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如果你觀察過中國學生填高考志願的過程,就會發現,坐擁著兩座一線城市的廣東,處在一個比誰都尷尬的位置。

清北壓陣的北京獨傲群雄,復交領頭的上海講究個牌面,只要分數合適選誰都不會錯。

倒是廣東,考生們可能琢磨半天才能想起個常年徘徊在top10附近的中山大學,這個經濟大省比起中西部的湖北、陝西,似乎都要被壓過一頭。

每年大批人才趨之若鶩的廣東,怎麼就淪為高等教育的窪地了呢?

廣東,沿海的高等教育荒漠

不少人提到廣東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錢,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廣東有多麼有錢。

2019年,廣東省的GDP突破10萬億元,要知道,身為全球第十三大經濟體的澳大利亞,一年的GDP總量也沒這麼多[1]。

廣東,可以說是真實存在的“富可敵國”。

東南沿海,又臨近港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給了廣東天然的優勢,連續三十多年來,廣東的外貿總額穩居全國第一,2018年廣東一省佔全國的外貿比重甚至達到了23.5%[2]。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2019年3月,廣東東莞。圖中,虎門二橋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為廣東的經濟發展增色不少

不少在國際上叫得出名字的中國企業,例如華為、騰訊、萬科,最早都是從廣東走出去的。行走在廣東,可能是你離成功人士最近的一次[3]。

此外,廣東享有絕佳的科技創新環境,廣東省有33073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能達到58%,廣東的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是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匹敵的[15]。

廣東就像是我們小時候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哪哪兒都好,怎麼比都比不過。當然,除了高等教育。

發展這麼好的廣東,卻真的沒什麼好大學。

廣東省共有本科學校46所,佔全省高等學校數的32.62%,這個佔比,連全國平均水平都達不到[4]。

那換一種比較方式,比一比985、211呢?廣東還是不行。

廣東省985、211的高水平大學佔本科學校的比重,也要比全國平均水平低,差距接近 4 個百分點,跟北京、上海這些地方更是差得遠[4]。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廣東的985有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兩所,在全國來看並不算慘,但是211、985加起來,也只有四所,比北京、上海落後多了

如果把好大學扎堆的北京比作頭髮茂密的少年,那廣東可能就是個衣著光鮮,卻面臨禿頂問題的中年男人。

在2017年公佈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北京、江蘇、上海分別以31所、15所、13所的數量高居前三,而偌大的廣東舉全省之力也只有5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距離一流水平的教育大省,廣東可能還差10所武大[5]。

比上不足,比下,還是不足。

即便是山西、甘肅、重慶這些中西部省份,每萬常住人口擁有的在校本科生也均在100人以上,要比廣東省的89人高出一頭[5]。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2018年3月10日,超過10萬人湧入華南農業大學賞花。廣東的本科院校有67所,儘管高於一些中西部省份,但廣東有超過1.15億的常住人口,學校數量還是太少了

悽悽慘慘慼戚,放在這裡形容廣東的高等教育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每當教育大省們挖苦著“人均本科生”“人均研究生”,或許未曾想過,這對廣東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炫富呢?

廣東這麼好,為什麼好大學這麼少

在各個教育大省的襯托下,廣東看起來楚楚可憐。

但你恐怕想不到,要是放在民國年代,廣東可算得上是高等教育界的扛把子。

民國時期的《二十三年度全國高等教育統計》記載,廣東的大學院校數在全國各省中能排到第二,廣東當時的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光華醫學院等院校,在全國都有著響噹噹的名號[6]。

這一時期,廣東的私立高校也盛極一時。廣州大學、廣州法學院、廣州鐵路專科學校、光漢中醫專科學校等,都是當時的有識之士創辦的,高等教育的辦學力量也趨於多元化[6]。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廣東廣雅中學校園內,張之洞手跡“廣博雅正”。1881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了“廣雅書院”,就是今天的廣雅中學的前身 / 廣雅中學校園官網

仔細想來其實不難理解,廣東,作為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窗口,有著西人辦學的悠久歷史,又有熱心資助家鄉教育建設的僑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高等教育要是建設不起來,才值得奇怪。

這會兒,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那現在廣東的大學怎麼就透著一股子“夕陽產業”的味道?

難道是廣東飄了?

一切,要從建國初期的高校院系調整說起。

就像清華工科強,北大文科強一樣,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傳統優勢學科。

在當時,作為高校建設相對成熟的廣東,擁有文法商科的傳統優勢,但在院系調整的過程中,廣東高校的優勢學科卻被極大地削弱了。

通過一組簡單的數據對比我們就能看出來,在第一次院系調整前,廣東文科、財經、政治各科學生佔總學生數比重在三成左右;然而,在兩次院系調整後,比重連一成都達不到了[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五十年代初期,包括國立中山大學在內,許多院校的的財經類學科被調至“中南財經學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除此之外,廣東擁有傳統優勢的綜合類大學也被削弱。

拿中山大學來看,原本,國立中山大學有文、法、理、工、農、醫、師範7個學院,33個系,3個專修科,13個研究所,放到現在的大學中來比較也都算得上是家大業大了[7]。

然而,在院系調整後,中山大學工、法、農、醫、師範五個學院各系全部調出,被調到中南財經學院、中南政法學院、武漢大學等學校。相比之前,可憐巴巴地只剩下9個系、1個專修科和1個研究所[7]。

現在都說武漢的大學生愛去廣東,可要不是院系調整,本來就該有更多的學生在廣東上大學。

1954年,當時全國唯一的語言系被調至北京大學,全系師生遷走,至此,中山大學僅剩8個系[7]。

院系調整對中山大學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這就好比把北大三分之二甚至還要多的學科都分給浙大、武大、南大等等高校,那北大還能在一流學校中排到第幾,就很值得商榷了。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在院系調整中,中山大學還將天文系、地質系、人類學系、哲學系調出到南大、北大等高校。“雙一流”如果追根溯源,估計不少都跟中山大學沾親帶故

當時,廣東的綜合類高校普遍面臨著這樣的境況。

然而,比雪上加霜,還要加霜的是,為了便於管理,廣東盛極一時的私立學校也都被撤銷,由政府接收調整,或者直接停辦[7]。

教育大廈的建起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廣東的無奈,或許是一切又要從頭開始了

廣東的大學,下一個逆襲的主角

有意思的是,廣東的大學,雖然被打得四分五裂,但幾十年後的今天,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

要知道,想要支撐起一座高校雄起,用愛發電是遠遠不夠的,先進的設備,優質的師資,乃至高端的平臺機會...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錢有關。

而這正是廣東發展的優勢,2018年廣東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了4268.43億元,以一省之力佔據了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9.25%[8]。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2017年,航拍廣州大學城中心湖公園。大學城風光氣派的背後,都是巨大的教育投入

針對廣東省內不同地區教育發展的特點,廣東省2018年還專門出臺政策支持高水平大學的建設,2019年廣東為37所公辦高校提供了35.74億元的資金支持[9]。

龐大的資金支持下,廣東省的大學迅速成為”天選之子“,在逆襲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這兩年,廣東省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拿2017年才在廣東獲批開展本科教育的哈工大(深圳)來說,連續兩年在粵投檔線高出本部,2019年以622分的理科投檔線超出本部15分[10]。

作為“雙非”的深圳大學,理工類在川的錄取最低分從2014年的566分一路攀升到2018年的624分,2016年的錄取最低分甚至要比身為985、211的吉林大學高61分[10]。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園。這所雙非院校排名22,緊跟在中國人民大學的後面,還超過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C9”院校

要知道,這所之前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的深圳大學建校僅37年,卻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中排進了全球前600,在內地大學中排名第18,可以說是“年少有為”[11]。

當然,比起分數和排名,大家更關心的可能是,去廣東讀大學好就業嗎?

答案是肯定的。

別的不說,廣東遍地都是就業機會。

如果你在蘭州的一所985,211大學讀書,畢業之後,你會發現你學的專業可能在當地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就算找到了工作,薪資待遇或許也很難如意,這遠沒有你在廣東的一所“雙非”大學讀書要來的順暢。

2018年廣東省的畢業本科生就業滿意度高達92.57%,崗位多,薪資高,誰不愛呢[12]?

為什麼那麼富有的廣東省,卻沒有幾所 985 或 211 大學?


廣東的就業機會多,吸引過來的年輕人也多,是一座很受年輕人青睞的城市

在2018年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中,身為“雙非”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薪酬排名要比廈大、西交大、哈工大等很多985、211高校的排名高[13]。

高等教育的大廈還在建立,但現在的廣東已經今非昔比了。

分數合適,就去廣東吧,別說我沒有勸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