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有一後代下場太慘,受命託孤大臣,卻被慈禧逼得懸樑自盡

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同時也是雍正關係最親密的兄弟,雍正繼位前後,胤祥都堅定地站在四哥身邊,雍正也給予了這個弟弟無以復加的厚待,不但給了鐵帽子王,甚至還想將其葬在皇陵。可是,滿門榮耀的胤祥有一位後代竟然被慈禧逼得懸樑自盡,這是怎麼回事呢?清朝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年僅31歲的咸豐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在熱河行宮的煙波致爽殿頒佈詔諭,宣佈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同時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為顧命大臣,又稱讚襄政務八大臣。其中,八大臣之首的載垣便是胤祥的五世孫,即第五代怡親王。

胤祥有一後代下場太慘,受命託孤大臣,卻被慈禧逼得懸樑自盡

兩天後,咸豐病逝於熱河,廟號文宗,當時同治帝年僅六歲,國弱主少,朝廷大權掌握在了以載垣為首的八大臣手中,雖然咸豐在臨終前分別給了皇后(孝貞顯皇后)和同治帝一枚印章(御賞章和同道堂章),可是慈安和慈禧畢竟是20多歲的婦人,根本不能與老謀深算的八大臣相爭鋒。而恰好,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並不是一個安分的女人,對權力極度渴望,於是她便與身在北京城的恭親王奕訢珠聯璧合,在護送咸豐靈柩返回北京城後發動了政變,一舉成功將八大臣拿下。

胤祥有一後代下場太慘,受命託孤大臣,卻被慈禧逼得懸樑自盡

八大臣雖然以怡親王載垣為首,但真正的核心卻是肅順,這肅順是鄭親王端華的弟弟,他們都是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後人,肅順也一度被咸豐視為心腹。當初,咸豐皇帝病危之際,肅順曾建議咸豐效仿漢武帝賜死太子生母鉤弋夫人之例,將懿貴妃那拉氏處死,但是咸豐卻於心不忍,還走漏了風聲,慈禧定是將肅順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政變成功後,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掌握了實權,肅順被慈禧下令斬於菜市口,而身背“鐵帽子王”爵位的怡親王載垣則被賜予白絹懸樑自盡,鄭親王端華同樣被賜自盡,連爵位都給革除了。不知道,胤祥知道自己的後代被慈禧折騰得如此之慘會作何感想。

胤祥有一後代下場太慘,受命託孤大臣,卻被慈禧逼得懸樑自盡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同治帝大婚選定的皇后是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慈禧對她極為厭惡,為何呢?因為這阿魯特氏正是八大臣中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慈禧一向嫉惡如仇,她又怎麼會喜歡上政敵的後人呢?果不其然,阿魯特皇后(孝哲毅皇后)在同治帝駕崩後落得一個自盡身亡的下場。


備註:圖文來自網絡,涉及版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