情緒太過激動,薛菲等志願者悄然離開,沒有和老人當面話別。

第二天,回到襄陽的薛菲給老人們打去電話。電話那頭,老人們哽咽落淚:“小薛你來了一個多月,我們還不知道你長啥樣。等解封后,你一定要寄張照片回來,讓我們看看你的臉。”

“如果有機會,我想再回去看看老人。”薛菲說,這次的援漢經歷將是她生命中最溫暖的經歷。這一個月的堅守讓她相信,人生的價值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昇華,當愛通過自己傳遞給更需要的人,所有的付出都會值得。(完)

援漢服務隊隊員薛菲:為福利院老人撐起“生命安全傘”

來源:中新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