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警惕!印度高級軍官釋放重要信號...


據《印度斯坦時報》網站4月21日報道,3名未透露姓名的高級軍官今天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印度必須把關注點轉向國內,以滿足其軍事需求,並盡一切努力減少對進口軍事裝備的依賴,因為這些軍事裝備不僅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而且在未來幾年也很難獲得。


報道稱,這些直接瞭解軍隊現代化目標的軍官們說,武裝部隊必須要擺脫對進口武器和裝備的傳統依賴,與國內行業合作,確保國防自力更生。


其中一名軍官說:“現在是我們向內看的時候了。國內行業願意支持本土化,儘管它可能無法生產出最好的武器和裝備。但如果有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達到全球標準。這需要武裝部隊的全力支持。必須抵制進口硬件的誘惑。”


釋放出的信息當中,比較重要的是——這是否會成為印度正式走上自主化道路的標誌。


畢竟,我們這位“不太友好的鄰居”的一舉一動,都牽扯太多。


而說起印度的武器自主化生產道路....簡直一言難盡。


01

只靠進口終覺淺,提高實力要躬行


2019年初,當得知米格—21被巴基斯坦的梟龍挑落馬下後,我想,印度上下,一定是鉚著股勁兒的——奮發圖強,買更貴的!


根據西方評判的世界各國軍事綜合實力排行榜,印度緊跟中國,排在第四的位置。


值得警惕!印度高級軍官釋放重要信號...


當然,所有的排行都參考於大家放在紙面的數據,換言之,印度公開的軍事力量,還是很有分量的。


但印軍一直以來所受的詬病是——武器裝備駁雜不堪(被戲稱為“萬國牌”)、過於依賴進口、自主化道路艱難。


究竟有多雜呢?


單說陸軍單兵武器,就裝備有自產的AKM步槍、英薩斯步槍、奧地利SSG16狙擊步槍、以色列MTAR-21突擊步槍,以色列TAR-21“塔沃爾”、伯萊塔MX-4突擊步槍等等共計27種槍,涵蓋來自加拿大,德國,奧地利,意大利,俄羅斯,美國,以色列,南非,比利時9個國家,彈藥口徑包括5.56mm、7.62mm(北約標準7.62*51mm,俄羅斯標準7.62*39mm)12.7mm,14.5mm、20mm和9mm手槍彈7種。(數據截止到2019年。)


值得警惕!印度高級軍官釋放重要信號...

INSAS“英薩斯”突擊步槍


值得警惕!印度高級軍官釋放重要信號...

以色列TAR-21“塔沃爾” 突擊步槍


值得警惕!印度高級軍官釋放重要信號...

伯萊塔MX-4突擊步槍


關鍵是還在買買買。


別的不說,就這些槍的種類和名字我都蒐羅了有一會兒,查都不好查,(詳細資料展開有13頁文檔)更別說真到了戰時,印度陸軍後勤,會面臨怎樣的壓力。


後勤大兄弟們,這些名字全背下來,一定很辛苦吧?


單兵武器如此,大件兒的更不用多說了,單拎出來每一樣東西買的也不算太差,但彈藥口徑不統一、零件不通用,不管是日常維護還是戰時後勤需求,都屬於增加負擔的因素。(所以印度一直以來很愛買俄製裝備,耐用、量大、維護成本低。)


據印媒資料顯示,進口占到印度軍事需求的60%到65%。

過去10年裡,印度簽署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同,購買包括戰鬥機、防空導彈系統、反潛機、攻擊直升機、重型直升機和輕型榴彈炮在內的一系列武器和系統。


現代化軍事體系,光靠買,很難,可以參考沙特,買來最頂尖的美製裝備仍被胡塞武裝打得灰頭土臉;


而急於求成,亂買一通,更是難上加難。


印方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並且一直朝著自主化研製的方向在努力,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


其中比較著名的案例就是——“阿瓊”主戰坦克。


02

“自主研發”不是搭建空中樓閣


1974年,印度軍方就開始著手打造一款自主研究、生產的主戰坦克,對標的是德國“豹二”主戰坦克,計劃也取名叫做“印度豹”,提出的目標是——要在所有性能方面,都超越這款當時世界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砸錢,狂砸,甚至連當時研製“豹”2的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都被請來提供技術協助,進入反覆試驗—發現問題—進行改進—改進拖延—再試驗這樣的循環。


燒錢,卻遲遲拿不出合格的結果,印度陸軍方面一度想過放棄這個計劃,但印度政府認為:錢都花了,時間也花了,好賴總要有個東西出來吧?


“來都來了”,是不是?


這一搞,還真搞出了個世界之最——研發時間最長,足足30年。


直到2004年,第一輛生產型的“阿瓊”MK1坦克終於交到印度陸軍手上,我們來看一下這輛創下的“自主研發”的主戰坦克——


值得警惕!印度高級軍官釋放重要信號...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動力系統使用的是德國MTU公司的柴油機和ZF公司的傳動裝置,火控系統雖然是由印度巴特拉電子公司研製,但其實就是多國火控設備的整合,關鍵是整合效果還不好,在使用中容易出現故障。


真正正兒八經算是自研的裝備,火炮算一個,“坎昌”裝甲算一個。這個“坎昌”裝甲的防護水平據說很厲害,但實際怎麼樣誰也不知道。倒是這門120毫米線膛炮在使用中出現了多次炸膛、膨脹以及破裂的問題,實在是難以讓印度陸軍放心使用。


這一套組合下來價格可不便宜,達到了850萬美金的高昂造價,僅僅比美國M1A2主戰坦克的850萬美元的造價少了一點,但整體呈現出的性能和穩定性等卻遠遠不及M1A2。


30年,那麼多真金白銀花下去,就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阿瓊”坦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成為各國軍迷們津津樂道的“雞肋”。


印度陸軍還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終在政府的壓力下含淚採購了124輛“阿瓊”MK1,到2015年時,這些“阿瓊”坦克已經“有80%不能使用了”。(美媒報道。)


“阿瓊”坦克是印度“偽自主研發”的縮影,但絕非特例。


今年4月1日,位於維沙卡帕特南的船舶建造中心碼頭,一艘印度核潛艇艏部區域的高壓空氣系統發生了破裂,隨即引發爆炸,一名26歲的印度水兵落水身亡。


值得警惕!印度高級軍官釋放重要信號...

印度“殲敵者”號核潛艇


根據外媒披露的消息顯示,發生爆炸的潛艇可能是印度海軍的首型核潛艇“殲敵者”,這艘2009年下水的核潛艇近年來故障頻出,這也是至今仍遲遲未能正式服役的主要原因。


原本潛艇製造技術尚未成熟的印度,想要直接製造核潛艇,像是建造沒有地基的房子,不牢固是必然的。


為什麼印度熱衷於“空中樓閣”,如此好高騖遠呢?


03

“競爭對手”中國跑得太快


軍事實力實際上是工業化進程的映射。


印度薄弱的工業化進程就註定了他目前只能被看作一個軍事大國,而非軍事強國。


我既不想拿中國和印度比,也不會小覷印度未來的發展潛力,單單是試圖從現象的本質去找到造成這一切的原因。


一直被印度視為“假想敵”的我們,跑得太快了,讓底子比我們硬、機會比我們多、國際環境比我們好的印度,實在感到匪夷所思,感到害怕。


印度是1947年獨立,新中國是1949建立,兩個國家起家的時間差不多,但境況可差遠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印度鐵路是54754公里(這還是巴基斯坦分走了一部分的結果),中國是21800公里,印度是中國的2.5倍。


1950年,


中國人均發電量2.76千瓦時,印度人均發電量10.9千瓦時,是我們的4倍;


中國人均GDP是37美元,印度人均GDP是58美元,是我們的1.56倍;


另外,印度當時的化肥產量是我們的4倍;


鋼產量是我們的8倍;


生鐵產量是我們的7倍;


水泥產量是我們的4倍;


鐵礦產量是我們的2.7倍;


石油產量是我們的2倍!


不僅家底厚實,印度的發展環境也比我們好太多了——


我們上來就跟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打了3年戰爭,損失重大;


印度周圍沒有什麼強敵,和平發展;


我們最開始仰賴蘇聯,但後來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和物資,我們幾乎毫無依靠;


印度則是美蘇兩方都想拉攏的對象,單單是蘇聯給印度的100多個工業項目,總價值就是給我們的十倍。


......


對比如今:


(數據截止到2018年)


我們的工業化體量,已經和印度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這樣來看的話,大概可以理解印度這種急切、浮躁的原因。


反射在軍事方面,習慣了“坐享其成”的印度,怎麼可能一步一步吃那些自主研發所必須吃的苦?


自強的民族,和認命的民族,是有根本差異的。


但並不能因此小看印度,作為一個人口與我們相仿且陸地接壤的鄰國,印度的潛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時刻防範,繼續砥礪前進,才是我們最正確的選擇。


聲明: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最前延觀點

| 文章圖片及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 我們以作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